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解放军报 作者:李永胜

《道德经》讲,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就是说,合乎道的美好语言可以换来尊重,合乎道的美好行为可以受人尊崇。

人们希求在他人那里获得某方面认可、达到某种意图时,常对受委托的人说“请多美言”,想让人为自己多说些好听的话。殊不知,这种“美言”说多了,言不由衷、言过其实,就可能会失去标准、失去公允,使人失去正确的判断,甚至会得出不恰当的结论。可见,美言未必是真话,真话也未必都“看上去很美”。古人早就说过,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大量事实证明,那些阿谀奉承、溜须逢迎之言,虽然一时听起来很美妙,可能会讨得听者的欢心,但最终会因言过其实、言实不符,而遭到鄙视甚至唾弃;而那些真话听起来可能不那么美妙,会暂时让人不舒服,但终究会因其恳切负责的态度而得到认同,讲真话者终会受到尊重和信任。

世称“铁面包公”的包拯,就是“真言可以市尊”的典型。无论是在担任谏官期间,还是在开封府府尹任上,他始终刚直为人,公正处事,无私无畏,还向皇帝积极谏言,要废除那些对大臣的不合适恩宠,提醒皇帝要警惕那些结党营私之人。包拯在世时,大胆整治权贵、严惩贪官污吏,使得许多人在心里都畏惧他、憎恨他,但他去世后,却得到了黎民百姓的尊敬和爱戴,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美名也千古流芳。唐太宗李世民的谏官魏征,同样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魏征性格耿直,在皇帝面前往往据理力争,从不委曲求全。其“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言论,深受唐太宗赞同。由于魏征能够犯颜直谏,即使唐太宗大怒之际,他也敢面折廷争,从不退让,所以唐太宗对他心存敬畏,赞赏有加。魏征病逝后,唐太宗亲临吊唁,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朕常保此三镜,以防己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话中蕴含的道理,不言而喻。

由此不难看出,一个人说话能否取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绝不仅仅在于话说得好不好听,关键在于所说的话是否客观、公正、真实。古人尚能为社稷考虑,抛弃一己之私,敢于大胆直谏,而我们中的一些人却不能在上级面前说出真话、道出实情,的确值得思考和警醒。在持续加强作风建设的今天,大力倡导讲真话,让讲真话者得到尊重,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实践价值。作为领导干部,应该树起鲜明导向,让敢讲真话的人得到充分尊重,而不是受到排挤打压,从而营造出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的环境氛围,通过上下共同努力,彻底让假话、空话失去市场,让形式主义那一套远离工作生活。

久等必有禅(惟真言可以市尊)(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