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利平,可谓家喻户晓,他那诙谐、幽默、独特的表演常常令人捧腹大笑。

武利平在呼和浩特演出(表演力求真善美)(1)

也许是受父母的影响,武利平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而且善于模仿,学啥像啥,具有非凡的表演天赋。11岁那年,他被选进乌兰察布市凉城县乌兰牧骑艺术团,成为剧团里年龄最小的乌兰牧骑队员。

乌兰牧骑要求演员一专多能。在这里,酷爱学习的武利平不仅对二人台情有独钟,而且对声乐、舞蹈以及各种乐器都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个阶段的学习,为他日后的艺术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初,武利平总是扮演一些小生角色,如《走西口》中的太春、《打金钱》中的马立查、《卖碗》中的王成等等。有一年,凉城县乌兰牧骑到外地演出,连演十几场,场场爆满。而就在他们演出即将完美收官之际,二人台剧目《借冠子》中的女演员突然病倒不能演出,这可急坏了剧团领导。

“我替她演哇。”正在大家一筹莫展的时候,武利平自告奋勇,要求反串彩旦角色。结果出人意料,武利平的男扮女装演出取得巨大成功,获得观众一致好评。就是这样一个意外和偶然,激活了武利平身上的特殊艺术细胞。

1989年,在华北3省区二人台大赛中,武利平凭借二人台小戏《摘花椒》,一举拿下大赛特等奖。那次大赛高手如云,聚集了华北地区二人台艺术界的各路精英,获得大奖实属不易,这也让武利平倍感自豪。

之后,武利平在全国以及地区比赛中屡获大奖。2001年,凭借东路二人台《光棍汉与外来妹》中黑狗的出色表演,武利平获得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这也是迄今为止,二人台剧目中唯一的一块梅花奖。

武利平的反串角色扮演得非常好,尤其是饰演老太太,更是拿手绝活。如在《喜上喜》《探病》《摘花椒》3个戏中,武利平分别饰演旧社会的老大娘、现代农村女青年以及中年农妇。

3台戏,3个不同年龄段、不同时代的女性人物,在武利平的演绎下,性格各异,活灵活现,让人捧腹不止。每每看到观众们乐得前仰后合,武利平也感到特别有成就感。他说,能让观众高兴,对演员来说,那是最高境界。

武利平也是影视舞台上的一名优秀演员。小品《乌力打工》中的乌力、小品《一笑抵千斤》中的老大娘以及电视连续剧《武则天》中的大太监王福来、《水浒传》中的李虞侯、《英雄无泪》中的七品县令荣雨田、《大人物李德林》中的李德林、《逃之恋》中的徐德辉等的扮演者,都是武利平。

他曾与刘晓庆、陈宝国等多名影视界大腕同台合作。电视剧《武则天》播出后,武利平饰演的太监形象因独具一格迎来一片赞誉。随着影视剧中频频上镜露脸和媒体的不断跟踪报道,武利平逐渐成为了观众广为关注的演员,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喜爱。

武利平在呼和浩特演出(表演力求真善美)(2)

武利平也是一位非常善于创新的艺术家,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勇于突破,大胆创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给二人台艺术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

1990年7月,武利平参加世界民间艺术节时主演的《挂红灯》歌舞剧赢得了世界各国友人的高度赞赏。1994年10月,在国庆45周年戏曲专题晚会上,他主演的《挂红灯》被列为开场演出剧目。

2012年,武利平组织创作了大型二人台晚会《魂牵梦绕二人台精品专场》,并担任总导演、主演。年底,他又组织创作了《二人台交响音乐会》,使二人台音乐第一次采用交响乐的形式向观众呈现,开辟了二人台音乐新纪元。

虽然武利平在影视剧舞台上也取得重大成功,但他始终没有忘记成就他一生辉煌的二人台。“我是为二人台生的,二人台是我的命根子,我一定要把二人台传承和发扬光大。”武利平说,将二人台传承和发扬,最主要的是培养人才,后继要有人。

基于这样的想法,2004年,武利平开始筹建、创办二人台艺术明星班。武利平对前来报名的百余名学生进行了仔细的筛选,从形象、气质、感觉、嗓音、表演等方面综合考察考生,好中选优,最后选中45名学员。这些学员大多家庭贫困,但有着执着的艺术追求。

在教授这些爱徒的过程中,除了在表演、唱腔等方面给予指导外,他更偏重于对他们理想信念的培养。“表演力求真善美,做人要有精气神”在他看来,表演要力求真实感人、传播友善、表现美感,做人不但要真诚,更要有精气神,这也是武利平的人生和艺术追求。

武利平在呼和浩特演出(表演力求真善美)(3)

武利平

男,汉族,1960年生,国家一级演员,内蒙古文联副主席,内蒙古戏剧家协会主席,内蒙古二人台艺术团团长,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影视戏剧表演系主任,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二人台传承人。他是第十九届梅花奖得主、文化部优秀专家,1989被评为自治区劳动模范,1993年被评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6年被评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

主要成就及作品

★1989年参加华北3省区二人台大赛获特等奖。

★1992年参加全国首届小品比赛获优秀表演一等奖第一名,同年11月参加全国笑星大赛获荧屏奖。

★1993年参加全国地方戏交流演出,获最高奖优秀表演奖。

★1995年参加全国小品比赛,获优秀表演奖。

★1996年参加全国第二届小戏比赛,获优秀表演奖,同年主演24集电视剧《大人物李德林》获北京市“十个一”工程奖。

★2001年获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最高奖梅花奖。

★2004年参加4省区二人台电视大赛获特别奖,年底参加全区专业文艺团体调演,获特别奖。

★2006年获内蒙古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节目奖,同年11月参加全国地方戏优秀评比演出获三等奖,12月被自治区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

★2009年获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优秀演员奖。

★2008年以来,参与策划编著《中国二人台艺术通典》及《二人台山曲经典》(两套作品近700万字)。

★2012年组织创作大型二人台晚会《魂牵梦绕二人台精品专场》,担任总导演、主演,同年组织创作《二人台交响音乐会》,担任总导演,开辟二人台音乐新纪元。

★2013年组织创作了大型漫翰调晚会《天地人和漫翰调》,担任总导演、主演,同年组织策划改编十八大献礼剧目大型二人台现代戏《黄土谣》,担任总导演和主演。

★2014年组织创作大型二人台现代戏《北梁》,担任编剧、总导演、主演。

★2005年创建了“朝霞工程”内蒙古武利平二人台艺术明星班,资助、培养45名贫困学生,使他们成长为二人台艺术发展的主要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