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郑达

奔腾珠江的东西两岸,正双向奔赴共创一个新的未来。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将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突破口。

今年是珠海高新区成立30周年。2021年,在全国参与考核的157家国家高新区中,珠海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跃升至第17位,已成长为珠海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迈入新征程,珠海高新区紧紧锚定“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战略定位,奋力建设珠海未来科技城,打造大湾区未来科技超级试验场、珠江西岸战略新兴产业新高地、深珠合作桥头堡示范区、珠海未来型城市新中心,全力迈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

而立之年再出发历久弥新普新篇(而立之年再出发)(1)

2022年10月11日《羊城晚报》A19版报道

打造战略新兴产业新高地

广东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把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作为突破口,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珠江口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试点,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的“黄金内湾”。作为珠海“东大门”,珠海高新区地处“黄金内湾”和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的关键位置,也是深珠合作桥头堡、示范区,依托便利交通网络直联湾区城市群,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今年5月16日,珠海高新区召开产业发展大会,明确要按照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部署要求,打造珠海高质量发展龙头,提出重点实施“八大工程”,居于首位的便是要实施深珠合作示范工程,在产业融合互动上作出示范、提供经验。

在深珠合作中抢先机、开新局,珠海高新区有底气、也有谋划。2021年,珠海高新区“一区多园”营业总收入达3611亿元、增长13.4%;“一区多园”高企总数达1136家,占全市的55%,其中唐家湾主园区高企总数580家。为了谋划做好深珠合作这篇文章,珠海高新区聚焦“产业第一”加快打造“千亿级”高科技园区,打造大湾区未来科技超级试验场、珠江西岸战略新兴产业新高地。

而立之年再出发历久弥新普新篇(而立之年再出发)(2)

珠海高新区是深珠合作的桥头堡、示范区 叶永生 摄

强力招大育强、壮大企业梯队、优化创新生态、力扩园区载体……珠海高新区通过做优做强“3 3 1”现代产业体系,打造成为优质资源布局珠江口西岸的首选之地。

在聚焦壮大“3 3 1”现代产业体系方面,珠海高新区将全力引进一批具有造血强链功能的龙头企业和产业关键环节头部企业,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高企-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公司”梯度培育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增量扩面”“树标提质”,构建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梯队。

紧扣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核心区,珠海高新区将全力打造人才高水平汇集、金融高效能对接、平台高质量服务的创新生态。今年以来,高新区聚焦企业和人才各方需求,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打通服务企业和人才“最后一公里”;重磅推出人才友好青年友好三年行动计划及一揽子配套利好政策;专门成立了“一口对接、一站办结”企业服务中心;三年内将提供6000个公办学位,让产业工人子女“有学上、上好学、择近校”;近日,上线运行“珠海高新人才一网通”服务平台暨全市首个人才补贴“免申即享”项目,该系统通过省、市、区三级大数据接口“互联互通”,实现人才政策申报“零材料”“零跑动”、人才奖补发放“秒批”“秒到账”,打通了人才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与此同时,高新区积极打造“投资放心、居住安心、办事省心、生活舒心、工作开心”的“五心”级服务,为企业和人才提供“全天候、全方位、全链条”保障服务,全方位、多层次打造近悦远来的优良人才生态,为全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增势蓄能。

当前,珠海高新区正聚力载体扩容提质,加快拓展专业化产业空间。今年8月,珠海高新区在深圳举办“深珠融合·潮涌湾区”300万平方米5.0产业新空间推介会。根据珠海市建设“低成本、高标准、规模化、配套全、运营优”5.0产业新空间工作部署,高新区与华发集团、格力集团等国有企业联手打造10个“政府主导、国企运营”的5.0产业新空间,建成后可提供超过300万平方米的优质产业空间,助推高新区深入实施深珠合作示范、新兴产业集聚、科技创新突破等“八大工程”,加速向“千亿级”高科技园区迈进。在这场推介会上,高新区厚植高质量发展土壤的创新做法得到广泛关注。9月29日上午,珠海首个“产业新社区”示范项目在珠海高新区开工建设。建设“产业新社区”是高新区贯彻落实珠海市委、市政府“产业第一”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高新区成为产业发展“活力热土”、产业工人集聚“美好家园”的创新实践。高新区围绕10个5.0产业新空间配套建设10个产业新社区,建成后可为20万名产业工人提供高品质的生活空间,让产业工人工作更安心、居住更舒心、生活更开心,为珠海市打好产业发展攻坚战提供坚实支撑。

此外,为力扩园区载体,珠海高新区大力拓展“6 3 N”特色专业园区建设模式,即建优建强6个国家级孵化器和省信创产业园、省大数据产业园、省人工智能产业园3个省级产业园,5年建成6个“港湾”系列产业园,重点推动大湾区智造产业园、集成电路产业园等一批产业园建设。

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随着珠江口东西两岸交通互联互通步伐进一步加快,珠海高新区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凸显。中山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李孔岳曾表示,深中通道、深珠通道贯通以后,珠海到前海、南山的距离就会拉近,深珠“半小时生活圈”加速形成,交通的便捷为珠海高新区发展带来利好。

事实上,珠海高新区按照珠海市第九次党代会的部署,在“交通提升”专项中提前谋划,加快打造珠江口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一方面,珠海高新区加速升级陆海空立体化交通体系。以珠海北站及后环站为枢纽,构建“高铁 城际 城市轨道”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全力对接服务高铁、城际铁路和城市轨道规划建设。优化提升“五横六纵”城市路网体系,开辟连接唐家港与深圳邮轮母港(蛇口)、深圳机场航线,建设高新区城市候机楼,打通与珠三角城市群空域“1小时直达”通道。

同时,畅通干支相联内部循环路网。优化高新区公交“快—干—支(微)”线网结构,完善园区和唐家公交场站配套,新建、扩建珠海北站首末站、金鼎工业园首末站等公交场站。加强与主城区公交快干线快速联系,织密园区—唐家公交路网,优化重要公交线路、微公交线路。

而立之年再出发历久弥新普新篇(而立之年再出发)(3)

珠海高新区抢抓“黄金内湾”新机遇 叶永生 摄

值得一提的是,珠海高新区还将打造智慧绿色未来交通示范样板。谋划建设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自动驾驶创新示范区,探索构建5G智慧路网系统,试点建设智慧停车平台,实施停车错时共享,实现全区公共停车场智能充电桩和智慧停车设施全覆盖。

打造未来型城市新中心

珠海高新区山海相拥、人杰地灵。唐家古镇是我国首个以近代历史遗迹成功申报历史文化名镇的古镇,赋予这片土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如今的珠海高新区焕发着勃勃生机,多所高校聚集、青年人才安居、创新活力强劲,让人无限憧憬这座新城的发展前景。

聚焦“城市跨越”,珠海高新区正围绕打造未来城市、未来生活、未来社会,加快谋划打造未来型城市新中心,高标准规划建设未来科技城;加快推动唐家古镇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打造一批滨海公共文化“打卡地”;推进人才友好示范社区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集产业服务、购物餐饮、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工业邻里中心,打造服务青年人才的“15分钟品质生活圈”,高起点建设青春人文城。创建绿色低碳示范园区,推动建设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淇澳红树林湿地公园、超过16万平方米的社区公园和街心绿地,高标准打造金星湾至凤凰湾26公里城市魅力海岸带,高品质建设滨海生态城。

聚焦“民生为要”,珠海高新区重点推进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办学,加强与珠海市教育局、香洲区合作建成珠海市文园中学礼和校区,提升“区—镇—社区”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三甲标准医院,制定“一村一策”盘活社区集体经济,加快打造高品位产城融合典范。

大潮涌珠江,扬帆正当时。珠海高新区抢抓“黄金内湾”新机遇的发展蓝图已徐徐展开。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黄铁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