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哪部科幻片吸引到了你#

对视,才能真正揭示和发现风险。

R君说

“一条路并不因为它路边长满荆棘而丧失美丽,

旅行者照旧前进,

让那些讨厌的荆棘留在那枯死吧。”

(司汤达 《红与黑》)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

首先,要请关注R君的粉丝注意了,如果愿意的话,请各位可以在今日头条中搜索“财猫电影”,并关注。 因为公众号的限制,R君前一篇关于某热门电影的影评竟然死活不让发。(后来R君发现也不是我的问题,因为其他同行也都一样。只要是这部电影的,全都不给发表。而曾经前一次,R 君发的此演员的另外一部名作,还是中国院线上映的,也是死活不给发,实在是有趣的紧......)

行吧,有时候真不知道到底是谁需要谁......其实很早以来,公众号早就沦为主要编辑器的功能,无论粉丝还是阅读数,都不及其他平台的十分之一甚至百分之一而已.....

这个世界上,真的很多时候,失败不是因为对手做的有多好,而是自己没来由的傲娇和作死。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2)

言归正传,咱们该谈电影了.......

乔丹.皮尔,大概是现在好莱坞最受人瞩目的黑人导演之一。

2017年他的处女作《逃出绝命镇》(Get out),一经问世就以惊人的想象力和电影控制力震撼了整个世界影坛,并且直接入围了2018年90届奥斯卡的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的角逐,最终还斩获了最佳原创剧本奖;同时还获得了当年的美国导演工会奖的最佳导演,纽约影评人最佳处女导演奖等一大串影坛奖项......(R君的影评:《逃出绝命镇》:2017 脑洞最大的电影)

2019年的作品《我们》,虽然奇思怪想不如前作,但依然延续了诡异出奇的风格,也算是不落俗套。 但是,对比前作的社会现实性,就已经显得有点为了刻意追求控诉一些社会问题而隐喻不合理的问题。(R君的影评:《我们》:当你家门口站着另外一个你.......)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3)

实际上,3年后的这部《不》多少有点同样的问题。

虽然站在商业的角度,《不》目前的票房表现还算是相当不错的。并且,第一次采用IMAX的方式拍摄恐怖悬疑片,也算是导演的首创。从实际观感而言,人类与巨大不明空中物体的探索和对抗,的确非常好的发挥了IMAX的视觉强项。

但是,R君却认为,这部《不》算是导演这些年来3部作品中,故事性最差的一部。实际上,从豆瓣的评分来看,除了《逃出绝命镇》外,其他2部作品都已经跌到7分以下。(目前的《不》虽然维持7分,但却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7.5分跌下来的,看来跌破7也就是个时间问题)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4)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5)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6)

尤其是电影前半程,相当的拖沓,对话冗长乏味(可能是因为黑人日常语言风格的适应度问题),而电影支线中关于猩猩Gordy袭击人类的安排,虽然可以理解对主题的一些呼应,但整体依然游离在整个主线之外,也显得不太协调。

虽然有大量的影评给这部电影加上了相当多的背景,细节及故事线解读及延展, 但是以R君的风格,向来拒绝过度解读一部艺术作品。 连《悲惨世界》《红与黑》这样的世界巨作,也都是清晰的故事,你一部2小时的电影里面塞了几十,甚至上百个背景,每个都可以解读出来一堆“用心良苦的故事”,不嫌画蛇添足么?.......

如果像这样看电影,那恐怕真要累死个人。这就不是在欣赏艺术作品,而是在给自己玩“大家来找茬”了.......

甚至,R君认为,这根本不是一部讲述外星人的故事。而是可能电影史上第一部讲诉大气生物的重磅作品了。

如果以此来看,那么这部《不》恐怕就显得更有意义了.........

这是一个大气生物的传说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7)

人类头顶上的这片天空,到再往上1000公里以上的巨大空间,都被称为大气层。

这可是比我们已认知的海洋都要大上上千倍的一个领域.......

也如同海洋中的各种洋流,变化一样,随着地球运转本身的很多特性,这么大的一片领域大气层也有很多不同的特性。而科学家目前大致把他们分为下面几个层次:

- 对流层:大概距离地面 0-17公里:集中了整个大气层大概75%的质量和90%的水汽,同时因为离地面近,所以受到地面温度影响很大,空气对流主要发生在这个层面。因此我们通常面临的各项大气变化,包括各种水的形态变化,比如成云、雪、雨、雾,基本上都集中发生在这个层面;

- 平流层:17-50公里:我们大部分的商业飞机都飞在这个高度,因为空气扰动相对比较少,气流平稳,视野透明度也非常好;也是臭氧含量最高的区域;

- 中间层:50-80公里:空气比较稀薄,随高度温差很大,也有比较强烈的对流现象;

- 热层 (又称电离层):80-500公里:因为高度很高,受到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氧分子和氮分子都处于分解状态,因此这层的大气都处于高度电离状态,密度非常小,大量吸收着太阳辐射,所以气温非常高。(在300公里高度,温度可以达到1000°C以上。)而因为这个电离特性,这层大气可以反射无线电波,所以人类的远程无线通讯,很多都依托了这层大气的特性。

- 外层:500公里-1000公里:也是整个大气层最外的一层,气温也很高,并且受地球引力已经非常小,空气及其稀薄,所以还经常会有一些空气分子不断散逸到外太空中,所以又被称为散逸层。实际上,这一层空气与外太空之间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界限,甚至高度可以一直延展到离地20000公里以上。如果从太空中看过去,这一层大气就像一个包裹着整个地球的透明帽子一般,因此也被称为“地冕”。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8)

因此,这么大一片区域,为什么不能拥有生物呢?

大气生物这个概念,最早应该是由英国动物学家兹基硕博士提出来的。这位学者从小生在在英国的沿海小镇,一直研究各类水母等浮游生物。在他的观点中,如果水母可以以水作为介质在海洋中生存活动,那么空气和水那么类似,大气层完全可能存在着和水母一样的类似生活或者类似生态系统。并且,根据进化论,自然环境中也应该在这么大的大气中存在有适合这个环境的生物存在.......

甚至他认为,这个大气生物应该类似水母,还可以吸取空气中的雷电为自己的能量,或者也可以下到一定的大气层捕捉其他生物为食。(这个特性就和本作电影中的表现有些紧密相关了

下面这张图就是兹基硕博士对于大气生物的假想图。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9)

虽然是假想,你不得不承认这些思考有其一定的逻辑基础。其实R君有时候坐飞机的话,也常常能看到形态各异,甚至充满动感的云层,让你很难想象这些不过都是没有生命的场景......

在兹基硕博士的推断中,大气生物一样会死亡,但是因为生存在大气中,导致它们的物质形态如果落到地上,只会成为一些类似凝胶版的物体,并会很快液化气化消失。(在电影中,怪物最终因为吞噬气球人偶而爆开后,就在天上化为云彩般的痕迹)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0)

实际上,对于大气生物的推测并非没有现实证据。

1891年9月5日,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2个当地男子就曾经目睹过头顶上100英尺以上的地方,有个长方形,外表呈白色,像风筝一样靠身边的几个鳍推动空气前进的怪物在游荡,并且还清晰可以看到它火红的眼睛和听见它的喘息声。(同时当晚,当地的牧师和妻子也证实他们也目睹了一个类似生物)

1963年,南非约翰内斯堡的一个地产经纪在为一间房子拍摄广告照片时候,无意中背景拍摄到一个特殊蜂窝状结构的大气物体。

而最为著名的关于大气生物的目击事件,应该就是1987年的摩根坠龙事件。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1)

1987年12月20日,一艘菲律宾渡轮意外撞上了一艘油轮,造成1600多人死亡。但是离奇的是,因为泄露的原油,却意外在海上勾勒出一个巨大生物的形体,其实油轮和渡轮撞上的,其实是这个巨大生物。

得知消息后,各国的科学家和舰队都蜂拥而至,迅速展开了对这个生物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当时已经87岁的兹基硕博士和他的学生们及日本科学家辻博义博士。

这个生物整体呈现凝胶状,并且在69小时内就迅速液化消失在大海中。本来对这个生物需要通过解剖来研究,但因为这个生物形体实在巨大,以至于当时一名瑞典科学家沮丧的说:“这根本不是解剖,这是在拆城市!拆城市带手术刀有什么用?而且这家伙几天内就会消失,我们带的液氨连一条鲸鱼都不够冷冻的。”(可以看下下面图片的对比感)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2)

最终,在这些科学家的努力下,终于汇总数据拼成了一个大概的这个生物解剖图。这似乎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份真正的意义的大气生物解剖图(如下图)。因为这个生物外形很像各国传说中的“龙”,因此这个事件又被称为“摩根巨龙”事件。据说当时美国军方还秘密将摩根巨龙身上的一处结构运到了内华达州,而俄罗斯据称也保留了其中一个器官.......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3)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4)

当然,“摩根巨龙”事件至今也有不少人声称是假的,没有任何权威文件来证实。这和2010年11月的亚丁湾星门事件非常相似。然而,不论真相如何,当时亚丁湾出现了包括美国海军第5舰队“企业号”核动力航母一艘及宙斯盾级导弹巡洋舰一艘及驱逐舰一艘及配套其他舰只,加拿大皇家海军护卫舰一艘,丹麦皇家海军护卫舰,德国海军护卫舰,西班牙驱逐舰,法官,英国和意大利海军护卫舰,甚至中国海军也派遣了3艘导弹驱逐舰和1艘护卫舰等舰队.......以这么大的阵仗,就为了打点海盗显然是过分了.......

言归正传,电影中《不》中的巨大生物,已经明确是个生物,只是因为外形有点像飞碟,才最初让大家误以为是外星飞船。实际上,电影从头到尾都是在讲一个大气生物和几位人类的斗争故事。

无论科学性是否合理,但导演选择这么一个题材作为切入口,并且可以充分体现IMAX效果的克鲁苏巨型怪物的视觉冲击,也的确算是匠心独具了。

也许直视怪物,才是真正激发问题的方法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5)

抛开那些过头的解读,以及确实这位导演特喜欢在电影中夹杂一些硬喻,尤其是对于黑人种群在白人社会中面临的各种问题。《不》自然而然也少不了他的个人风格。

虽然包括Grody猩猩袭击人的故事线和整个主线融合不算太完美,不过R君还是提炼了一些共性供大家来看这部影片时参考。

无论是猩猩Grody,还是电影刚开始的因为看到镜子而突然暴起的马Lucky,还是后来被称为 Jean Jacket的大气生物,最初其实都是人类驯养来获得收益的动物工具。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6)

有人奇怪,猩猩Grody,或者马都可以理解,为什么大气生物也能算做工具?

其实如果仔细看的话,显然Ricky游乐园不是第一次来举办“外星人吃马”的项目了。而游乐园主Ricky一早买马,就已经是为了大气生物的诱饵来安排的。所以,其实Ricky早就知道大气生物的存在,并且利用这个,做为维系游乐园吸引力的一个主要项目。

但是他当然没有想到这一次表演时,怪物引来了,马却不肯跑出去。最重要的是,马没有和大气生物完成对视,而是他自己和所有的观众都和它完成了对视。于是,原来的诱饵不存在了,怪物反而把Ricky和所有的生物都吞了进去.......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7)

这是意外么?

再仔细想一下,电影中几乎所有的这些动物发狂,发生意外,都是来自”对视“这一设定:

- Grody发狂袭击了在场的人,唯一幸免的小孩子因为桌布的遮挡没有直视它的眼睛;

- 马Lucky是因为道具师无意中把镜子放在它眼前,它看到了自己,于是发狂踢人;

- 至于大气生物,则反复强调了多次,对视才会让它把你当成目标。所谓“不要抬头”的本质,其实更加是“不要对视”。

而在电影里,兄妹俩求助摄影师的时候,他在做画面剪辑的屏幕上,也都是各种生物的眼睛。

而在动物的世界里(甚至人类的世界里也是),对视往往代表着敌意。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8)

从驯服利用的工具,变成发狂吃人伤人的猛兽,这当然对所有的人都是意想不到的风险和突变。但是,其实在本质上,这些野兽和生物伤人的能力是天生存在的,并没有因为驯服而削弱,只是因为新的刺激被激发了。

R君以为,这也许就是导演乔丹皮尔想要表达的核心意思。

在社会中,底层的黑人们为了生计,对某些制度或者体系可以默默隐忍,但是不代表他们不想过得更好,或者出人头地(比如装了一堆摄像头就是期望能拍到外星怪物,从而变成媒体上的红人)。甚至,哪怕天降横祸,伤及自己也可以默默承受(比如老爸被怪物吐出来的游戏币砸入眼睛死了)。但是,不代表他们没有奋起抗争,甚至把这些问题消灭的能力。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19)

兄妹们为了抓捕拍摄到这个大气生物,设下了重重设置和安排,活脱脱就是一场反抗,直到最终消灭他们所痛恨的这个“生物”(或是制度,体系)。这就是乔丹皮尔给现实发起的一层警告。

正如他在《逃出绝命镇》中暗讽白人嫉妒、剥削和利用黑人的各种优势;在《我们》中,他强调人性中自私、恐惧及阶级歧视等本性弱点的潜在危害性;这一次,他同样对于社会制度的风险又来了一次演进,警告人们不要忽视一些问题的本质风险和噬人本性,并且不要因为长期驯服无害感而忽视了这些问题可能带来的巨大危害。

更重要的是,只有勇于直视这些怪物(问题)本身,才能真正发现或激发问题的核心,而不是始终逃避,直到酿成大错,不可收拾。

也许《不》想表达的内容太多,终究让电影的节奏有些错乱。不过从揭示怪物最终是个大气生物开始,直到最后一章和它斗智斗勇的过程还是相当精彩的。而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真正想象大气生物,还是以IMAX方式来展现的作品,依然值得大家去好好观赏一下。

战争史上最残酷的一部电影(这是历史上第一部人类大战)(20)

R君,2022年8月24日,于上海。

感谢阅读全文,如果觉得还行,点个“赞”和“在看”支持一下吧!谢谢啰!

财猫电影

兵无常势,水无定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