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是什么意思(筑是什么)(1)

《筑》的封面

郭沫若曾创作过一部五幕历史剧《筑》。

这部话剧描写了战国时期,秦国依靠商鞅变法而变得强大,东方六国无法抵抗。

公元前230年,秦灭韩,公元前228年,秦灭赵,兵锋直指燕国。燕国太子丹为化解危局,于公元前227年派遣荆轲西入秦国首都咸阳,以燕国督亢之地图与秦国叛将樊於期的首级为筹码,得以得到秦王召见,刺杀秦王。

荆轲刺秦王临行时,高渐离与太子丹送之于易水河畔,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高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刺杀行动失败,荆轲死难,高渐离、宋意等人逃匿。公元前222年,秦灭燕。

公元前221年,秦灭齐,统一天下。两年后,也就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嬴政东巡郡县,话剧《筑》的故事也就从此开始。高渐离隐居在宋子城的一家酒馆,隐姓埋名,充当佣保;后为秦始皇御医夏无且所发现,被擒。秦始皇爱惜高渐离的音乐才能,又忌惮高渐离是荆轲的朋友,于是熏瞎高渐离双眼,并对其施以极刑,以为这样高渐离就没法刺杀他了。但高渐离往筑里灌铅,趁秦王听曲正入迷时,向秦王的头部猛砸……

当时侨剧日本的郭沫若在读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心情非常激动,他下决心要把它写成一个剧本。

可是“筑”是什么样子呢?郭沫若弄不清筑的形状、弦数、大小、击法,无可奈何地说:“筑是剧中的重要道具,没有考定清楚,怎么下笔呢?”他只好先放下。

筑是什么意思(筑是什么)(2)

古乐器——筑

后来,郭沫若回到了祖国,查阅了大量文献,经过长期的考证,终于大致搞清楚了:“古筑,五弦,如琴而小,左手执其颈,置其尾于肩上,右手以竹尺击之。”当他考证清楚时,已是1942年,这离当年在日本的最初设想,已有六七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