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代生活关键词,

专卖店,超市,休闲裤,莱篮子工程,传销,股票,《渴望》,《小芳》,《还珠格格》,文化苦旅……

一部电视剧带火了“一步裙”

90年代初,多数女性都有好几条一步裙。

所谓一步裙,顾名思义,就是穿上之后你的腿只能张开差不多一步那么大。这种裙子短而紧,对身材要求颇高,后来发展成办公室OL职业女性的职业装扮。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

当时中国电视剧市场刚开始兴起,而广东最先播出的电视剧《公关小姐》在全国都掀起了收视热潮,剧中女主角的着装就成了观众竞相模仿的对象。“一步裙”也随之风生水起,在内地很多城市,满大街都是穿着又宽又大的短袖上衣,窄小的“一步裙”的女人。

随着电视连续剧《公关小姐》的热播,一个新的女性职业受到关注。

《公关小姐》主题歌

自从踏进茫茫人世间,穿过了春天到秋天。人生有多追求,人生有几多梦幻。

啊……在寻觅,在跋涉,在热切地将我呼唤。

既然是选择了你,啊, 从此就相依相伴。

当我倾心你的那一瞬间,爱海便升起风帆。人生有几多波澜,人生有几多悲欢。

啊……在碰撞,在交织,在沉浮中苦苦相恋。

既然是倾心于你,啊,从此不会再变。

广州人看香港电视,经历了一个起起浮浮的过程。而粤港电视人的竞争,也在这样的过程中显示出刀光剑影。《公关小姐》选取了一个相当精巧的角度,就是把主角设计成一个来自香港的公关人士,这样一部吸取了香港电视连续剧优点的都市言情剧就有了一个宏大的背景,一国两制的政策已经提出,香港回归的脚步正逐渐接近,人们对香港文化的了解正在一步步加强,这样的角度让《公关小姐》在与港产剧的竞争上占据了天然的优势。

而同时,电视剧中的“广味”又使《公关小姐》的影响远不止在影视领域,《公关小姐》带旺了一个刚刚兴起的行业,同时又把广州的形象以及岭南的文化推向了全国。

和《公关小姐》一样,电视剧《情义无价》,也催热了“一步裙”。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2)

我的衣服都是从专卖店买的

80年代中后期,专卖开始在服装零售行业出现,基本上都叫“服装专卖”;90年代初期是“西装专卖”、“衬衣专卖”、“裤行”、“女装专卖”、“运动服装专卖”等;90年代中后期变为了“雅戈尔专卖”、“杉杉专卖”、“红豆专卖”、“李宁专买”等品牌专卖店。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3)

90年代中后期,在专卖店开始流行时,一些外贸店也以便宜的价格卖“出口货”吸引女性顾客,一时间,消费方式开始多样化,掌管财政、主导家庭消费的女性成了购物和装扮的主力,统治了中国消费市场几十年的国营百货商店的服装柜台,变成了旅游纪念品商店。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4)

就连学生们也开始纷纷追求所谓的品牌服饰,一些挂靠了国外名头的休闲服诸如“真维斯”、“班尼路”等各个品牌,开始抢占各大城市的商业中心地段和步行街。

昂贵的专卖店和便宜的外贸店,成为90年代中国年轻女性们选购服装分化的两极。

1991年11月10日《文汇报》报道,初秋上海纷纷推出男式太子裤、女式时装裤。一时间,穿着太子裤、时装裤成为一种时尚,一种气派,一种享受。就像八十年代穿喇叭裤的人去溜冰的景象,那是相当吸引人的注意力。因为80年代初,喇叭裤是一种所向披靡的时尚,谁要是穿一条 喇叭裤在街上走的话,那就和现在裸奔的效应一样。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5)

喇叭裤溜冰

郭富城那一头经典的中分

90年代,以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牵头,后来被称为“四大天王”的张学友、刘德华、郭富城、黎明为代表的港台歌手演唱的歌曲,流行大陆,年轻人手相传唱。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6)

“四大天王”中,郭富城的脸型应该是最为完美的一个了,他也是很受小女生痴迷的一个,日记本里,宿舍的墙上,其至课桌里头贴满了他的不填胶贴画。郭富城的那一头经典的中分,掀起当时的中分头狂潮,成为最为流行的发式。当然,郭富城当时的发型一直在变,有的是五五分,有的四六分。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7)

与郭富城中分头流行明同时,台湾歌星林志颖那一头漂亮的三七偏头,迅速在青少年中流行。

1997年,郑伊健以一头酷气十足的长发在《古惑仔》里亮相后,少男少女们才发现,男人留长发原来也如此也帅。如今留这种发式的男明星们已经非常少,现实生活中却经常能见,也许很多人还在怀念当年做“古惑仔”的感觉。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8)

“你眉毛粗了、你眼晴黑了……

90年代初,郑明明化妆护肤品开始风靡全中国。为此郑明明还获得“国际美容教母”称号。1995年,当时美容领军人物郑明明推出新著《美容形象热线》。当时广大消费者的美容知识还未进入系统阶段, “热线问答”是最有针对性、最能贴近实际问题的解惑形式。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9)

郑明明

有人戏称1995年为“美容元年”,似乎从这一年开始,专业线美容院市场就已出现多元化服务的趋势。即使在一家只有五六十平米的小美容院里,也可以惊奇地发现:既可以做脸,也可以减肥,还有两把椅子和两位美发师是专门做美发服务的!

1996年开始,欧莱雅进入中国,带来了各种色彩鲜艳的染发膏,让国人知道原来头发还可以染成别的颜色。当时最流行的染发色彩是酒红色。

眉毛租了、眼睛黑了、脸蛋红了,人们开始流行纹眉和纹眼线,甚至为了美白去美容院“换肤”。人人眉毛像大刀,眼线像黑虫,连脸蛋也像喝了酒似的泛红。因此,一些人甚至改编了王菲的《你快乐所以我快乐》的歌词,“你眉毛粗了,你眼晴黑了……”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0)

1998牛10月,王菲新专辑《唱游》发行,王菲在CD封面上“晒伤妆”十分醒目。这种妆容在当年的时尚杂志中出现频率十分高,美容编辑纷纷开设专题,手把手教读者化晒伤妆。

当时纹眉、纹唇等新项目兴起后,由于技术不够成熟,毁容事件时有发生。但还是挡不住人们为了美而情不自禁的冲动。

自助餐让好多人“扶墙进,扶墙出”

90年代,自助餐开始流行。人们在餐饮消费方面增加了更多的选择。

饿怕了的国人,面对自助餐,显然有些惊慌失措。进去先观察地形,打量清楚,一定不要拿又便宜又容易饱的东西。结果,桌子上摆满了菜,狼吞虎咽般吃了半小时,感觉有点饱了,这时候桌上还有很多菜,锅里也很多。突然看到门口边看到一个提示,说如果拿到桌上的菜吃不完,剩下的要按重量来收钱……

一般“战斗”结束,最后从座位站起来时,感觉很痛苦,身体不能完全站直,只能微弯,从座位起来后,想坐回去,腰已经弯不下去了。一位作家曾说过,吃得太饱的感觉和饿得太狠的感觉是一样的。人们这才感受到原来吃得过饱是多么的痛苦。

“扶墙进(饿得双腿发软),扶墙出(撑得直不起腰)”这一最具代表性的口号让不少人感同身受。其实,抱着“吃够本”心态去吃自助餐的大有人在,后来随着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才注意到,只吃贵的,不吃对的;一顿把本吃回来;饭前饿着,省着肚子;少喝水,甚至不喝。这些吃自助餐的习惯,其实都不利于健康。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1)

网友:我和朋友去自助餐厅吃包子,是那种荤的,我们两个人吃了90个,出一锅我们拿一锅,可见对包子的热爱,最后老板告诉我们包子蒸不了,蒸车出问题,也是尴尬了!

网友:和朋友一起去吃自助餐,20元一位的那种,不过大多都是大众菜,没什么大菜,但是我们就拿2个菜,在那喝啤酒,一个人喝了10瓶。再让服务员拿,服务员好像很不情愿的样子。我们不顾服务员的眼神自己去拿。第二天,我们一共5个人去,服务员看到我们脸色都变了,最后一个人喝了10多瓶,这是最经典的!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2)

王海打假

1995年3月26日,王海首次出现在北京的隆福大厦,开始向假冒伪劣产品宣战。10月,王海进京尝试购假索赔,一周之内获赔8000元。

王海的出现,是因为1995年开始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四十九条规定,消费者被欺诈可获双倍赔偿。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3)

王海乃山东一农民,每走一步,都有惊有险有败有胜。王海买假算不算生活消费需要?他算不算消费者?商家卖货无需验真,而王海一个人到哪去取那假证明呢?国有资产流失到王海兜里如何说得清?除此之外,王海打假的成果越大,越反衬出工商管理部门和消协机构的管制不力。所以后来有传说一位官员称,打假是组织的事,王海无权问责。

王海虽然被称为“打假英雄”,但他的处境一直相当艰难。

在有些地方,王海和“王海”的追随者面临败诉。1997年,为将“打假”行为扩大化,王海又成立了专门“打假”'的“大海公司”,从消费者行列迈到经营者行列中,使“打假”行动更具争议。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4)

在王海炮轰“南极人”夸大宣传,并作为北京一位消费者顾女士的代理人,以欺诈为由将“南极人”告到北京市东城法院之后。2005年1月3日,上海南极人董事长张玉祥称已将王海起诉,索赔1000万元。他认为,王海已成为商业“黑势力”的代表。

打假,连同每年的3·15晚会,老百姓都很关注。假货确实害人不浅,消费者的利益,还需要多加保护。

每家房门后面都会挂一两个呼啦圈

1990年亚运会,让呼啦圈火得没边没际,几乎每家房门后都会挂一两个呼啦圈,以便随时“转”起来。

呼啦圈,成为国人健身史上最普及的运动之一。当时的呼啦圈很简单,瘦痩一根塑料管围成一个圈,讲究的管子里还会灌些小珠子,这样揺起来会呼呼地响。一群人摇的时候,便会听见很壮美的“呼啦声”。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5)

当时,许多晚会上都有呼啦圈表演,单人转,组队转,一人身上多圈转。

1994年春节晚会,创造了旋转98个呼啦圈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上海13岁少女欧阳贝妮登台亮相,引起轰动。

几个月后,另一名上海少女在中央电视台一档节目中表演了旋转144个呼啦圈,创造了新的中国纪录。而当时连续旋转呼啦圈时间最长的是78分钟,由上海10岁的小女孩张亚茹创造。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6)

1992年,《解放日报》评论员“司马心”曾写文《“呼啦”的“怪圈”》,讽刺了那些把呼啦圈说成是我们民族特色的“土产”,考证了这玩意儿实际上五六十年代在美国流行之初,就曾被当时我们报纸斥责为“资产阶级的颓废”。当然,文章也承认,呼啦圈,风靡全国,“融健身与娱乐于一身”,当然是件好东西。

“小灵通”信号不是太好

1998年元月中国第一部“小灵通”在浙江余杭问世。

“小灵通” 又叫无线市话,它使传统意义上的固定电话不再固定在某个位置,可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内实现自由移动通话,并且可以在不同的基站控制范围内漫游,作为本地电话网的补充和延伸,计费方式和通话方式与固定电话一样,同时又可以随身携带,在市区范围内移动通话使用,方便了广大百姓,这种小巧、价廉,环保的无线市话被形象地称为“小灵通”。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7)

消费者体会到了“小灵通”给人们带来的种种惊喜:有线价格,无线享受;超低辐射,绿色环保;精巧玲珑,流行时尚;待机时间长;可以收发电子邮件、浏览互联网、收发短信息,阅读新闻,下载各种图片和铃声等。

当然,“小灵通”有时信号较差,局部地方通话不畅,特别是不能像手机一样全国漫游,就只能做“固话的补充和延伸”,在功能上始终和手机存在差距。

当时有的人索性装扮成“双枪将”,就是既带着手机又带着小灵通。

2009年2月,中国移动宣布,政府主管部门近期明确要求所有小灵通频段无线接入系统应在2011年底前完成清频退网工作,已经在市场上发展了12年的小灵通内彻底地从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中国,成为第145个五天工作制的国家

有一首叫《我想去桂林》的歌曲,唱出了当时人们的休闲愿望: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忙碌了几千年的中国人,终于享受到国家提供的休闲时间了。

1995年3月25日,李鹏总理签署国务院第174号令,决定我国境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的职工,从5月1日起实行每周五天工作制。

中国,成为世界上第145个实行5天工作制的国家。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8)

新中国自建立到90年代初,一直实行每周6天,每天8小时工作制,全年工作时数约为2448小时。

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国家味着更多的收入,更高的生活质量,更多的闲暇时间,以及在这基础上的闲情逸致。1994年5月1日,开始尝试每周5天半工作制,即隔周多休一天;1995年5月起,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双休日正式走进人们生活,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成为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标志。

从此,民众生活方式发生了历史巨变。以前一周只有一个星期天可以休息,但又免不了像冯巩相声上说的,谁星期日不去帮着丈母娘扛煤气瓶、当义务勤杂工?星期天被叫做“战斗的星期天”,一天里打扫、购物、探亲访友从早忙到晚,感觉比平日上班还要累。

实行双休日后,平均一年增加了52个休息日,很多生活杂事可以集中处理,“战斗的星期天”开始变为“周五聚友狂欢、周六操持家务、周日休息恢复”。

牛仔裤的破洞是故意的

1997年,Lee公司携刷新吉尼斯纪录的长23米的Lee10IZ巨型牛仔裤,在北京和上海展示,令国人大饱眼福。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19)

缝补、破边、刮痕、修补线,驳布······其实,牛仔裤上有一两个小小的破洞,是最常见也最容易被接受的。正是这一两个小小的破洞,就把人的视线全部吸引到这里,含蓄的张扬和性感,立即为整条牛仔裤的时尚度加分。

90年代上海街头,时尚青年穿着破洞牛仔裤,引发了路人的侧目而视。

80年代生活总结(年代生活记忆碎片)(20)

正闲步观览,忽见一青春女子对面走来。戴一副遮阳墨镜,马尾辫,双肩圆桶包,衣着无甚奇特,但一条牛仔裤竟令满街之人皆行“注目”(而大多侧目也)。盖其膝盖处共破五洞,左三而右二。其裤虽五洞,然成色新在七成,显刻意所为也。裤脚有如流苏,颇似美片《水上世界》中世纪末人久没衣换,而衣衫褴褛也。乍观以为神经,正不屑一顾间,却又见彼从裤腰处拿出一手机,吴侬软语,“英格里西”串联其中,俨然一白领佳人也。(《“新美学”论》,1998年5月13日《新民晚报》)

90年代的记忆,你还记得哪些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