1月5日至6日,卢氏县召开“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怎么办”务虚会,旨在全面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市、县党代会精神,集思广益、科学决策,围绕“怎么看、怎么干,如何防、如何改、如何保”展开集中讨论,深入研究谋划渑卢氏县2022年各项工作,实现从“大写意”到“工笔画”,由宏伟蓝图、美好愿景变为生动实践、累累硕果的目标,为推动渑卢氏县2022年各项工作开局红、全年红奠定良好基础。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王清华,县委副书记、县长刘万增等在卢的副县级以上领导出席会议。

务虚会工作成果的落实(思想碰撞激发前行力量)(1)

会上,县领导及各乡镇、32家县直单位负责同志分别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相关会议精神,谋划好渑卢氏县2022年各项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听取发言后,就做好下步工作,王清华强调,一是稳字当头,稳中求进,锚定“两个确保”,遵循客观规律,抢抓宝贵机遇,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引擎。要准确把握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着力夯实稳的基础,强化进的态势,实现稳与进的辩证统一,推动渑卢氏县经济向更高轨道跃升。要固根基,把稳增长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力稳住经济运行,稳住市场主体,稳住民生底盘,稳住社会大局。要扬优势,巩固提升已有优势,加快培育新的优势,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实现优势真优更优常优。要补短板,抓住堵点痛点,不断补链强链延链,提升经济核心竞争力。要强弱项,一手抓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一手抓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确立“一体两翼”总布局。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要聚精会神抓发展,把经济发展作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永恒课题,不断加快推进项目招商,强化产业链条,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要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运用系统思维、发展思维、动态思维和改革的思路、创新的办法,破解瓶颈、解决难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要坚守科学精神,遵循客观规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趁势而上。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社会演进规律,处理好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关系、城镇和乡村的关系,扩大有效投资,催生产业发展,淳朴文明乡风,厚植执政根基。要深入研究挖掘宝贵机遇。牢牢抓住宏观政策、微观政策、结构政策、科技政策、改革开放政策、区域政策、社会政策七大政策机遇,抓住共同富裕带来的社会力量、慈善力量机遇,善借政治之力、政策之力、社会之力、帮扶之力、老乡之力,吃透精神,紧密结合,变为项目,有力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务虚会工作成果的落实(思想碰撞激发前行力量)(2)

二是埋头苦干,勇毅前行,聚焦“三区两县一基地”建设,实施“十大战略”,坚持“四个突出”,着力“七个聚焦”,奋力推动县域经济“成高原”,开启现代化卢氏建设新征程。要躬身入局,挺膺负责,改进方法。切实细化、实化、具体化、项目化,真正把县十三次党代会绘就的蓝图“大写意”变为一笔一画的“工笔画”。要埋头苦干,善作善成,重点突破,变美好蓝图为生动实践。要深入调研,系统推进,一抓到底,变一时热为时时热、持续热。按照施工图、计划表,对标交账,抓好督查和落实。要改革创新,改进方法,敢打敢胜,变资源多为资金多、变模式好为保障好、变生态好为环境好。

三是结果导向抓紧抓细,认真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以人兴事、以事育人、以事择人。要通过开展“能力作风建设年”活动,再进一步锤炼队伍、再进一步严实作风、再进一步提升效能、再进一步鲜明导向。要把提升政治能力摆在首位,解决好理论武装不够深、理想信念不够真、初心使命不够牢、纪律规矩不够严的问题,切实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要把提升专业能力当作重点,跟上时代步伐,盯住发展前沿,站上新风口,学习历史知识,厚植文化底蕴,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慎重决策、慎重用权。要开展大学习大培训大练兵大提升,加快弥补知识弱项、视野盲区、经验空白。要系统性地提升理论深度、认知广度、文化厚度,全面增强本领,提高工作的预见性、适应性和科学性。要提升群众工作能力,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共建共治共享,营造自治自觉、文明向上的良好风尚。要同步提升科学素养、法治思维、风险意识。要持续大兴“六风”,倡导严细实效。要严格执行“13710”工作制度,实现闭环管理。要坚持激励约束并重、严管厚爱结合,持续优化发展环境。要多管齐下,大规模组织干部培训,积极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工作,提升精准度。要发扬“土坯房”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在生产领域推进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在消费领域增强全民节约意识,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真正做到有钱尽着百姓花、把钱用在刀刃上,以卢氏一域之出彩助力中原更加出彩。

(县融媒体中心 鲁冠均 洪梓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