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小长假的尾声,北京交响乐团的排练厅,一群小乐手正在进行紧张的排练。指挥家张冰冰打着响指,走到指挥台下管乐部分的几位小乐手中间,做出一个加重音的手势,等到下一遍再演奏这段奥芬巴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霍夫曼船歌》旋律时,他笑着向管乐声部的几位小乐手竖起了大拇指……

10月19日和20日,北京国际音乐节22年历史上组建的首支少儿节日乐团即将迎接“考试”——这支平均年龄不到13岁的少儿乐团将和北京爱乐合唱团的同龄孩子们,在北京颐堤港购物中心展现《霍夫曼的故事》中丰富的喜剧、悲剧与奇幻元素。从八月中旬选拔成团,到迎来正式演出,少儿节日乐团两个月排练的幕后故事或许远比演出更精彩。

从近两百名小乐手中选出53人

自7月24日启动报名,历时27天,53名小乐手脱颖而出,8月19日,北京国际音乐节首个少儿节日乐团组建成功。北京国际音乐节节目总监涂松所介绍,这支少儿节日乐团是从近两百名小乐手中严格甄选出的,入选的几率是35.8%,“不能不说这是小乐手们能力的证明,也是一份特别值得珍视的幸运。”

霍夫曼的故事船歌钢琴(平均年龄不到13岁的小乐手演奏歌剧霍夫曼的故事)(1)

小提琴手

1999年,北京国际音乐节带来首个儿童专场音乐会,此后的历届音乐节坚持以公益演出的形式为孩子们带来古典音乐的绝佳体验。继2012年布里顿的歌剧《诺亚的洪水》后,今年的《霍夫曼的故事》堪称是极大的“升级”,完全由儿童和青少年自己制作完成。这样的机会,得到了小乐手以及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很关键的一点是,这是一次公益活动,同样级别的商业艺术培训,一年要花费好几万。”

小乐手们的招募,通过北京国际音乐节的微信平台进行,时间并不是特别长,总共就一个星期。孩子们的第一次考试定在8月初,历时两天,评委由指挥家张冰冰、中央歌剧院的中提琴首席周耀元和中国交响乐团长笛首席任博组成。考试曲目是自选和试奏,每位同学有五分钟的时间。张冰冰透露:“学生分布比较广,北京各个区都有,个人技术的高低,以及之前是否有参加乐团的经验,成为能否入选的关键。”排练现场的几位不到10岁的小提琴手,在短暂的排练间隙,还会追跑打闹,小小年纪却已经被张冰冰夸“技术过关”。别看他们坐着演奏时指法娴熟,但双脚却还够不着地面。

当“小首席”遇到“大首席”

《霍夫曼的故事》被公认为奥芬巴赫“最后的伟大歌剧”,剧中的花腔咏叹调《木偶之歌》与那首迷人的二重唱《霍夫曼船歌》堪称传奇唱段,即便在晚期浪漫主义浩如烟海的歌剧名篇中,仍颇为著名。为了更好地帮孩子们理解这部作品,在训练的前期,张冰冰把歌剧的成人版演出视频和音频发到乐队的微信群里,“每段音乐在说什么,让孩子们反复揣摩原始音响状态是怎样的,孩子们演奏起来就不会这么空。”

霍夫曼的故事船歌钢琴(平均年龄不到13岁的小乐手演奏歌剧霍夫曼的故事)(2)

指挥张冰冰和他的小团员们

尽管乐团中很多孩子都是各自学校乐团的“小首席”,但一开始排练时,张冰冰依然觉得压力很大,“最难的是时间短,两个月时间,同学们要熟练掌握达到表演的要求。”乐团不是独奏,如何帮助水平不一的孩子们达到演出标准,张冰冰的做法是请来京城各大乐团的“大首席”们。训练的前期是分声部排练,老师们结合演奏方法给孩子们具体的指导。

北京交响乐团小提琴首席张精冶,曾给小乐手们上课,孩子们极强的可塑性,给他留下深刻印象。面对乐队衔接不齐的问题,张精冶请担任旋律声部的四位小号手站起来,介绍一下自己,“大家的注意力就集中在小号手身上,我也要求其他乐手不看乐谱,看四个小号手,弦乐声部带走小号演奏的问题就解决了。”

在“大首席”中,中国广播电影交响乐团打击乐首席戚洁几乎每次都出现在排练现场。《霍夫曼的故事》中用到打击乐的环节并不多,但基本都是比较重要的桥段以及需要增加音效的环节,如用三角铁表现门铃的声音、大军鼓代替木偶的声音、嘎响器模仿木偶上弦的声音。敲大军镲的唐艺城一开始敲得很响,导致听不到其他声部的旋律,容易越敲越赶,戚洁在一边教他如何听旋律看指挥,“打击乐一定要有很好的乐感,敲好了是锦上添花,敲不好就是添乱,就在毫厘之间。”

乐队带来独奏难有的合作之美

在《霍夫曼的故事》中,管乐声部和弦乐声部的配合非常紧密,管乐中的双簧管更有不少独奏的片段,成为整部作品穿针引线的关键。临近演出,在少儿节日乐团中吹奏双簧管的朱璟歌信心满满地说:“两个月的合练,大家配合的默契度有很大提高,合练比自己单独练有趣太多了。”这位北京七一小学的双簧管“小首席”,此前在学校的乐队只和管乐合奏过,没有和弦乐一起合作过,她的妈妈黄女士无不自豪地表示,女儿的眼界一下子开阔了。

两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已经学会如何用自己演奏的音乐表达剧情,也在合作中更爱古典音乐了。用张冰冰的话说,孩子们了解到音乐不同声部、不同时间、角色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训练和表演丰富多彩。张精冶也直言,西方古典音乐的经典作品基本都是宏大题材,贝斯、小号、单簧管、中提琴等乐器基本都是参与乐队演奏的,学琴的孩子单独练的时间大大多于合练,“孩子们通过合作尽早体会演奏的目的,这是最大的价值。”

霍夫曼的故事船歌钢琴(平均年龄不到13岁的小乐手演奏歌剧霍夫曼的故事)(3)

排练中的小提琴手

上周末,少儿节日乐团的小乐手们和北京爱乐合唱团的小合唱家进行了演出前的最后一次合练。现场出现了温情一幕——当小乐手们听到“我将永远无法在脑海中抹去这段恋爱经历”这样的台词时,不少人脸上露出了羞涩的笑容。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的张冰冰也被感染着,“这部歌剧虽然说是成年人的爱情故事,但也让孩子们感到快乐。”

非常难得的是,两个月间的十几次排练,小乐手们都来的很齐,表现出极大的热情。涂松感慨,今天节日乐团的小乐手们,日后可能会成为最好的音乐家,“最好的音乐家需要从小开始有最好的基础,有乐团合作的精神与理念,这很累、很难、很有挑战性,但为了我们热爱的音乐,一起努力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