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四大发明著称的中华民族,在近代科学文化被封建制度严重室息的时代,有多少爱国志土不畏艰险,刻苦钻研,为振兴祖国科学文化作出了有益的贡献,近代著名数学家华蘅芳就是其中突出代表之一。

华蘅芳给数学做出重大贡献(自学成才献身祖国)(1)

华蘅芳,字若汀,江苏常州金匮县(今无锡)人,1833年生于小官僚家庭。他父亲用传统封建文化教育儿子,但华蘅芳受“经世致用”学风影响,对科举越来越厌烦。一次他偶然得到一本残缺不全的明代数学家程大位的《算法统宗》,“读而好之”,“不数日而通其术”,从此便对算学发生了浓厚兴趣,经常到书坊搜求算学书籍。有次他在旧书中找到一本坊本算法,非常高兴,每日研究,用了没几个月,就将这本书全部研究通晓。

华蘅芳给数学做出重大贡献(自学成才献身祖国)(2)

华蘅芳对数学的爱好,渐渐得到了他父亲的支持,给他买了《周髀算经》、《九章算术》等书籍,使他得以纵观中国古代算学著作。到二十岁的时候,华蘅芳又得到十几种清初以来数学家梅文鼎等人的著作和其他古代数学著作,自此才知道算学有古今、中西的不同。当时《几何原本》尚未译全,译出的前六巻又无单行本,仅录在数理经蕴中,华蘅芳认真研读,“遂能通几何之学”。后来他到上海,在外国传教士开办的墨海书馆,又接触到一本本崭新的几何、三角、微积分书籍,便买回家去,刻苦学习起来。

华蘅芳给数学做出重大贡献(自学成才献身祖国)(3)

华蘅芳由学习八股转而研究数学,是很不容易的。当时大部分知识分子“溺于科举俗事”,对学习自然科学表示藐视;对刚刚传入中国的西学,“故见自封,率鄙不措意。”地主阶级顽固派更一再鼓吹:“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把天文、算学列为“末议”,甚至说“即不讲习,于国家大计亦无所损”。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之下,华蘅芳钻研数学,其“成学之艰”是可以想见的。

华蘅芳给数学做出重大贡献(自学成才献身祖国)(4)

但华蘅芳怀着振兴祖国科技文化的热忱,“扬旂鼓于欧风未煽之先”,不但认真学习研究中国古代算学著作,而且努力吸取从外国传进来的近代数学知识,为以后进一步钻研数学理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个过程中,他结识了徐寿,他们志同道合。为了验证外国著述中阐述的抛物线理论,他们克服没有任何实验设备的因难,捉来一些鹄,绑在远近不同的位置上,通过射击进行观测,终于掌握了抛物线理论,并在1859年由华蘅芳著文、徐寿作图,完成了《抛物浅说》一书。华蘅芳刻苦自学所取得的成就,受到了洋务派官僚的重视。

华蘅芳给数学做出重大贡献(自学成才献身祖国)(5)

1861年,他和徐寿一起被曾国藩召到安庆军械所,从事机动船只研制工作。他们仅凭观察外国外国小轮船和参考墨海书馆出版的《博物新编》中的略图片断资料,在徐寿之子徐建寅等人的密切配合下,经过几个月的苦心研究,克服重重困难,就在1862年成功的制造出我国的第一部蒸气机,为发展我国近代机械动力事业作出了宝贵贡献。接着制成我国第一艘轮船一一“黄鹄”号。“黄鹄”号“一切绘图测算,推求动力,蘅芳之力居多。

1865年,华蘅芳又应召到江南制造局,协助徐寿主持技术事务。在徐寿的建议下,江南制造局附设了一个翻译馆,华蘅芳负责翻译算学地质著作。在翻译馆里,华蘅芳与美国人玛高温合译的第一部著作是美国人代那著的《金石识别》,由玛高温讲述,华蘅芳笔录。华蘅芳不通外文,玛高温对中文也不甚周知,笔录时华蘅芳“往往观其面色,视其手势”,才能勉强理解对方所讲大意。加以书中“所论之物,有中土(指中国)有名者,有中土无名者,有中土有名而余(华蘅芳自称)不知其名,一时不易访究者,每译一名必辨论数四”才能落笔。而且每天译完之后,晚上一看讹舛百出,涂改太多,还得推斟的重新抄写。就这样几乎用了一年时间才译完这部书。

华蘅芳给数学做出重大贡献(自学成才献身祖国)(6)

华蘅芳不畏艰辛,首先翻译《金石识别》,是因为五金之矿藏是强兵富国的基础。接着又译《地学浅释》,是因金石与地学互相表里,如果弄不清地层脉路,开采使用更是无从谈起。在译这本书时,无论稿本、改本、清本以及草图都由华蘅芳一人担任。他每天早上起来就马上到“玛君”家,中午回家吃饭后,在立即前往“玛君”家,一直到晚上,长时间的劳累,使他译到十七卷时得了血痢,休息半年之后才接着译完,从此华蘅芳“精力大衰”。就这样他先后与玛高温、傅兰雅等人合译了国外科技著作共十二种,一百六十卷。华蘅芳的这些译著,“文辞朗畅,论者谓足兼信、达、雅三者之长,”很受读者欢迎,给荒芜贫乏的知识界带来了一股春风,使传统的旧文化受到了冲击。

在翻译西方科技著作的同时,华蘅芳还总结自已的研究感果“潜心著述”。他的代表作《算学笔谈》,是一部数学普及读物,书中以通俗简明的语言和具体形象的例题,介绍了数学基本知识及当时数学最新成果如微分、积分的数理和解法;此外还结合他自己钻研数学的经验,介绍了一些学习数学的方法,强调“由浅而深,循序渐进”,是一部优秀的数学启蒙书。此书一问世,在数年之间,重版十数次。

华蘅芳给数学做出重大贡献(自学成才献身祖国)(7)

他的《开方别术》,论证“并诸商为一商”的开方理论和方法,把中国古算书中的开方方法大大简化,曾被中国近代权威数学家李善兰誉为:空前绝后之作。他的《积较术》三卷,提出了类似散论性的数理见解,与日本从外国翻译过来的“推差新法轨辙”理论相似,而成书却远在推差法十数年之前。此外还著有《开方古义》、《循环小数考》等许多著作,合刻为《行素轩算稿》华蘅芳这些独创性的研究成果,是他刻苦自学、无师自通所取得的,如同他自已所说,“吾于算学生平未尝受业于人”,充分反映了近代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骨气和智慧。

华蘅芳在从事科学研究的同时,还先后主讲上海格致书院、溯北自强学堂、两湖书院,晚年出长常州龙城书院,创办无锡竢实学堂,以陶育后进,培养人才。在这些学堂里,华蘅芳“口讲指画,务以浅显易明之理,达精奥之思”,诱掖奖励,孜孜不倦,及门和私淑弟子“充各省高等学堂数学教习者,指不胜屈。

华蘅芳给数学做出重大贡献(自学成才献身祖国)(8)

华蘅芳把毕生精力献给祖国数学事业,无暇顾及自己家庭。婚后二十年一直驱驰在外,每当别离体弱多病、情爱甚笃的妻子时,他虽心所不忍,但为了事业不得不把爱妻稚子抛在家里,甚至妻子死时也未能回家抚尸临穴以尽夫妻之情。他独生子五岁时得了病,华蘅芳闻讯从安庆回家探望,仅住两天,便仍束装就道,刚到上海即得儿子的凶信。在悲痛万分之际,他作悼亡诗寄托哀思,尔后仍振作起来投身于数学研究。随着他声名日著,“四方币聘之使,趾错于户”,但都被华蘅芳力辞,直至1902年逝世,“未尝一涉宦途,敝衣祖食,穷约终身。”

华蘅芳淡于荣利,却富于爱国知识分子的凛然正气和强烈民族自尊心。在天津武备学堂的德国教习购买到法越交战时所用的军队瞭望废气球,便把它当做宝贝,还笑话我们中国人不会使用。这时正在同一所教堂任算学教习的华蘅芳听到后十分气愤,于是“督工别制径五尺小球,用强水发轻(氢)气以实其中,演放飞升”,使看到放飞的观众大为惊叹,讥笑咱们的德国教习暗自惭愧,从而长了中国人的志气,灭了侵略者的气焰!象华蘅芳这样的爱国科学家,是永远值得人们学习纪念的!

主要参考资料:

李俨:《华蘅芳年谱》,《中算史论丛》,第四集。

杨模:《锡金四哲事实汇存》,《洋务运动》(八)。

华蘅芳:《行素轩文存》。

钱基博:《华蘅芳传》,《碑传集补》卷四十三。

孙孝恩:《徐寿、华蘅芳与近代科技》,《史学月刊》,1983年第5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