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泰兴36岁的女教师吴萍在监考时死了。

那是一间坐满几十名初中学生的教室,因为正在考试,也许安静得都能听见笔尖划过试卷的声音。但生命最后时刻的吴老师同样安静,“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没有发出任何声响”,直到考试结束,因为她没有站起来收考卷,学生们才发现有异,但迟到的救援,已无法挽回逝去的生命……

猝死的6大前兆赶紧看看你有吗(关于猝死的残酷真相)(1)

安静。

安静的坐在椅子上。

安静的坐在椅子上,没有发出任何声响。

细思极恐!是什么样的疾病,居然能让一个人就在几十个人的旁边逝去,连呼救的可能也没有?!

1、

事发后,吴老师被赶来的同事送往医院,医生说她“心脏骤停”……原来又是心源性猝死!

然而这样的煎熬其实并不少见。资料显示,全中国每年54万人死于心源性猝死,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这样安静地、迅速地告别,其发病过程,可以短暂到1个小时内,而抢救成功率不到1%!

与之对应的是,中国每年车祸死亡人数大概20万人,差不多是心源性猝死人数的40%,然而,关于驾驶安全每个人都能说得头头是道,关于心源性猝死,普通人却真是了解不多。

3、

那么哪些人存在心源性猝死的可能?对此,我进行了一番小小的调查……我期望我能得出一个结论,以提醒存在潜在危险的人们。然而结果让我吃惊:

你是个学生,学期结束体测,你做了几组深蹲和折返跑,心源性猝死了;

你是个程序员,你长期加班,某天坐马桶上个厕所,心源性猝死了;

甚至,你是个前特种兵,负重15公里能秒杀三角洲,但你跑了个马拉松,心源性猝死了;

……

猝死的6大前兆赶紧看看你有吗(关于猝死的残酷真相)(2)

我这才惊觉,原来“猝死”真的就是字面意思,上一分钟你一如常人,但下一分钟你我已阴阳相隔,突然、迅速、残暴。

4、

我决定与“猝死”认真地死磕一下。

关于"猝死",这实际上是一个医学定义,世界卫生组织(WHO)将之定性为平日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在急性症状发生后6小时内死亡者,其特点就是:①死亡急骤;②死亡出人意料;③自然或非暴力死亡。

甚至我们从这个定义中还可以找到人类科技进步的痕迹:在多年以前,这个定义中的时限是24小时,因为当时的运输和医疗技术等水平,哪怕发病后有24个小时,也基本反应不过来。而现在,包括我国在内,基本都是采用6小时的标准,而心源性猝死的定义则是1个小时内。

猝死的6大前兆赶紧看看你有吗(关于猝死的残酷真相)(3)

1个小时啊,这个时间实在太短,短得一场考试可能都还没有考完……

5、

那我们有可能通过一些平时的征兆来“预防”猝死吗?答案仍然是冷酷的一个字,“否”。

有医生说,某些疾病确实可能引发猝死,比如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出血、肺栓塞等,但以人类现有的科技水平,却是无法预测它们具体在哪一天引发猝死……

所以也无所谓准确地预防。

所以也无所谓准确地预防。

所以也无所谓准确地预防。

猝死的6大前兆赶紧看看你有吗(关于猝死的残酷真相)(4)

6、

到目前来看,这个世界对人类真实残酷,但上帝总算也给人们留下了一扇窗户:在猝死的所有病因当中,心脏疾病占了80%~90%,尤其是冠心病和各种未知的心律失常。所以我们只要搞明白哪些行为会影响心脏机能,以及哪些症状表现出心脏有问题不就行了?

真是太机智了!顺着这个方向,有专业人士提出了下列观点:

1)据统计,半数以上的猝死和过度劳累、大量抽烟/饮酒有关,其中劳累是诱发心源性猝死的最重要因素。这是因为,当人体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心率会在交感神经和内分泌激素的作用下增快,以更好地应对挑战。但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心脏就有可能不堪重负,诱发各种疾病。

2)频繁的胸闷、心慌、气促,甚至晕厥等,这有可能就是因为心脏缺血、心功能下降!而如果出现这些症状的同时,正好极度劳累、压力山大,那更应高度警觉!(当然,需要指出的是,有些人可能不会出现上述症状,反而表现为上腹部疼痛,类似于胃痛,更加隐蔽!)

7、

但,我们无法判断自己什么时候会猝死,却可以在别人猝死的时候伸出援手:心脏猝死发生后,最开始的4分钟是援救黄金期--如何救?胸外按压。

有资料显示,已经把心肺复苏列为中小学必须掌握机能的美国,到目前围观群众的复苏成功率已经达到40%,而中国呢,据说有3%(我表示怀疑)。这意味着,如果你是倒在美国,那么你大概有将近一半的几率被救活,而在中国的话……

所以,就从现在开始学会胸外按压吧,尤其是家里有老人的:

猝死的6大前兆赶紧看看你有吗(关于猝死的残酷真相)(5)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对于心源性猝死,只进行胸外按压也是可以起到复苏作用--因为对嘴对嘴呼气存在顾虑的小伙伴们,可以打消这个疑虑了,捋袖子上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