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山西平遥新冠肺炎患者实为密切接触者,属于二代病例从时间推算,潜伏期在14天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潜伏期是在感染那天算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潜伏期是在感染那天算吗(中疾控专家解读)

潜伏期是在感染那天算吗

_

山西平遥新冠肺炎患者实为密切接触者,属于二代病例。从时间推算,潜伏期在14天内。

平遥病例为家庭聚集性病例。目前,全国多地出现聚集性疫情,家庭聚集性病例尤为突出。专家提醒,居室要注意通风,避免聚集性活动。

虽然2月11日深夜,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研究中,潜伏期24天的病人仅有1例。但我们仍有必要回到那个基本问题——何为潜伏期?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又是怎么确定的?

进而,我们还要问,个别所谓“超长潜伏期”病例的出现,是否会影响疫情的整体防控策略?个人防护是否将因此作出改变?

_

42天发病患者实为密接

__

2月9日,山西省晋中市卫生健康委网站通报的一则新冠肺炎病例引发舆论关注。

这份名为《晋中市截止2月7日24时确诊病例生活就诊轨迹通报》称,患者女,65岁,现住址平遥县杜家庄乡苏家堡村。2019年12月25日乘飞机KY3004自武汉到太原,12月26日乘坐出租车到平遥。2020年1月1日乘坐私家车返回苏家堡村家中。2月3日由120接到县人民医院就诊。2月5日确诊。

从12月25日返乡至2月5日确诊,相距42天。于是,有媒体称,新冠肺炎患者潜伏期或长达42天。

事实果真如此?

2月11日,记者从当地相关部门获悉,事实上,1月25日,这位65岁患者的儿媳被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于2月3日到平遥县人民医院就诊。换言之,这名患者是密切接触者,属于二代病例,从时间推算,潜伏期也在14天内。

健康报记者注意到,此次山西新冠肺炎疫情,病例集中在晋中市。山西省卫生健康委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月10日24时,山西全省共确诊新冠肺炎122例,晋中市共确诊33例,余下的89例则分散于省内其他10个城市。

值得注意的是,晋中市的病例主要来自下辖的平遥县。这与平遥当地很多人在武汉经商有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有超过3万名平遥人在武汉经商,仅在汉正街经商者就达3000余人。

健康报记者获悉,截至2月9号,共有3100余名平遥人从武汉返乡,且大部分乘坐飞机。由于多为亲友,平遥当地多呈现家庭聚集性病例。截至2月10日24时,平遥已累计追踪密切接触者543人,尚有234人在接受医学观察。

_

83%的聚集性疫情在家庭

__

不仅是平遥,全国多地新冠肺炎疫情呈现聚集性,其中家庭聚集性病例尤为突出。

在2月11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表示,所谓聚集性疫情,是指在一个相对小的空间里出现两个以上的病例,“我们对聚集性疫情进行了分析,其中83%在家庭,此外,常见的还有医疗机构、学校、商场、企业等。”

吴尊友解释,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发生,一般是因首例病人(一代病例)有湖北、武汉居住生活、旅游史,或是由于家庭生活接触或照顾病人、聚餐等,使得发生二代病例传播。

三代、四代病例主要是第一代病例临床特征不明显,其他人在和病人接触中,防范意识不强所引发的。“一代病例占22%,二代病例占64%,也有个别的会出现三代甚至四代病例。”

吴尊友表示,防控聚集性疫情,首先要认识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场所和地点,也就是说,如果家里有病人或需要照顾病人、聚会、到人员密集的地方或是乘车等,诸上场所均可能引发聚集性疫情,均存在风险。

因此,家庭居室要注意通风,个人要注意卫生防护,要戴口罩,洗手,尽量避免去参加聚会、聚餐这样的聚集性活动。

_

新冠肺炎患者平均潜伏期为5.2天

__

不仅是平遥的病例,事实上,关于新冠肺炎潜伏期的问题已成为近日的舆论焦点。

2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长钟南山院士领衔的“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在预印本网站medRxiv上发表。论文称,新冠肺炎的潜伏期最长可达24天。

虽然2月11日深夜,钟南山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潜伏期24天的病人仅有1例。但我们仍有必要回到那个基本问题——何为潜伏期?新冠肺炎的潜伏期又是如何确定的?

进一步,我们还要问,个别所谓“超长潜伏期”病例的出现,是否会影响疫情防控策略?对个人防护又将产生哪些影响?

对此,吴尊友解释,以接触者与病人近距离接触为始,以接触者发病为末,二者间隔的时间即为潜伏期。

“如果与新冠肺炎病人就接触过一次,那么,确定接触的时间节点就相对容易。”吴尊友举例说,病人甲与同学聚会,5天后,参与聚会的乙发病,乙与甲这段时间只在聚会接触过一次,那么,乙的潜伏期即为5天。

“如果是与新冠肺炎病人共同生活或是照顾病人,那么,在一段时间内,会反复多次近距离接触,暴露的起始时间就不易判定。”吴尊友说。

比如,病人丙罹患新冠肺炎,家属丁在1月15日至25日的10天里每天都照顾丙。丁于1月29日发病。那么,如何确定丁的潜伏期呢?

“15号到25号,丁在每一天都有感染的可能,因此,通常取中间日期计算,即20号为接触起点,再加上25号到29号的4天,丁的潜伏期就是9天。”吴尊友说。

当观察的乙和丁这样的病人的数量达到几十或几百人时,把每个人的潜伏期按照统计学方法取中位数,并计算其95%可信区间,即可获得平均潜伏期。“根据我们掌握的样本,新冠肺炎患者的平均潜伏期为5.2天。”吴尊友说。

__

潜伏期会有微小变化,但不会调整

__

对于钟南山院士团队提出的个别病例存在24天潜伏期,吴尊友表示,自己尚未研读该文,不便发表评论。

但他特别强调,一般而言,潜伏期的确定,是以疾病流行早期发现的病例为主,因为此时病人少,接触关系明确、清晰,得出的数据也较为准确。

随着病例数的增加,传播链逐渐模糊,目前,新冠肺炎已进入社区传播阶段,家庭聚集性病例较多,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时,很难确定患者确切的感染时间。“比如,患者最后是与哪个人接触感染的?在聚集性病例中,往往很模糊。”吴尊友说。

另一方面,潜伏期的确定,也与患者本人提供的生活轨迹相关。病人在回顾过往的接触史时,时间间隔越长,记忆的不确定性越大,流行病学调查存在偏移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对个人而言,准确记忆近一个月内的接触史,是很难的,尤其对于老年人。”

吴尊友坦言,虽然难度越来越大,但并非完全不能。“目前对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观察,还是能获得可靠数据的。”随着临床观察的病例数不断增加,计算出的潜伏期也会有微小变化。“通俗地说,就是潜伏期的区间范围越来越窄,表现为越来越精准。”

吴尊友强调,媒体上所说的潜伏期,实际是指平均潜伏期,是选取大量样本的潜伏期的中位数。这个中位数的值,不会因为出现个别极值而发生较大变化。因此,虽不排除出现个别极值的可能,但不会对潜伏期作出调整。

“从全国聚集性疫情调查涉及的几千名二代、三代病例发生的时间来看,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中表述的潜伏期仍然适用”。吴尊友说。

对于个人防护问题,吴尊友表示,“与之前没有变化。”一般工作生活条件下,正确佩戴口罩,勤洗手足以保护普通公众不被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