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2)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3)

“现在的年轻人要画血腥、暴力,跟我们年轻时候要画解放军、保卫边疆,其实是一回事,是我们跟不上潮流了,我不是一个趋时的人,但我非常清楚我过时了……”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4)

问:油画家在工作室一天的工作过程是怎样的?

陈丹青:我每天进到工作室的流程是这样的:第一件事是撒尿,第二件事是点烟,之后如果没有乱七八糟的事情打电话找我,我就到洗水池旁取我上一天工作完泡着的笔,用餐巾纸把水分滤干,把上一天的油画渣洗掉、擦干,一块一块的挤颜料,这个过程大概是半小时,之后坐在椅子上翻看上一天画的画,哪里画坏了,哪里看起来比昨天更得意,一根烟抽完就开始干活,干活是非常乏味的过程,很多人说我想看你画画,其实我小时候也喜欢看年纪大、有成就的画家画画,我看了10分钟就走了,这其实是一件很无聊的事情,就像是女人在打毛衣。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5)

问:是否是一种用潜意识在画画的状态,像是整个人进入冥想的状态?

陈丹青:有点接近。画画的时候是没有脑子的,但是眼睛非常敏感,把我眼睛蒙起来,我知道调色板的黄色在哪里,土黄色在哪里,这是一个习惯性动作,通常画到半小时左右,就会休息一下再继续看。我现在画书还好,但如果画模特的时候就会很辛苦,因为模特保持一个动作10分钟就会觉得苦,所以我会一边保持跟她聊天,同时脑子里想着这张画,不能说是冥想,它是一个工作过程,一个紧张的工作过程。

画人体更为紧张,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人很不容易请;二、人体是最难画的,我到现在没有画出一幅好人体画,画肖像要好一点,我最拿手的是画肖像,画人体光是从摆姿势开始,就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6)

问:中国油画离西方国家还是有一定差距,我们是否可赶上或者超过他们?

陈丹青:这个跟国家要富强是两回事,就像洋人永远赶不上中国山水画,不可能赶上,只能说我们会画出一些洋人画不出来的油画,因为我们的感受是自己的,比方画内蒙,让一个洋人油画家来画,他不一定有中国油画家画得好,但是就油画论油画,我们不可能超过也没有必要去跟他们比,这是人家的艺术,就像他们不会画山水画、不会写书法,不可能会有一天英国出来一个书法家跟齐白石、文征明比。

有意思的是,为什么最后全世界都学西洋人的油画,本来地图上只有一小戳人在画油画,因为他们创造了一种可以覆盖全世界的文明,我们没有创造一种可以覆盖全世界的文明,但我们有很好的文明。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7)

问:我去年看中央美院毕业作品展,里面有太多当代的作品,我印象深刻的是有膀胱、尿道、肠子、血淋淋等的东西,看起来十分怪诞,感觉很难在中国看到像我喜欢的塞尚这样的作品,这好像已经是一种潮流,是我跟不上这个潮流还是咱们现在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在退步?

陈丹青:是我们跟不上潮流了,50、60后都过时了,无论是人还是作品,我现在拿的是非常过时的东西给你们看,我不是一个趋时的人,但我非常清楚我过时了。

再者,这些青年要画内脏、膀胱,跟我们年轻时候要画解放军、保卫边疆,其实是一回事,那是我们那时候的时髦,现在画膀胱是现在的时髦,年轻人都喜欢赶时髦,我要是现在20岁在中央美院,我很可能去画膀胱,我的趣味不是这样的,但这个假定已经不可能了,我不能设想自己今天如果是个90后,我可能还嫌这个不够前卫、出格。

英法德一直到今天,公众也还是不能接受类似这样的东西,但是公众不会奇怪,不会非常反感这些东西,当一个文明允许各种惊讶的时候,你真要做出让人惊讶的东西挺难,总有一种外部的刺激让你觉得这个东西牛,你才要去做这件事,每一代人都是这样,就像我们小时候画的画都是从苏联看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真的过时了。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8)

问:艺术家和工作室是什么关系?

陈丹青:工作室就是作案的地方。画家在中国被夸张化了,谈起艺术家好像很不得了,画室同时也被浪漫化。但国外不这样,画室就是干活的地方。至于某些人而言,真的就像作案的地方,他必须进入这个房间,他才有状态去创作。我也是这样,我出国前从来没有过自己的画室,也没有几个人有资格有自己的画室,因为那时中国住房紧张。我在中央美院的一个老师,他50年代在苏联留学,他教我的时候已经过50岁了,他感慨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画室,30多年去了,现在随便一个画家都有自己的画室,有干活的地方。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9)

问:艺术家“开门行动”有没有价值被打开?

陈丹青:这个活动在国外很早就有了,叫open studio ,就是打开作坊让大家进来看。艺术家也希望画廊经纪人、画廊老板以及有钱人能够到其画室去,他们定期打开大门让所有人都可以进去。比如每周六下午从12点直到5点。但美国人少,愿意进去的人更少,因为他们没有把艺术神化,画家就是穷画家。我到德国访问过年轻艺术家,一天到晚开着门干活,希望有人进去看,展示自己的空间,也许在中国的通县、宋庄可能也有很多艺术家希望有人去看,我也很乐意大家来玩,但是做不到像国外这么自然。

(以上问答文字为摘选)


参观陈丹青工作室后感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0)

一到画室,先生便主动一一握手欢迎,竟能够辨认每个前来之人及特性,实不曾想先生会在见面之前就做了充分的了解。

先生乐于分享,譬如在谈论绘画时,他就会跑上楼去找寻出来给大家看,谈到木心时,就又拿当年自己记录木心讲课的笔记,这样的举动,在整个过程中不下五次。

来者之中,有人正好当天生日,原来也是先生特意安排选中,同时还为其准备了生日蛋糕。在整个过程中,先生都极力去照顾到照顾好每个人。当有人不知所措,先生会用微笑的目光鼓励。有人不善言辞,先生就隔一段时间再隔一段时间地倡议大家听他说几句。在乘坐电梯时,给大家引路,让大家先行,自己留待最后。在离别时,都再次握手,寄予祝语及家人,致意行礼目送。这样的例子我在8个小时里还感受到很多很多,在此,余不一一。

丹青先生,是配得上“先生”二字的,我愿能与丹青先生再次相见。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1)

这次托中国油画院组织之功,有幸见到让我年少时有些赌气的陈丹青老师,“活着的我最喜欢的人”,交错而过的问答也许最终都将落套,热气腾腾的兴奋与尴尬却更使人印象深刻,谢谢各位,我算来着了。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2)

有朋友问陈丹青画室开门接客,要不要去作客?听到这个安排,第一反应是惊叹这个老鬼修炼了得,看来蠢问题已经烦不倒他了。第二个反应是干嘛不去呢。

我是在要飞巴厘岛度假前的那个下午颇放松的走进陈丹青画室的,夹在其他九个对陈丹青颇了解的拥趸之间。但席间我的收敛和拘谨定是让整场活动的组织者恼火和尴尬。岂止他们!面对这种活得比你老道得多的老鬼,你真的是会生气,明明是精于世故的周旋,他一言就把你戳醒,让你不得不正襟危坐,不敢造次。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3)

这个活动最意外的地方,不是在画室,而是在画室附近的餐厅。在那里,对话开始放松起来,真正的互动和对话在没有被拍摄的时候终于打开了。因为陈老师画室离我家不算近,那个区域我就只去过一两次,昨晚那家还算精致的餐厅里和陈老师一起吃饭聊天的场景,应该能在脑海里留下个印象,而且那家餐厅以后可能再也不会有机会去。所以到后来有点做梦的感觉。到家后发了条朋友圈装了一下。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4)

我观其人,胸怀坦坦,如青天白日,无掩蔽,无晻暧,言论挺拔,如迅雷烈风,无阿倚,无留藏,其征于文也,其流于艺也,亦然。

吾观其人物画,老少异状,男女异质,黔晳异色,妍丑异姿。均珪璋交辉,蜚声炳著。才驱气驾,纵横开阖,与其为人,宏逸高朗,中表唯一。德垕言醇,才隽言卓。古人云:其根既厚,其叶滋沃,信然。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5)

开门是一种积极的态度和行为,即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实现一种新的转换,达到一个新的目的。

什么目的呢?被选中参加活动的十个人,没有一个是专业从事绘画或艺术工作的。中国油画院正在尝试着让艺术走出小众,引导公众用心,用艺术来社交。我个人很喜欢这个策划点,意义自现。中国的艺术是该好好接接地气了,国民审美,国民素养,国民样子,靠艺术可以好看一下子。文化,艺术,它们四处不在又四处缺席,又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问题。

挺累的一个下午,用艺术来社交并不容易。挺实在的一个下午,各种思维模式的碰撞,让艺术的定义变得更加丰满鲜活起来。起码,人人都在努力感受、认知,表达并渴望交流与指导。好事情!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6)

初见陈老师是在某门户网站,陈老师慷慨激昂的批判社会问题。只觉得陈老师观点犀利。终于有幸能够做客陈老师工作室。经历整个下午7个小时,让我认识了感情细腻的暖男陈老师。会关心客人做的渴不渴、累不累;会专门为过生日的我准备可爱的生日蛋糕;会领唱生日歌;会为我们每个人认真的签名,附上真挚的祝福。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7)

終於來到陳老師的畫室,頓時又是一頓羨慕嫉妒恨,腦子不斷盤旋5個字——我也想畫畫!後來又想到老師的好友韓辛的一番話,大體意思是“你想畫隨時可以畫啊,白天上班,晚上回家就可以畫啊”……隨即十分慚愧。(順便說一嘴,我也很喜歡韓辛,喜歡他可愛、率真的性格。)

雖然心裡渴望拜見陳老師,但看到他坐在那兒被我們“輪番審問”又非常心疼⋯⋯坐在那裡的他,忽而像個受審的罪犯,一個問題回答完緊接著又來一個;忽而又像個無所不知的神(崇拜者眼中),好像問他什麼都能獲得答案,或得到救贖似的。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8)

画家的画室,前有培根的例子,是艺术家干活的地方,也是艺术的现场。为什么一定想去呢,去追踪和缅怀,对艺术创造滞后的参与以及亲身的验证,这是艺术产生的场所。

画室高挑开敞,即使坐落在楼宇中,空间也是舒展的,走过暗的过道,对比更强调了这种豁然开朗的感受。画室,实木原色地板,白色踢脚线,灰颜色墙。

画室分三个部分,一进门就是画画空间,大致一百多平米,层高近六米,靠门左手的墙边立着一个单门冰箱。冰箱另一边,邻着两米的操作台,操作台上一簇待洗的油画笔,还有瓶装的饮用水;再一面,是到整面到顶的窗,朝北,窗子做了一些遮挡,需要下意识向上挺身去看,视野的抛物线,越过眼皮底下的铁轨落向远方的楼群。画累了,丹青老师可能会点上一支烟,于此远眺吧。我倒是在脑海里迅速画了一幅这样的素描。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19)

近些年在奔命生活的忙碌空隙,零星地通过媒体知晓陈老师的消息,不同的媒介渠道捏成的陈老师貌似一位激愤青年,直言敏感社会话题,挑战国内教育体系,率真的无遮拦不掩饰。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20)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21)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22)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23)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24)

陈丹青讲绘画之眼(带你探访陈丹青画室-陈丹青最新犀利访谈)(25)

▲陈丹青早期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