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都会遇到措手不及的麻烦;无论是谁,都无法预料明天和意外那个先来。人这一生中,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大大小小的事,听过深深浅浅的道理。电影《后会无期》中有一句犀利的话:“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回顾半生,的确如此。道理都懂,却还是不可避免的重蹈覆辙。那么如何避免陷入这样的人生“陷阱”呢?王阳明先生曾言: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即知行合一。深以为然。反观我们身边,会发现真正厉害的人,都做到了这三点:事不拖,话不多,人不作。
01
事不拖看到过这样一个问题:你可曾因为拖延而错过了什么?有一个年轻人的回答,令人颇为感慨:年轻人写道:他说记得去年他和女朋友还在一起时,每次女朋友叫他做点什么事。他都说:“你再等一会儿…”时间久了,终于有一天,女朋友不再给他说这句话的机会了,俩人就此分手。男孩在问题下留言:“如果当时我没有一直说你再等一会,直到她失望至极后离开,那我和她也许会是不同的结局……”有时候,一旦错过,便是一生。有人因为拖延,失去了爱情;有人因为拖延,失去了友情,有人因为拖延,失去了亲情;有人因为拖延,失去了未来。晚清名臣曾国藩说: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百种弊病,皆从懒生。戒傲戒惰,保家之道也。懒惰、拖延是成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老话常说,一勤天下无难事。毕竟勤能补拙。曾国藩用一生来向世人和后人证明,中人之姿,也可以大器晚成。常有人自认为自个儿是拖延症晚期,没救了,也因此心态转变,日渐堕落,到最后只会更加惫懒,什么事都提不起精神。凡是人,都会有惰性出现,遇到一些自觉麻烦的事情,常常会不自觉的拖延,此乃人之常情。只是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如果当下可以克服一念之惰,遇事不找借口,今日事,今日毕,相信结局会有很大不同。事不拖,说来易,行起难。勇于迈出第一步,守时守信,不拖延,让人生少点遗憾。真正厉害的人,为人,惜时勤勉;处事,雷厉风行。
02
话不多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思是君子在言语上迟钝谨慎,而在做事上要敏捷利索。6月29日,被学生亲切称呼为“张妈妈”的张桂梅获得了“七一”勋章,这是对她所作所为的褒奖,更是对她付出一切的最大肯定。拖着病体忘我工作,帮助近两千贫困山区女孩圆大学梦,助力她们走出山村,去往更广阔的世界。她改变了许多人的命运。这还不够伟大吗?即便如此,网络上仍有人诋毁她,原因仅仅因为她要求学生五点半起床,十二点睡觉,午饭只有十分钟。这种严格的作息,被网友骂她是填鸭式教育,误人子弟。而这并非个例。袁隆平在车展上摸了一下豪车,被人贴上标签说“生活腐化”。张文宏建议大家吃鸡蛋喝牛奶,被抨击崇洋媚外,屁股坐歪。刘翔08年奥运会因伤退赛,被人讽刺叫做刘跑跑,装病卖惨作秀,给国家丢脸等等。他们在各自领域极有建树,但他们也是普通的个体。面对无数诋毁、谩骂、讽刺,他们往往默不作声。我们可以从无数渠道获得讯息,包括娱乐、新闻、知识,不限于一地,不限于时间;可是,这些冗杂的信息,有真有假,有新有旧,让人难以分辨。发声变的容易,人人拥有了相当的话语权。微弱的声音也能振聋发聩,微小的事件也能酿出一场风暴。狄更斯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每个人都可能裹挟舆论,也会被舆论裹挟。设身处地的想,若我们被人诋毁、谩骂、讽刺,该当如何?话不多,不乱语,持正守心,避免无心之语伤人伤己。正所谓,守心不出错,守嘴不惹祸。无论生活还是网络中,都应当谨记,恶意诋毁的话,别乱说;道听途说的话,别瞎说;添油加醋的话,别胡说。
03
人不作人们常说不作死就不会死。话很糙,理很正。孔老夫子感慨:“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中庸之道,并非取中之道,不上不下,而是对分寸、尺度的细微把握。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分寸,不能很好的把握度,往往下场不会很好。韩信就是很好的例子。韩信之死,和其性格脱不了关系。齐国降汉,已成囊中之物,韩信听从谋士蒯通建议,一举攻破齐国,以齐地未稳为由,向刘邦索要“齐王”封号。刘邦当时被项羽困于荥阳,不敢随意得罪韩信,只好封韩信为齐王,但心里动了杀机。后来有人告密,说韩信谋反。刘邦抓了韩信,不过没有杀他,只是贬了韩信改封为淮阴侯。韩信怨恨渐增,羞于跟周勃、灌婴、樊哙为伍。对于吕后而言,天下平定了,韩信始终是心腹大患。于是就有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一著名典故。韩信被萧何骗到宫中,吕后杀死了韩信。萧何自污,张良低调修道,独独韩信一如既往,不改其心,没有把握好君臣之间的度,失了分寸,由此被猜忌,被设计杀死。不作,其实是一种底线思维,也是一种度的把握。无论做人做事,有底线,有自己的行事准则,能把握一个度,不失分寸,是一个人最靠谱的能力。凡事,要把握一个度,懂得适可而止。学会换位,站在对方角度看待问题。知道急流勇退,学会示人以弱。《鬼谷子》有言,“天地之化,在高与深;圣人之道,在隐与匿。”与君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