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三年大考,你所居住的城市的治理水平、宜居程度、发展空间、吸引力都还满意吗?,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分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分析
经过了三年大考,你所居住的城市的治理水平、宜居程度、发展空间、吸引力都还满意吗?
南北方城市的差距究竟在哪里?
每年各地都在不断出台着各项吸引人才的政策,年还没过完就跑出去招商引资,各种的投资项目令人眼花缭乱,透过这些现象,人们不禁要问,城市的核心竞争力究竟是什么?高楼大厦、车水马龙、地铁、飞机吗?望着大街小巷对外招租的店铺,冷冷清清的商超店铺,看不到人的楼堂馆所,又感觉空落落的。人呢?
慢慢大家发现,本地人两点一线,上班、下班,缺少消费。年轻人奔向了拥挤的大都市,而大都市机会多,有能力更容易实现自我。
我们得出来一个答案,没有人流量,就不会有现金流。再多的钢筋水泥堆砌的城市也没有吸引力,人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力。人的流动通常是通过旅游观光、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吸引来的,而对高素质人才的吸收是一个城市拥有持续活力的要素,尽管各地都在拼命地出台各种政策,但是,现实很残酷!高素质人才也好普通劳动者也好,自己会判断一个城市是真的宜居还是生存艰难。
一直以来有一个现象,每年都会有北方的城市跑去南方学习,各种经验、各种政策,回来后城市发展虽有变化,可是差距依然很大?问题出在哪儿呢?
这个问题在我的脑子里很多年了,每每出差到北上广等大城市以及南方各省,心中总会冒出这个疑问,这些年跑多了,看多了,慢慢找到了原因,抛砖引玉,大家结合自己所在城市讨论讨论,脑力激荡一下。
首先,消费能力不一样,南方城市消费能力特别强,很多的三线城市照样吸引国际大公司大品牌入驻,像浙江义乌,而消费能力是一项硬指标,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一个地方超强的消费能力会让他的总部也不得不设立到当地,丰厚的利润,也会培养不少新独角兽企业,这是无论如何单靠政策和关系做不到的。这个问题也是南北方差距巨大而且一直无法超越的一个关键点。
原因在于,在南方是藏富于民的思想,民营企业为主、外资、合资企业活力旺盛,实打实交税,产业链分布清晰,不需要靠关系,互相合作,市场好做。国有企业只保留国家重点企业,这样整体劳动者人均收入高,没毛病。
而反观北方城市,国企为主,民企较弱。在四个方面明显滞后:
一是、北方各省普遍以重化工业高耗能高污染为主,没有及时向技术密集、知识密集方向转换;
二是、改革开放滞后,北方各省国有企业占的比重比较大,民营企业始终没有像南方那样发展起来。近现代由于缺少发达的港口城市,开放程度也较低;
三是、由于资源型和高耗能,这些年为了治理雾霾加大环保投资,关停了很多企业,牺牲了发展;
四是、市场观念滞后,官本位,没有藏富于民的观念。
这样的结果就是每一分钱都是国有,平均工资普遍低,多发一分都有毛病,整体收入低,官员的收入也低。消费能力在房贷压力下只能一减再减。 所以,没有消费能力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竞争力就吸引不到高精尖企业落地,没有高精尖企业落地就没有好的职业发展空间和前景,就没有能够支撑高消费的人群,形成人员流向南方的局面。也就没有能力打造宜居的生活环境。
正所谓人流动带来现金流动,经济发展在于促流动。症结找到了,城市竞争力核心在哪里也就找到了,宜居城市也就好办了,怎样吸引各类人才。那么,我们再讨论一下宜居城市都有哪些硬指标(按世界城市标准)。
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大,人均GDP程度高,以现代产业体系为核心的后工业化经济结构明显,国际总部聚集度强。
具有巨大的国际高端资源流量与交易。某种意义上说,世界城市就是一个面向知识社会创新形态的流动空间、流动过程。这种国际高端资源的流量与交易主要表现为高端人才的集聚,信息化水平,科技创新能力,金融国际竞争力和现代化、立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
全球影响力。影响力是软实力的外在表现,是引领时代潮流的主导力量。世界城市的影响力既有文化和舆论的力量,也有组织和制度的力量。主要表现为城市综合创新体系,国际交往能力,文化软实力和全球化的治理结构。
通用六大指标:
一、气候环境
天气(晴天的数量)
安全程度
地标建筑、景观建筑数量
户外活动中心、公园数量
二、交通文化场馆
机场和航班数量
景点数量
博物馆数量
大学排名
会议中心
三、居民
海外出生的居民比例
居民受教育程度
四、经济发展
全球五百强企业数量
人均GDP
基尼指数
失业率
五、生活娱乐
文化、娱乐活动
夜生活
餐厅美食
购物体验
六、宣传
社交媒体的评论数量
各类工具软件标签数量
流行趋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