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台、大厅、紧挨着的座位、主要依赖灯光的照明以及流传于其中的各种乱象小故事……这一切或许已经成为了网吧/网咖所独有的一种“亚文化”,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已经习以为常。

但网吧/网咖的空间格局其实也在潜移默化中发挥着自己的影响,本文将会通过四个方面对网吧/网咖的空间格局及其背后影响进行简要分析。


一、柜台

网吧跟网咖的区别在哪 浅析网吧网咖空间格局对消费者会造成什么影响(1)

如果说点餐和饮品都是网吧/网咖柜台的衍生功能,那么原始的核心功能是什么呢?很显然,除了收银之外,网吧/网咖柜台的另一个核心功能是执行入场验证制度,简单来说就是验证消费者的身份证件。

消费者进入网吧之后,首先需要面对的就是柜台的验证登记,这种验证是强制性的。虽然某些网吧对此的执行力度略显不足,但是这一设计本身显示了相关监管机构的在场。并且对于这项监管,人们都已经完全认同,因为进入网吧/网咖的用户们现在都会自然而然地掏出身份证配合进行登记而不会有任何疑问,甚至在不少网吧的成年用户看来,这是将未成年人挡在网吧之外的必要流程。

有关部门对于网吧/网咖的监管目前也正是通过“技术 制度”的方式进行的,在2008年,“上海市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计算机经营管理系统”完成了和文化部中央网吧监控平台的对接,成为了当时第一个与之对接的地区。上海文化、工商、执法等部门已经通过网吧管理系统及时发现未成年人上网情况并予以处置,并对各类不良网站进行屏蔽。此外,该系统还可以统计分析网吧实时运营数据,为相关管理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长期以来,网吧/网咖这一消费场所受到的管理规定都非常具体,和其他娱乐消费场所相比,有关部门对网吧/网咖的管理措施更为严格,这些措施往往和保护未成年人绑定在一起,凡是进入网吧上网的消费者必须凭借个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登记,通过审核以后方可开机。但是这些管理措施的落实都要依靠网吧/网咖内工作人员来执行,同时也需要网吧/网咖消费者的积极配合。按照相关的规定,“对连续3次未按照规定核对登记上网消费者有效身份证件的网吧,依法责令停业整顿30日”。这一规定引发了很多业内人士的抱怨,他们觉得错在消费者但板子打在了网吧/网咖身上。于是他们不得不选择积极配合。

你可以把这种监管手段视作一种“外包”策略——有关部门将一部分监管的责任分发给了商家,潜移默化中商家成为了合作者。他们默认承担了有关部门对网吧的监管措施,包括执行身份证实名登记这样的规定。福柯的所谓“自我控制”可以扩展到网吧/网咖经营者以及消费者个体。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自我控制体现在他们主要把网吧/网咖视为一个娱乐场所,绝大多数人只会在网吧玩游戏和看娱乐性的视频,基本不会去看新闻或者参与敏感话题的讨论;对于经营者来说,他们一旦意识到经济收益可能遭遇损失,就会主动放弃对相关条例的抵抗(比如禁止通宵的时候做到准点关门,自觉禁止未成年人入内,申报卫生城市的时候加大禁烟力度等),因为对于很多合法的网吧/网咖经营者来说,在严厉的处罚面前,不值得冒着巨大的风险去多接纳一两名顾客,特别是对于实力较为雄厚的业主来说,实名制的实施反而有利于维护网吧/网咖的安全,从而大大减少了滋事、偷窃的麻烦。

从网吧行业诞生到今天这将近23年的时间(中国第一家网吧是1996年11月15日开设在北京的“实华开网络咖啡屋”),除了建立各项监管的预设基础(比如保护未成年人)以外,更多的社会资源被调入到了对网吧/网咖的监管当中,其中包括了主流媒体的报道以及未成年人家长自觉发起的社会舆论,这一切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网吧/网咖这一空间的所有参与者。


二、大厅

网吧跟网咖的区别在哪 浅析网吧网咖空间格局对消费者会造成什么影响(2)

网吧的大厅环境及其透明,让坐在其中用户的互联网使用情况高度可见。国内网吧在空间个人隐私的保护方面很显然并不能够让消费者满意。韩国《唱片录像和游戏产品法》甚至硬性规定每一台上网电脑之间必须设置1.3米高的隔断,而中国网吧/网咖绝大多数采用的都是一览无余的无隔断大厅布局。跟在家庭中使用电脑上网相比,在网吧这样的公共场所使用互联网是完全可见的使用,网吧/网咖里个人的所有上网行为都在他人的眼皮底下,开放式的空间布局无疑强化了这种可见性。那么这种布局方式又有何利弊呢?

首先,这种开放式空间可以有效减轻电脑入门者的使用焦虑。早期对于电话实用的研究发现,把电话放置于更多人可以看到的公共场所,比如便利店的柜台上,那些对于电话一无所知的新手可以通过观察别人的使用,克服自身对于新技术的畏惧感。信息技术的使用具备一定的知识门槛,特别是对于电脑和互联网的使用而言,BBC曾经在1997年制作名为《计算机不咬人》的纪录片普及相关知识。具体到本文所谈的网吧/网咖,在这个场所上网有一套固定的程序,需要消费者逐一完成,那么就需要消费者对于网吧/网咖的熟悉程度就有一定的要求,对于这些操作流程的不熟悉可能会导致消费者的焦虑,个人的焦虑被放置于公共的视野之下,尤其是在那种有时间限制的网吧/网咖这种焦虑会进一步放大,因为使用者不想浪费自己的金钱(比较常见的场景就是消费者第一次去网吧/网咖,但是忘记了自己的身份证密码会产生相应的焦虑),单独的新手在老手身边压力会更大,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新手都是在有经验的朋友带领下第一次来到网吧/网咖的,因为他们希望在朋友的帮助下在该场所进行第一次上网体验。当然,开放的空间布局也给一些用户带来了困扰,因为他人恶意偷窥造成个人信息泄露的事情在网吧/网咖时有发生。

其次就是网管的全场“监视”。跟专注于屏幕的消费者们不同,网吧的网管肩负着监视全场,保证网吧正常运营的责任。有经验的网管对所在网吧/网咖的用户构成、上网行为、消费习惯等都比较熟悉,甚至能够跟一些老客成为朋友。网络带宽是网吧/网咖非常重要的资源,一旦个别用户的不当行为占用了大量的带宽,网管就需要“抓住”这个“肇事者”。除此之外,网管还需要维持网吧/网咖的公共秩序,阻止各种违反公共场所规则或者潜规则行为,常见的比如持续较长时间的高声喧哗和公然脱鞋等。另外,网管在某些时候也会有一些较为“特殊”的任务,比如刚出狱还在观察期的人如果暂时不能离开某个城市,公安部门会进行通知,让网管注意一下。网管的“监控”行为和互联网技术的实名验证制度被结合在了一起,网吧/网咖工作人员的全场监管,正是有关部门管制这一公共空间的实现,具有日常性,通过实施者的内化和主动配合来进行完成。


三、座位

网吧跟网咖的区别在哪 浅析网吧网咖空间格局对消费者会造成什么影响(3)

网吧/网咖内座位的排列实质上压缩了人与人身体的距离。作为营利性上网服务的提供场所,经营者关心的必然是在相同的时间和空间如何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无论是经济型的网吧,豪华高端网咖还是主题电竞馆,座位的数量和开机率的高低到今天为止依然是决定收益的根本因素。因此,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尽量高效地陈列座位和配套的电脑,就成为了网吧/网咖布局的一大核心问题。

正如大多数私人经营的中小网吧中可以看到的那样,摆放着密密麻麻电脑的大厅构成了网吧的主体。在这里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空间被那种“最有效率”的物件摆放方式严重挤压。有少部分经营者考虑到消费者的隐私诉求,采用了一些中和性的方式,比如在相邻的电脑之间加装隔板,但是大部分的网吧/网咖业主把空间的开放视为理所当然,因为对他们来说,不加装隔板的桌面成本更低廉,并且更加容易清洁。

在公开的环境中,消费者处于被“观看”的环境,无论这种“观看”是潜在的还是显而易见的,他们自身都可以意识到这种被观看的风险,对于年轻的女性来说这一点尤为关键,也可以说,这是女性拒绝去网吧/网咖的重要原因之一,至少从她们主观上来说,她们在网吧/网咖中更加容易受到观看甚至是骚扰。

所以网吧/网咖中的女性在挑选座位方面,更加倾向于和同性坐在一起(排除结伴的状况),男性抽烟的概率相比女生来说要高,很多女性讨厌烟味;女性的表现也会较为安静,很少用力拍击键盘或者大吼大叫;女性在网吧/网咖中观看电影、电视剧的概率也比男生更高,邻座两个女性甚至会偷偷看一眼对方在看的节目。

网吧/网咖主体部分开放式的设计导致消费者成了潜在的被观看的目标,女性更加容易感受到这种状态及其带来的风险,在陌生人聚集的相对封闭的环境之下,身体距离被进一步压缩,加剧了风险存在的可能。某些网吧/网咖经营者也意识到了女性的此种顾虑,于是为了吸引和留住女性消费者,“女士专区”成为了一种市场细分策略,不少装修精美,重视店面环境的网咖都专门开辟了一块具有“女性风格”的专区,但是大多数的网吧/网咖还是以全面开放的大厅形式存在,紧密的座位和压缩的身体距离仍旧是普遍情况。


四、照明与乱象

网吧跟网咖的区别在哪 浅析网吧网咖空间格局对消费者会造成什么影响(4)

为了电脑的显示效果,很多网吧/网咖会采用拉上厚厚的遮光窗帘的做法,就算是白天也难以看到自然光照明。这种幽暗的环境增加了消费者们的不安全感,尤其是女性。

跟这种幽暗环境相呼应的,是网吧/网咖负面的社会形象。主流媒体的很多报道把网吧描述成了一个“鱼龙混杂”的地方,作者之前去过的部分网吧/网咖确实也流传着一些乱象小故事,比如有小混混在网吧/网咖里胡作非为,斗殴或者是扒窃等。

不少人(包括自己也去网吧/网咖的人)对于网吧/网咖的印象就是“乱”,具体包括:容易丢失财物,包括手机、钱包等;声音嘈杂;消费人员构成复杂。所以在网吧安装摄像头这件事情上,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都非常认可,并没有引发诸如隐私保护之类的讨论。

在主流媒体的报道中,跟网吧行业关系最为密切的“乱象”是火灾这样的重大事故。“蓝极速”网吧的悲剧成为了这个行业无法回避的事件,与此类似的还有时不时会在主流媒体上演的各种悲剧,比如各种各样的“网吧猝死案”。

网吧跟网咖的区别在哪 浅析网吧网咖空间格局对消费者会造成什么影响(5)

2002年,“蓝极速”网吧的悲剧

对于这些悲剧发生的原因,网吧/网咖本身也有一定的责任,尤其是网吧/网咖的空间布局是一个重要因素,对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会带来一定的危害。某些网吧/网咖为了省电室内照明很暗,不开窗子排气设备也不好,再加上没有严格禁烟或者单独设立吸烟区(甚至有的品牌连锁网咖也有这个问题),空气会比较污浊。


五、小结

以上就是本次对于网吧空间格局的简要分析,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很多用户甚至从业者都不刻意重视的空间格局背后其实包含了对全局的监控功能(柜台的身份证验证和网管的全局巡查)以及社交潜能(新手的学习与模仿,以及女性用户对于潜在社交风险的担忧),这些都可以视为当代消费者们逐渐抛弃网吧/网咖内在的部分人文和社会因素。

网吧/网咖虽然近年来一直在更新机器设备,并对环境加以装修,但是从来没有着手解决用户上网的心理压力和隐私安全感的缺乏,或许行业的没落除了简单归咎于移动互联的崛起,电脑和网络的普及之外,网吧行业总是在形式上寻求所谓突破(比如电竞吧、手游咖等形式)而没有正视用户痛点也是一大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