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十二帝还是十四帝(梳理西汉十五帝)(1)

第一位 汉高祖刘邦

刘邦,沛郡丰邑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汉民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历史有着突出贡献。汉朝的官方史书《汉书》叙述刘邦家族起于陶唐氏后裔御龙氏,也是晋国大夫士会后代的一支,其部分族裔后来留在秦国,复称先祖刘累之氏,作“刘”氏。刘邦出身农家,豁达大度,不事生产。秦朝建立后,刘邦出仕,任沛县泗水亭长,后因私自释放刑徒,亡匿于芒砀山中。陈胜起义后,集合三千子弟响应,攻占沛县,自称沛公,投奔名将项梁,任砀郡长,受封为武安侯,统领砀郡兵马。率军进驻灞上,接受秦王子婴投降,废除秦朝苛法,约法三章。鸿门宴之后,受封为汉王,统治巴蜀及汉中一带。刘邦能够知人善任,注意虚心纳谏,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积极整合反对项羽的力量,终于击杀西楚霸王项羽,赢得楚汉之争,统一天下。即位于定陶汜水之阳,后来定都长安,建立西汉。之后陆续消灭臧荼、韩王信、韩信、彭越、英布等异姓诸侯王,分封九个同姓诸侯王。刘邦建章立制,休养生息,励精图治。兵员归家,豁免徭役,恢复社会经济,稳定统治秩序。安抚人民生活,奠定了汉朝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础。对外与匈奴和亲,开放边境关市,积极缓和紧张的汉匈关系。高祖十二年,刘邦杀白马为盟,与诸将订下誓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同年四月二十五日,刘邦崩于长乐宫,葬于长陵,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毛主席评价刘邦是“封建皇帝里边最厉害的一个”。

西汉十二帝还是十四帝(梳理西汉十五帝)(2)

第二位 汉惠帝刘盈

刘盈,西汉第二位皇帝,汉高帝刘邦嫡长子,母为汉高后吕雉。汉高祖五年二月,刘邦在定陶即位,以王太子刘盈为皇太子。刘盈为人仁弱,汉高帝以为他不像自己。而戚夫人所生子刘如意深得刘邦喜爱,并且刘如意酷肖刘邦,刘邦以其类己,故常欲易太子。刘邦攻灭英布还京,病情更加严重,易储之念更强。张良劝谏,不为所动,太常叔孙通以死相谏,刘邦无奈佯作答应。最后“商山四皓”以行动说服了刘邦。在一次宴会时,已经有八十高龄的“四皓”陪同着太子刘盈入席,这使刘邦很惊讶,觉得太子已经成熟了,重立太子恐怕会导致政局混乱。此后刘盈太子地位基本稳定。不久刘邦病死,刘盈顺利继承了皇位,刚十六岁。刘盈继承皇位后,基本上继承了父亲的政策,而且有父亲的一批有经验的大臣辅佐,他在位期间没有什么大的波折,在皇位上仅仅坐了七年。刘盈在位期间,实施仁政,减轻赋税,任用萧何和曹参为丞相,实行萧规曹随、休养生息的政策。在思想和文化方面,崇尚黄老哲学。在强势的吕太后辅佐下,平衡功臣和诸王。刘盈个性仁慈。在茅厕见到戚夫人被自己的母亲残害成“人彘”的惨状之后,借酒浇愁而致成宿疾,最后抑郁而终。汉惠帝七年,年仅二十四的刘盈去世。惠帝死后,吕后执政八年。这前后十五年,是大汉王朝从建国到文景之治的过渡时期、奠基时期,在汉朝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刘盈谥号为“孝惠”,“惠”有“仁慈、柔顺”的意思,这个谥号概括了刘盈的一生,葬于安陵,无庙号。

西汉十二帝还是十四帝(梳理西汉十五帝)(3)

第三位 汉前少帝刘恭

刘恭,西汉第三位皇帝,汉惠帝刘盈庶长子,汉惠帝七年至汉高后四在位。前少帝是汉惠帝刘盈与宫女所生之子,汉惠帝四年十月,汉惠帝的母亲吕后为了“亲上加亲”,将年仅十一岁的外孙女张嫣立为汉惠帝的皇后。吕后希望张嫣能生子,但由于张嫣年纪实在太小,想尽千方百计仍然一直无法怀孕。吕后于是设计教她假装怀孕,再强取汉惠帝与宫女所生之子,谎称是张嫣所生,之后将其生母杀死,并立其为皇太子。公元前一八八年,汉惠帝驾崩,吕后立皇太子为皇帝,因为皇帝年幼,因而由吕后临朝称制。汉高后四年,前少帝知道自己并非是张嫣的亲生儿子,自己生母已被害,于是口出怨言,扬言长大之后要复仇。吕后害怕前少帝会作乱,于是将他囚禁在永巷,任何人不得与之相见,不久,前少帝被吕后废黜并暗中杀害。

西汉十二帝还是十四帝(梳理西汉十五帝)(4)

第四位 汉后少帝刘弘

刘弘,原名刘山,汉惠帝刘盈之子,西汉第四位皇帝,汉高后四年,西汉前少帝死。同年五月十一日,刘弘继任帝位,娶吕禄之女为皇后。汉高后八年八月,吕太皇太后逝世,经过周勃、陈平等人的努力,吕氏家族势力被铲除。朝臣们认为,刘弘及济川王刘太、淮阳王刘武、常山王刘朝并非汉惠帝亲生儿子,应当废黜。于是朝臣们选定汉高祖与妃子薄氏之子代王刘恒作为新皇帝,并迎入长安。汉高后八年,刘弘及其四个兄弟被废杀。

西汉十二帝还是十四帝(梳理西汉十五帝)(5)

第五位 汉文帝刘恒

刘恒,汉高帝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异母弟,母为薄姬。汉高帝十一年受封代王。汉高帝去世后,吕后临朝称制,汉惠帝英年早逝,诸吕掌握朝中大权。吕后去世后,太尉周勃联合丞相陈平等人粉碎诸吕势力,迎立代王刘恒进京继位,史称汉文帝。汉文帝即位之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厉行节俭朴素,废除肉刑,实现国家强盛,百姓小康,开启“文景之治” 的发端。汉文帝谨慎对待诸侯国势力过大及匈奴入侵中原等问题。对待诸侯王,采用以德服人、以武平乱的态度。对待匈奴,采用和亲止战的方式,营造安定团结、休养生息的政治局面。由于汉初大力推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对诸侯王势力的恶性发展起了催化作用。诸侯坐大,开始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汉文帝的即位,使得刘氏宗室内部在皇位继承问题上产生了尖锐的矛盾。文帝三年,皇位继承中的利益分配不均,济北王刘兴居率先发动叛乱,开启同姓王国武装反抗汉廷之先例。汉文帝派兵镇压,叛军土崩瓦解,刘兴居被俘自杀。三年后,皇弟淮南王刘长又举起了叛旗,但尚未行动,即被朝廷发觉。文帝派人传讯刘长入京,罢去他的王位,将他发配蜀郡,途中刘长绝食而死。后元七年六月初一日,文帝在未央宫逝世,享年四十七岁。群臣上庙号为太宗,谥号孝文皇帝,同年六月初七日,葬于霸陵。

西汉十二帝还是十四帝(梳理西汉十五帝)(6)

第六位 汉景帝刘启

刘启,生于代地中都,汉文帝刘恒的长子,母亲是窦氏,西汉第六位皇帝,在位十六年。汉高后八年,刘恒被拥立为皇帝,代王后所生四子都相继病死。刘恒即位数月,公卿大臣请立太子,而刘恒诸子中刘启最大,于是就被立为太子,母亲窦氏被立为皇后。汉文帝后元七年农历六月,汉文帝去世。同年六月初九,太子刘启继承帝位,是为汉景帝,尊祖母皇太后薄姬为太皇太后,尊母亲皇后窦氏为皇太后。刘启为太子时,吴王刘濞的世子刘贤入京,陪伴刘启喝酒下六博棋。刘贤的师傅都是楚人,从而使他养成轻佻、剽悍的个性,平时又很骄矜,与刘启博弈时,为棋路相争,态度不恭敬,刘启就拿起棋盘打刘贤,不料把他打死了,汉文帝于是派人将其遗体送回吴国去埋葬,从此吴王刘濞怨恨刘启。刘启在位期间,削诸侯封地,平定七国之乱,巩固中央集权,勤俭治国,发展生产。他统治时期与其父汉文帝统治时期合称为文景之治,并为其子刘彻的“汉武盛世”奠定基础,完成从文帝到武帝的过渡。刘启很节省,在位时他极少兴建宫殿楼阁。景帝后元三年正月,刘启患病,病势越来越重,他自知不行了,于是病中为太子刘彻主持加冠典礼。不久,刘启病死于长安未央宫,享年四十八岁,葬于阳陵,谥号“孝景皇帝”,无庙号。

西汉十二帝还是十四帝(梳理西汉十五帝)(7)

第七位 汉武帝刘彻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汉武帝生于汉景帝前元年,其母王氏在怀孕时,汉景帝尚为太子。王氏梦见太阳进入她的怀中,告诉汉景帝后,汉景帝说:“此贵征也。”刘彻初名彘,天生聪颖过人,慧悟洞彻,进退自如。三岁时,景帝抱于膝上,试问刘彘:“乐为天子否?”对曰:“由天不由儿。愿每日居宫垣,在陛下前戏弄。”刘彘信口而应的回答,使刘启对这个儿子另眼看待。刘彘有惊人的记忆力,求知欲特别强,尤爱读书中古代圣贤帝王伟人事迹,过目不忘,景帝深感诧异。刘彘“讼伏羲以来群圣,所录阴阳诊候龙图龟册数万言,无一字遗落。至七岁,圣彻过人”,景帝遂改刘彘名“彻”。“彻”字表示充满智慧,达到圣德的要求。后元三年正月,景帝逝世。甲子,太子刘彻即皇帝位,尊皇太后窦氏曰太皇太后,皇后王氏曰皇太后。他十六岁即位,政治上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抑制商贾。文化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但他崇信方术,兼以穷兵黩武,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元二年二月,汉武帝于弥留之际立刘弗陵为太子,四天后的丁卯日,汉武帝驾崩于五柞宫,享年七十岁。刘彻去世后,谥号孝武皇帝,庙号世宗,葬于茂陵。

声明:文字内容原创,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