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有幸在微信的小程序上打卡《蒙台梭利的教育》

与纯理论型的教育家不同,蒙台梭利有着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她的文字真实、坦诚,像手术刀一样直白地剖析着教育现状中存在的弊端,又如春风化雨般温暖着孩子们的心灵。

比如说,当孩子们专注于工作时,他们是不会感觉累的。这时候,成年人需要做的,仅仅是站在旁边看着就好。有的老师认为孩子们太累了,让他们停下来,去外面玩一会儿,再回来学习,以为效率会更高,却破坏了孩子的专注。

蒙特梭利教育经典句子(教育如丝雨润物细无声)(1)

儿童的智慧

“儿童并非弱者,他们有足够的智慧。”蒙台梭利说:“我们肩上背负的责任重大,必须小心谨慎地了解可能会泯灭孩子精神的原因,并要融入孩子们的世界。”

与老人谈话相比,跟孩子们谈话似乎更需要一种类似天赋的才能。你必须会说孩子们的话,懂得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甚至还要保持与孩子们一样的天真,尊重孩子们的想法和观点。声音、微笑和眼神,成为了蒙台梭利与孩子们彼此间的特殊沟通。

在她眼里,儿童像一个空花瓶,是一个有待于充满及塑造的生命。当孩子被放在自然环境里,她会显示出自己的能力。容许孩子选择物品,可以让原来的发展得以持续,清除孩子尚无意识的心智之间的障碍。

没有人能替代孩子成长,在一个真正属于孩子的地方,孩子会尽力注意自己的举止,控制自己的行为。行动对生命的意义至关重要,教育不能策划出让生命缓和下来,或者抑制它的方法。当儿童的活动与他们的内在需求刚好吻合,孩子们的表现会让我们看到他们的发展所需。

蒙特梭利教育经典句子(教育如丝雨润物细无声)(2)

“生命之援助,就是教育”

身为女性,蒙台梭利在教育上有她独特的温柔。她说“母亲和幼教老师所产生的爱,近乎于神。”她对儿童的爱不是原因,而是结果。

蒙台梭利的教育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示,不在于她提出的感官教育,不在于各种各样的玩教具,不在于她将多少贫困普通的儿童培养成生机勃勃的少年英才。而在于她的教育方法本身所表达出来的愿景——孩子如幼苗,教育为他们提供阳光、空气、水分和土壤,让幼苗长出自己的样子。

她的赤诚,让她能够通过儿童的眼睛去看世界。所以每个孩子身上,都带着无限的可能。

到了21世纪的中国,这份自由的教育是稀缺的。资源的有限,让我们从小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我们为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不许他们花费时间做家务,关注成绩和排名。孩子们知道哪所高中的升学率最好,知道自己适合在晚上做题,还是在早上背书,知道成绩好这件事本身就是一个特权。我国学生的素质,在世界都可以称得上好。可是我国数一数二的大学,却没有一个诺贝尔奖得主。

也许在教育的路上,我们真的太过于匆忙,以至于忘记了,那些知识技能之外的地方,也蕴含着成长。

蒙特梭利教育经典句子(教育如丝雨润物细无声)(3)

尾声

为此,我专门做了一首近体诗,以歌颂其高尚师德。

在喧嚣而繁忙的尘世里,

总有人静下来,

守护着孩子们的成长。

有人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

等孩子用五岁的手指,慢慢来,把蝴蝶结扎好;

有人牵着蜗牛散步,

却在路上闻到了花香,邂逅了漫天星斗。

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得到妥善的安顿,

不是所有的爱意都拥有完美的表达,

当她的生涯抱负从医学转移到了教育,

成为教育先驱者中博爱的那个,

赋予了贫苦儿童成才的土壤。

这些都不是恰好的遭逢,

而是当时代的光辉散落在众人肩膀,

拥有仁慈之心的学者,

亲吻着稚嫩的生命。


王小明,教师,教育硕士。你所见文字,是我关于的资本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