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人渣的本愿》、《政宗君的复仇》、《清恋》等等让人怀疑人生的动漫后,《月色真美》以它那独特的青涩方式悄然出现,看完之后只想说一句:年轻真好啊!
爱玩网百万稿费活动投稿,作者 塔塔君,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漫画家冈本伦曾说过不会轻易在自己作品中画移动电话,是为了避免作品被这种容易更新换代的科技产物烙上时代印记,如果一部当今的漫画几十年后还会被阅读,那么代表了当年科技水平的手机便会让人很出戏,于是他会在自己的作品选择模糊时代背景。
这种想法笔者认为见仁见智。有许多作品则是反过来,利用人们的交流工具来展现某个时代发生的事情,以时代局限性延伸普世共鸣的意义。在最近热播的新番动画中,《月色真美》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本身不谙世事的学生在社会中的社交圈比较狭小,每天也只是重复着家里学校两点一线的路线。再加上主创班底特意把年龄层选在初中阶段,他们认为中考之后,成绩就成了一个过滤器,学习能力基本相同的孩子会被聚集在一个高中,因此初中最能反映差异性,其中学生们组成的交友圈也甚是有趣。
但也恰恰是这样狭小的学生圈的描写让这部动画在不分国界的观众中获得广泛共鸣。其中,本片也有意无意地突出了日本最常用的移动社交网络软件之一“Line”(中文名:连我),这款如同国内的微信一样的app在本片中承担了不少推进剧情的作用。
左边的手机屏幕便是Line的聊天界面
移动社交网络对于当下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们几乎都是在每天两点一线的范围中进行交流,这也注定了他们在现实社会中获取信息的大部分时间都限制在“上学”这个活动里,他们需要获取更多的信息只能通过其他渠道,比如网络。
但是因为社交圈的范围限制了他们更多的去接触社会,因此在网络上,学生更多关注的不是什么新闻时事,而是周围的朋友、偶像明星轶事或与自己爱好有关的内容。
尤其是随着移动社交网络的发展,网络不仅是在家里能享用,在外也能隔空进行社交活动,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在移动社交网络分享自己的动态,而关注自己朋友的即时动态何尝不是学生们经常看手机的原因之一呢?
在《月色真美》中,安昙与小茜在第一集就已经互相有好感,虽然当事人仍未察觉。而水野茜是最早开始主动的一方,她想要更多的了解安昙小太郎,因此她需要更多关于对方的信息,而这个信息来源正是移动社交网络。因此她借准备运动会的名义来获得了安昙的Line帐号,也由这个契机,他们开始打破隔阂互相交流。交流,便是一种获得对方的信息的渠道。
安昙小太郎的人物设定可以说内有玄乎。前面提到,他出生在传统家庭,更是一个有着古朴内心想法的文学少年,加上他性格内向,各种原因导致了他很少用Line这样的即时交流app。他甚至不知道自己班为了准备运动会在Line里建了个聊天群,直到小茜想要了解他的时候主动把他拉进群里。
这些人物设定都有着对比性,安昙和外向的小茜对比,不懂流行事物的男孩子和随时随地在Line畅谈的同学对比。安昙开始频繁使用手机便是在他对小茜有好感、并获得对方的Line帐号之后,他开始变得和现在手机不离手的青少年几乎无异,也“跟上了时代”,这一切都源于他开始学会与人多多交流。
此时阻碍他们交流的是青春期的青涩、纯情。在这里,初中生的设定再次发挥作用,在这个年龄段是初恋高发年龄。因为第一次恋爱,没有积累什么恋爱经验,即使对朋友的“恋爱经验”道听途说,也因为交友圈中大多数人都处于情窦初开的年龄,也不足以构成恋爱方面的经验。
总的来说,关于恋爱方面的信息对他们来说实在太少了。因此在第五集中,男女主都在向网络社区求助以获得更多的恋爱信息(这里也再次突出网络对当下年轻人的重要性)。因为没经验,所以青涩;因为青涩,所以浪漫。
实际上,关于如何营造浪漫感,关键也在“信息”这两个字上。
不知大家有没有看过望月智充在吉卜力导演的《听到涛声》?该动画原作小说的德间文库版书末中,日本电影批评家宫台真司写了一篇评论。他说到,浪漫主义的成立需要差异,但是这个差异却在渐渐失去;作为浪漫主义的成立条件,获取情报的不完全性非常重要。
在自古以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中,差异是一道跨不过去的坎。比如《罗密欧与茱丽叶》的差异就有着身份和阶级之间的落差而阻碍男女主角相爱。而在《听到涛声》中,来自大都市东京的女主角和生活在乡下的男主角便有着认知上的差异。
《听到涛声》
男主角不了解东京大都会的人,女主角因为刚来到乡下,同样也不习惯在这里生活,那么这样的两人对对方来说便会充满神秘感。除此之外,该作采用了男孩子的视角。在青少年的情感生活中,女孩子的感情无疑比男孩子的要丰富,这是因为她们在这方面受到外界的影响更多——她们也喜爱去接触这方面的知识。
加上女主角来自大都会,大都会因为复杂的人际关系,每个人获得的情报比乡下的要多得多的。所以相反,女生对男生来说的情报便不完全,这也是差异性的存在。因此,女主角的神秘引起了男主角的注意,浪漫故事也就成立了。
回到《月色真美》。我们说到在《月色真美》中,移动社交网络在剧情上占据着重要位置,实际上,可能主创们也没有注意到的一点是,移动社交网络会让角色获得更多的情报而增加制造浪漫感的难度。如果说,诞生于九十年代的《听到涛声》中,东京大都市的复杂人际关系在网络没有普及的时代中充当了网络的作用,在都市生活的人们便通过人际关系获得更多有利于自己的情报的话,那么时间设定在当下的《月色真美》中,社交网络便增强了获得情报的效率,也让该作的浪漫元素会有所削弱。
但是,解决方法也很简单,就是把他们设置成初中生,正如前文所说的,初中生的青涩,本来就构成了情报的不完全化了。
《月色真美》这个标题我想许多人都知道,这是典故自夏目漱石的表白名言。因为日语中“月亮”(tsuki)和“喜欢”(suki)是谐音,这也让“月色真美”这句话赋予了另一番意味,这是日本人用东方式的含蓄来表达英文里的“I love you”。即使到了如今文化全球化趋势越来越猛进的今天,这句话对暧昧的日本人依旧受用。
以此话为标题,也非常形象地把初中生那青涩朦胧的恋爱感觉勾勒出来,他们就像这句话一样,不敢直言“我喜欢你”。而这种暧昧在哪一个年代都受用,这句古典的表白名言就像是和充满着完全情报的社交网络相得益彰,浪漫不分时代。在第四集结尾中,西野茜对安昙小太郎的告白便是“我想多和你说说话”,“我想和你交往”之意呼之欲出。
在动画《编舟记》中,男主对女主一见钟情的场景,她背后一轮明月也展现了同样的意境
除此之外,移动社交网络时代和短信、邮件的时代也是有着细微区别的。就国内来说,微信的出现是为了代替短信功能的不方便,同样,日本的Line也代替了人们用手机邮件交流的习惯,即时性的交流让交流效率加快。网络也更能展现人们在现实生活中不会表露出来的一面——相当于第二种人格,虽然在本片中,这并不是重点,但是不多不少还是有所展现。
比如说,女主角小茜有时会在Line对男主说一些在面对面时不好意思说的事情——这是因为在网络中用文字交流,对方不会看到自己害羞的表情,因此不经意间也会更加大胆;又比如说,小茜用和她形象有所反差的表情包,无疑也丰富了安昙心中对小茜的形象:原来她也有这么滑稽的一面!无意间,这些细节增加了安昙对小茜的情报,增加对方的情报即意味着增进了解。
小茜用的表情包
移动社交网络改善交流的效率对恋爱题材的作品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变化。笔者用两个比较喜欢的作品举例:《白色相簿》(第一部)和《I”s》。前者是著名的Galgame,笔者看的是2009年播出的改编动画;后者是漫画家桂正和的代表作漫画。前者年代设置在1986年,后者年代设置在90年代中期。
先说《白色相簿》吧,为什么把年代设置在1986年呢?因为自那一年开始,日本被经济泡沫侵袭,开始进入所谓“消失的二十年”。在这个大萧条大背景下,文化产品的发展自然就如火如荼,这其中就有偶像文化。
《白色相簿》讲述的便是男主角和两个人气偶像之间发展的多角恋。顺便说下,两个女主角,一个叫森川由绮,其原型便是如今大名鼎鼎的实力派演员齐藤由贵,在80年代她是万人迷少女偶像;另一个女主角叫绪方理奈,其原型便是2005年早逝的本田美奈子,相信不少动画迷都熟悉她演唱《全职猎人》著名的一曲《风のうた》(风之歌)。
《白色相簿》动画版海报,绪方理奈(左)和森川由绮(右)
《白色相簿》的原作游戏最早发行于1998年,动画版相当于为2010年的重制版造势。这也就是说,故事早在90年代就已成型,90年代和故事里的80年代中期的区别在于,后者那段时间偶像文化大火大热,更适合展开偶像与普通人之间的恋爱故事;还有就是到了90年代大哥大才开始在日本普及开来,故意设置在80年代的故事背景,也是为了让角色们在互动上不便利。
可以说,《白色相簿》的各种感情纠葛都来自于因联络的不便利而产生的误会。比如当男主角不在家时,他可能就错过了某个女角色给他家座机打的电话,当某个女角色在和男主打电话时,另一个女角色就无法联系到男主角等等,这种“狗血”的要素推进了角色们之间的感情变化,从而以小小的一个电话来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但是不可质疑的是,这就是那个年代的恋爱故事,这种联系上的不便利就是那个时代的印记。笔者喜爱《白色相簿》更胜于以2007年为背景的《白色相簿2》,原因之一便是出于对自己从未经历过的20世纪80年代的向往。
《I”s》同样是以男性视角展开的高中生青春恋爱物语,并且非常大胆地展现了青春期男生对于异性的性幻想与性冲动心理。即使该作的背景是九十年代,但是大哥大因其价格并未在学生之间流行开来,能随时随地联系对于学生来说依旧是件奢侈的事。
除此之外,在网络未普及的时代下,因为情报的不完全也让《I”s》里的角色,即使是现在看来,对比之下也是如此“纯朴”(请原谅笔者词穷,想来想去只想到这个词语)。女主角伊织就是那种只存在于90年代的清纯完美女孩,也难怪当时在90年代第一次看到这部作品的读者会把她当做女神般的存在,就连当下的读者都会感叹这种人物的美好只属于那个年代。
《I”s》漫画封面
然而《月色真美》因为联络的不便而产生误会的可能性也小了——虽然在第四集中,安昙因为被老师没收手机而让小茜误会了,但同时推动了恋情的发展。从侧面来说,《月色真美》没有出现所谓90年代式的角色,这是一个描写当下的作品,它展现的纯洁是属于当下的,是一个全新的故事。
恋爱故事桓古不变的是浪漫感,不论时代和社会如何发展,永远都会出现那个时代特有的信息和情报不完全的状况,浪漫感产生的核心也永远不会变。正因如此,浪漫故事才会一直存在。还记得第四集中,由东山奈央翻唱的插曲《初恋》吗?这首是歌手村下孝蔵80年代的名曲,后来被不少人翻唱过,就连莫文蔚翻唱的粤语版也在她主演的《食神》中作为插曲出现。可知,时光可变,世界可变,但初恋的味道永远不会变迁。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纪的移动社交网络时代下,“月色真美”这样的暧昧在每个时代都会有所共鸣。
文/塔塔君(微 信 公 号:幻想现动研,一个以ACG为主,记录当下动态为主的同好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