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毕盟:放平心态,了解自我,秉承信心,一份转专业申请的用心总结,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大四如何申请延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大四如何申请延毕(世毕盟放平心态)

大四如何申请延毕

世毕盟:放平心态,了解自我,秉承信心,一份转专业申请的用心总结

引言

提起笔写申请经验,想来想去竟然不知道从哪里写起—仿佛申请学校是很久远的事情了,久远到写过的PS内容我都记不太清了,但我又会经常想起一些时刻:第一次到世毕盟的办公室,无数次跟培训师语音讨论,寒假里每天刷一遍邮箱一遍官网…申请这个事情确实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大转折,不管是不是转得成功且漂亮,至少我已经勇敢地跨出了这一步并继续铺垫着后面的道路,那么我也想认认真真地,谈一谈我的申请。

我的背景

学校:南开大学

专业:德语

GPA:88

IELTS:7.5

Offer:Warwick Business School(WBS)

我来自南开大学,德语专业,大三在德国海德堡大学游学了一年,GPA 88,无双辅修,奖学金连续两年,课外活动经历有,申请时BMW实习一份,奥美实习一份,雅思7.5(6.5),GMAT由于复习时间有限没有考出理想的成绩,申请商学院Management项目,预期是G5当中的任意一所,最后收获WBS的offer。

说起来我的条件和经历还是有些尴尬的,本科学校突出,但专业限制大;有很长期的交换经验,但跟申请方向并无关联;工作经历丰富,但偏向于传播和活动组织;有500强实习,但并不是big name的咨询券商投行等等。如果申请传媒或者跨文化类的项目,我拿顶尖学校的offer希望很大,可我却执意要申请商科,于是所有的申请方向都定位为Management这一转换项目。

我的申请初衷

选择去英国念商科的初衷是,想接触不一样的世界,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学想学的东西。对,这跟绝大部分申请商科的学生都不一样,相信世毕盟的很多学员都是要申请英美最顶尖的商学院,专业以金融为主,或者借力一把完成专业的转换。其实我也是在转专业,在学了一门语言,一个非常基础的人文学科之后,我很想去探索一个更实用,或者说跟现实世界更相关的领域。

在我眼中,商科是数学、逻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一系列学科交叉而成的应用学科,需要你带着洞察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从实践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探索背后蕴藏的运作模式,从不同的角度解读商业话题,我觉得这是非常有趣的过程,也是能最大程度挖掘自己潜能的过程。选择英国纯粹是出于欧洲情结,想着在德国待过一年之后再换一个国家,进一步丰富自己的人生阅历和文化视野。

也正因为商科是热门的应用学科,使得各个学校的商学院的申请竞争程度异常激烈,这在我申请前是没有想到的,除去学校门槛,专业限制、雅思和gmat成绩、课外活动和实习经历也会作为重要的参考。

Management作为很多学生转专业的项目,在明确说出不限制专业背景和GMAT成绩的背后,是对申请者自身经历和素质更为严苛的考量,并且在我看来,说不看重专业背景和GMAT成绩都是假的——中国的申请者太多了,你可以从别的专业跨,可以不带GMAT,可是你的其他经历是否能fancy到一下子就从有本专业背景或者带着GMAT成绩的人当中脱颖而出呢?如果觉得不能的话,建议大家尽早的做好自己的时间规划,该修的课尽量修,该考的GT赶紧考出来,该做的科研、实习抓紧做。

我的申请历程

专业背景和经历的限制,加上商科激烈的竞争程度,使得我本质上在申请过程中做着两个事情:

1- 克服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因为我的专业环境和学院氛围导致我没有在大学前三年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缺乏充分有效的信息让我能做出决策,而我本人也一直没有跳出舒适圈去主动获取机会。

直到大四在北京开启的实习生活才让我真正了解商业的运作,也开始认识到真实世界是怎么样的,中国的社会竞争激烈到何种程度,于是我下定决心开始申请,这段过程中我又遭遇了好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之前,我是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商科下面的主要分支以及各自的就业方向和情况是怎么样的?Management念出来最对口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什么?同样都是跨专业的人,别人是怎么从大一起开始谋划的?他们是怎么确定职业目标的?想去投行和咨询的人是为什么想去呢?学商科的学生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价值观?他们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是不是跟我不一样?我能完成这个转变吗?我申请是为了探索新内容,还是为了工作,还是为了别的?日后的职业发展和生活状态上,小语种怎么样作为附加技能来为我加分?我能找到什么样的工作呢?咨询好像很有趣,我能进入这个行业吗?我真的要选择日后不停加班不停赚钱的日子吗?竞争这么激烈我要以后赚不了钱怎么办?要不我回德国?还是我更适应中国呢?

……当别人正如火如荼地全力申请时,我还得纠结着他们可能大一大二就思考过的问题和做出的选择,基本上每天都会有新的信息涌入我的脑中,不断的形成新的看法和观点。

2- 转变思维方式

学了四年语言,我熟悉语言的学习模式,习惯用包容的眼光看待世界,热衷于探索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强调结果,看重过程,尤其是在德国交换过之后,思维更加天马行空,享受散漫并且自由的生活状态。

其实这跟商科学生的思考方式是大相径庭的,这也是我做了咨询实习,接触过很多顾问和经管专业的学生后发现的。

商科学生更需要明确做事情的目的,以解决问题为导向,面对一个新的话题或者案例,要善于快速从不同维度进行分解和剖析,面对一个新的观点或者言论,要习惯寻找背后的理论和数据支撑,因此,学商科格外需要洞察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一旦踏入商科的门,但凡对自己有一点追求的,都不会选择日后安逸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于是我开始试着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考GMAT是思维的转变,改简历是思维的转变,写PS是思维的转变,我努力将自己从以前的“用心感受并且欣赏这个世界”变成“尽力证明我对这个世界有价值”,或许我能从材料上准备得跟别人一样充足,但我心里清楚,我在完成一个很难的转变,这一点也是决定我能申请到WBS以下的学校,WBS,还是G5的关键。比较遗憾的是,我当时还没有彻彻底底完成这样的转变,所以离心仪的学校终是差了一步。

GGU的帮助

在我因为思考与纠结未来要走的方向,要做的事而混乱不堪的时候,在我努力想要转变思维方式却举步维艰的时候,世毕盟很好的成为了我的指引者和陪伴者。我的培训师,温柔的XQ姐不断用自己辅导学生的经验来安慰我,帮我理解这个世界,引导我探索自己,告诉我不要有压力,听从自己的心,但同时也提醒我要对周围的竞争环境有清晰的认知。

培训师会认真并且及时地跟我做好每一次沟通,一步一步完成申请中的所有操作,并且十分尊重我的想法,尽管我的想法在当时可能还不甚成熟。而mentor的加入也让我的文书更有质量,让我懂得怎么样通过简历和PS抓住审核官的心,这对我以后的求职也大有帮助。这样我在信息不对称的困难面前能最大程度地获取对我有用的信息,帮助我形成更加适合自己的定位。在整个申请的过程中,培训师始终耐心地听着我的吐槽,面对我的急躁,不断地鼓励我要有信心,同时不仅是在申请时,到了现在,我一有了什么新的想法也会主动和她联系,交换有价值的信息。

不断的成长

尽管申请已经结束,而我到现在依旧在做着这两个事情:找实习和工作更需要克服信息不对称,但此刻的我已经能够放平心态,懂得收放,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而转变思维方式依旧任重道远,需要日后的学习去打磨,但我不会刻意去追求一种,再刻意放下另一种,说不定有了充满理性的商业思维,再加上接纳多样性的人文气质,我会更加独特。申请学校是我的转折,也是我求职或者人生发展道路上的小小一步。

现在的我,尚未有经管类背景,但已凭借自己的潜力和德语技能手握一份tier 2咨询Intern经历,一份tier 1咨询PTA经历,我很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如何向这个行业靠拢,也期待在WBS能接触到优质的师资和课程,认识更多独特的朋友,接触更多志同道合的人。有了目标,就会懂得按规划一步一步走,也会明确过程中仍然会有不期而遇的机缘,就像我当初毅然决然的转专业,以后当我再次面对这样的意外时,就知道要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多看看周围的世界,多想想它能带来什么样的机会和风险。

或许我的性格,就是擅长走不平坦的路,创造更多不一样的自我,完成别人觉得很难完成的事情。感谢世毕盟,见证着我一步步折腾自己,陪我走过整个申请季,祝世毕盟越来越成功,也祝各位小伙伴能申请到理想的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