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是个阶级概念,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施用暴力的机关或者机器”——列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社会主义从何而来)

社会主义是怎么来的

“国家是个阶级概念,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施用暴力的机关或者机器”——列宁

列宁对“国家”这一概念给出了相当接近底层的论断。世界史的发展与矛盾则良好地揭示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普适性和前瞻性。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生产力的发展猛然提升到了一个高水平,社会变革速度也随之激烈化——生产力的巨量发展划分出了更为明显的阶级之壁,根源在于影响到社会分配的一系列社会制度未能紧紧跟随上生产力变化的脚步。于是剥削以一种更加广泛的、深入的、潜藏的形式在铺展、推进,渗透进了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即逐渐成型的资本主义社会下资产阶级对以工人农民为代表的无产阶级的压迫。

据19世纪的一系列广泛的数据和史料,欧洲工厂为压低成本普遍使用童工,纺织业由于庞大市场和其劳动密集型特性成为其中大头。

瑞典和英国都在搞纺织业,瑞典人的纺织厂,童工死亡率超过30%,英国人的纺织厂,工人进厂平均寿命是三年,超过这个时间就会因过劳和职业病失去劳动能力。

英国工厂规定:工人包括童工每天工作不能少于12小时;在机器运转时缺工者,按其管理的织机数目每台每小时罚款三便士;在工厂里的工人,一经发现和别人谈话、吹口哨、唱歌或缝补衣服的,罚款六便士。英国靠着这种残酷的管理手段,让瑞典人的纺织厂在成本上无法抗争过英国,被挤垮。

19世纪末,德国企业中使用童工现象也较为普遍,《德意志出口评论报》调查纽伦堡和菲尔特市的一家私人企业时发现,“一家大型的金属加工工厂独自雇用了600名女性和大量的儿童。”、“女性在十分破旧的房屋中每天要工作8个、10个甚至12个小时去制作玩具”,“在从事玩具生产工作中儿童也是十分常见的,甚至在他们完全会走之前就开始了”,尽管他们经常“把玩弄这些玩具当成了一种习惯,但是他们仍然是家庭潜在的劳动力。”

在菲尔特市,大约有5000名儿童就读的这些小学中就有952名学生在工作。其中有151名儿童(这些人主要从事金属玩具生产)制作玩具士兵,他们都不够13岁。

在松讷贝格,在一所有1216名学生的学校中有803名学生从事玩具生产,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工作7个小时。这些男孩和女孩经常迟到并完成不了作业,上课睡觉或者缺乏创造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初。

此外还有超长的工作时间,19世纪的美国,工人们每天要劳动14-16个小时,有的甚至长达18个小时,以至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说:“让一个身强力壮体格健全的18岁小伙子,在这里的任何一架机器旁边工作,我能够使他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

1847年英国男子法定劳动时间是10小时,女工和童工法定劳动时限为12小时,加班加点更是日常。

1919年法国确立了8小时工作制,但妇女和童工工作时限是11小时。

种种触目惊心的现实征显着资产阶级压迫的残酷性,故而这种压迫与剥削必然从根源上就种下了反抗的种子。持续的压榨必然导致尖锐的社会矛盾,于是伴随着资本主义发展的,是世界各地一波波、一群群的工人罢工、暴动,从未止息。

不少有识之士认识到——资本主义的特质使得其将受困于自身的局限性而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资本主义状态下的社会,因为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特点必然引起一系列的根源性的经济危机,无数资本主义经济学家曾推出各式的理论去试图解释并解决这一现象,但无一例外都失败了——直到马克思清晰地阐释了剩余价值理论,才证明了资本主义下经济危机的不可避免性。

而经济危机带来的必将是极大的社会震动,会导致一系列更加极端的社会矛盾,加之资本主义大发展之下生产力对生产资料远比以前更为迫切且巨量的需求,最终,世界大战变成了现实。

世界大战是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爆发到顶点时的产物,对于全世界广大的劳动群众都是最为惨痛深重的灾难。社会主义,正是为解决资本主义这一根源性矛盾,由无数思想家提出、丰富起来的。

社会主义,意即管理和分配以基于社会广泛群体的公众利益为目标的囊括思想、制度、法律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孕生并壮大于资本主义压榨剥削最凶残的时期,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大理论的一次大飞跃——其真正意义上对切实实行社会主义给出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源于阶级理论的成熟立场,社会主义与国际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就有了《国际歌》,有了文章开头列宁对国家的论述。事实上社会主义先天与国家的概念“八字不合”——早期社会主义革命对国家建构普遍排斥,更强调国际主义和消除民族差别;因此他们的旗帜绝大多数都使用没有民族标志的红旗。

但早期社会主义革命并不顺利——无产阶级试图将生产资料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里,但是理想化的、纯粹化的、教条式的社会主义理论和革命受到的打压必然愈发残酷。

于是列宁认为,国家仍将长期存在,尝试在国家存在的前提之下一国之内建成社会主义的可能性,是存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后期,列宁与罗莎卢森堡的论战有了明确的结果——十月革命成功,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建立了,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这显示着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进入到了一个新阶段。

代表着社会主义的苏俄,以一种超乎人想象的面貌和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苏俄乃至于二战时期的苏联,雄辩地证明了,一国是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制度的,并且在发展生产力上不弱于任何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两次世界大战深刻地改变了国际的格局和秩序,社会主义在这期间也真正彰显出了其强大的生命力。社会主义,为国家发展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道路,它将深深地影响另一个伟大的国家——中国。

短短的几千字,事实上囊括的是以百年为单位的历史变革。在历史的表针之下,是无数劳动者、无数无产阶级人民的不屈不朽的抗争史——每一个劳动者,都拥有追求和平幸福的权利。而社会主义制度,必然是通往人的自我解放道路上的一座坚实的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