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

几千年来,人们锲而不舍地追问这个问题的答案:如何凝固时间?

古人以千古传唱的诗作回答,以绚烂多姿的画作回应,以历经风霜的雕像作答……而如今,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用摄影的方式,去留住一瞬属于自己的风景。

但偶尔,我们也会好奇古人眼中的风景:“山花开欲燃”是何种摄人魂魄的美景,“流光相皎洁”说的又是怎样的夜晚?人生代代无穷矣,江月年年仍相似,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2019级博士生邱纪琛,就用镜头记载了西湖景色的四季轮转,还原了古人诗中的美景……

杭州的春天繁花盛开,到处盈满春的生机,植物园中,各色虞美人缤纷绚烂,让人目不暇接。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2)

太子湾和友好公园里游人如织,原是樱花烂漫,让人流连忘返。赏玩春色间,让人不禁想起宋代诗人方岳那句:“山深未必得春迟,处处山樱花压枝。”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3)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4)

晋人周处所撰《风土记》一书有载:“浙间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竞放,乃游赏之时,花朝月夕,世所常言。”正逢花朝节,植物园百花盛开,木绣球如同一团团春雪,缀满枝头,正所谓“绣球春晚欲生寒,满树玲珑雪未干 ”。游客行走其间,往往拾取地上落花饰于鬓间,但唯有木绣球被捧于手中,让人不禁感叹张昱所写之生动:“钗头懒戴应嫌重,手里闲抛却好看。”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5)

初夏,杭州钱王祠前水池浓绿满池,雨后的莲叶点缀新鲜的露珠,随着水纹来回漂动,池中锦鲤在莲叶之间嬉戏游动,不禁让人想起汉乐府的《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6)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7)

远处,西湖的湖面上也颇为热闹,各色水鸟往来其间,清脆啼鸣不绝于耳。唐·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8)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9)

清·曹雪芹《红楼梦》:“寒潭渡鹤影。”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0)

夏日黄昏,若能乘一叶小船泛舟湖上,迎着斜阳西照,静赏鸬鹚惊鸿,也不失为一件美事。落日熔金,此刻,水中倒影也别有一番风味……宋·陈允平《扫花游》:“日斜处。望孤鹜断霞,初下芳杜。”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1)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2)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3)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法喜寺的流萤无疑是秋夜里的一道风景,让人沉醉其间。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4)

秋日的傍晚,若是得空,不若去西湖边散步,让清凉的晚风拂去一天的疲惫。远处,山的轮廓在月色里朦胧,湖畔的小路亮起点点灯火。偶然抬头,看着月色皎洁,映照垂柳,不禁让人想起欧阳修《生查子·元夕》里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5)

冬日落雪寒梅,在无人的角落悄然盛开。宋·王安石《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6)

五代·和凝《菩萨蛮》:“越梅半拆轻寒里,冰清淡薄笼蓝水。”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7)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即使相隔千年,美带来的冲击与感动,从未随着时光而黯淡。而我们对于美的追求和记录,也从未停止……

作者有话说

当年明月写书时多少岁(当年明月今尤在)(18)

谈起复刻古诗的初心,邱纪琛坦言道,是为了记录与分享美的感受:“王维的诗句被称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自己绘画造诣也很高,所以他可以用诗画记录那种美的感受。而我用摄影记录生活也好,复现诗句也好,初衷是为了满足自己对于美的一种感受。我相信大家按下相机快门的那一刻,肯定是想抓住那一瞬间的自己认为美好的事物,而我也是一样的。”

复刻的路上,也遇到了许多困难,首先是需要等待合适的时机。邱纪琛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就是抓拍水鸟:“鸬鹚正好在那个时候被我抓拍到了,可以说没有它们的‘配合’,这次照片复现诗句也少了很多色彩吧。”其次,想要取得完美的拍摄效果,也离不开摄影师不断磨炼自身技术:“拍摄就是不断学习和进步的过程。我经常观摩学习其他摄影大师的拍摄技巧,拍出来哪个机位好看,怎么构图调色好看,我都会学习。”最后,最为重要的是邱纪琛对美的不懈追求:“当年的美景曾让古人动容,我希望用我的照片还原诗中的美景,让‘美’再一次感动今天的大家。”


文案: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人民号学生记者 张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日编辑:浙江大学融媒体中心学生记者团 叶静

责任编辑:朱俊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