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郭京飞的《我是余欢水》,先要表扬一下,能让我在一周时间内坚持无快进看完的剧,编剧都值得一个大拇指。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1)

如果满分是10分的话,我先给9分,扣掉的1分是因为编剧从前半部分的黑色幽默往后半部分的悬疑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明显的节奏失误,导致后半部分的展开并不合理,这是一个很大的缺点。

具体到这1分到底扣在那个地方,我认为只要是在甘虹和栾冰然这两个人物的塑造上。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2)

甘虹,前半部分是现实家庭剧的人物。

有点凶悍,对丈夫的撒谎成性和逃避责任很不满意,在娘家不受尊重,出轨但是瞒丈夫瞒得很好,工作上有一定能力。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3)

可以说,这个人身上有很多现实中已婚女性的影子,让人能理解她也能讨厌她。

到了后半段,尤其是上门要一百万,在公司门口跟余欢水吵吵抚养权的事情,我觉得这些都是无意义的废戏。

也许即使只有十二集也不一定就是字字珠玑,也可以适当灌点水,我们可以理解。

除了把甘虹的势利写得露骨一些以外,再没有提供新的信息,反而使得人物的饱满程度大打折扣。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4)

可以观察这两场戏演员高露的状态,那根本不是“老子不想听余欢水啰嗦”而是“编剧为什么要让我说话我说什么好”。

到了这里,我基本确定了这是一部男频作品,即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

如果换家制作公司,我也许不会如此笃定,但我太了解正午阳光了。

本剧制片人侯鸿亮,是位n年前就每天花时间看起点晋江并物色小说ip的成功商人;并且他还会让导演组一起看各大网站的弹幕,可谓产品经理的典范了。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5)

本剧艺术总监李雪,正午阳光二号导演,孔笙弟子摄影出身;

本剧导演孙墨龙,摄影出身;

本剧编剧,和《都挺好》为同编剧,在挑动观众情绪方面十分擅长,尤其善于塑造令人恨得咬牙切齿的符号化反派。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6)

网上铺天盖地“污名化女权”的指责有点冤枉他们了,就我看的这么多作品,他们团队直男是直男了点,在女权方面搞不好比女权大V们还彻底。

他们目标观众为全年龄全性别的电视剧里所有重要的女角色,从2008《闯关东》的朱家娘、鲜儿、秀儿,到2013《父母爱情》的安杰、江德华、安欣、葛美霞,再到近几年更有名的一系列作品,女性角色大多有血有肉,有事业有家庭。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7)

而目标观众为单一性别的电视剧里,如《都挺好》(女频),《欢乐颂》(女频),《鬼吹灯》(偏男频),《北平无战事》(男频),才会出现某一性别的角色过分脸谱化、单薄化、失真化的情况。

而本剧女一号(根据演员表)“然并卵”——栾冰然的出现,更加印证了我的想法。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8)

这如果是刘慈欣或者刘和平的作品,这个角色我会一笑了之。

可是看看本剧的制作团队,他们是欣赏白莲花无辜女主的人吗?对于这个角色的塑造,处处都有编剧和导演欲拒还迎的闷骚劲儿。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9)

一方面想讨好男性观众(也可能是全员恶人难过审),写她是“善良的、快乐的、美丽的”(导演采访语),另一方面又想显示自己早看穿了,早想讽刺了,所以安排一些暗示她不简单的场景。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10)

比如,搭讪开场白是“你信什么”结果自己啥都不信,ngo网站志愿者全是年轻漂亮的姑娘,年轻漂亮姑娘会独自上门到男士家里且站在冰箱口脱衣服说太热了(别说是巧合,冰箱好贵哒,道具组又不乱花钱),跟男士单独去荒郊野岭旅游并睡在一个帐篷里半夜还搂着对方,以及,根本性的诡异之处,谁tm回国找工作不是学技能改简历找实习,而是去临终关怀组织当志愿者?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11)

就这么明显了,还有一堆人觉得栾冰然就是善良,批评者是浊者见浊。

好吧,导演给她剪了个甘虹一模一样的发型,还特意先给背影让你恍惚一下,生怕你看不出来。

反正我的理解,余欢水在救护车上死了,后来的什么娶了新老婆、什么升职加薪、什么父亲寄特产全部都是他死后的想象。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12)

总的来说,全剧几乎没有好人的全员恶人作品还是有点意思的。

特别郭京飞啊,演技是没的说。

我最喜欢他两个即兴发挥,一个是哭到一半接了父亲电话结果再哭又哭不出来戛然而止的表情(喵的这里骗了我一滴眼泪),另一个是证明自己没病在大街上翻跟斗的那种死而复生的无畏和轻松,真的是灵气boy。

我是余欢水主创互相吐槽(一部以男性为目标观众的爽剧)(13)

我觉得后期往“多线交织的悬疑剧”上靠这个有点不行,这不是这个团队擅长做的事情。

对于任何一个推理悬疑爱好者来说,这设计肤浅、简单又站不住脚,槽多无口。

后来看了各大平台的一通互撕,我觉得我对他们还是太苛刻了。

就现在这种“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舆论环境,拍爽片比玩讽刺安全多了。

搞什么艺术创作,还是赚钱要紧。

#娱乐指南# #影视档案馆征文大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