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青海新闻客户端讯 撒拉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世世代代居住在青海海东等地区。长期以来,他们形成了自己独有的民族习俗,其婚丧嫁娶、节庆礼仪等都有着自己的特点。随着人民生活的显著改善,他们的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烙上了时代发展的印记。

青海蒙古族的风俗简介(青海撒拉族的民族习俗)(1)

青海蒙古族的风俗简介(青海撒拉族的民族习俗)(2)

撒拉族的传统节日

对于撒拉族来说,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他们重要的传统节日。

●开斋节亦称“小尔德节”,每年“赖买丹月”(伊斯兰教历9月)为斋戒月,期间凡成年穆斯林男女除一些特殊情况外,从黎明前到日落黄昏,戒除饮食房事,谨言慎行,清心寡欲。斋月最后一天晚上,寻看新月,见月开斋。开斋节的清晨,妇女们早起打扫庭院,准备丰盛的节日饮食。男人们沐浴后换上新衣服,洒上香水,大家高举旌旗,浩浩荡荡到选定的场所参加会礼。会礼前念《古兰经》章节,阿訇宣讲瓦尔兹。会礼结束后,互致“色俩目”问候,各自回家走亲访友,同餐共乐,欢度喜庆佳节。

●古尔邦节也叫“宰牲节”“大尔德节”。时间在每年伊斯兰教历12月10日至12日,即朝觐期的最后一天举行。仪式同开斋节基本一致。按照伊斯兰教义,凡有一定经济条件的穆斯林家庭,都有义务在节日期间宰牲(体美健壮、符合规定岁数、无残疾或缺陷的骆驼、牛和羊),多半打成肉份子,分送给阿訇长老、邻里亲友等,最好分送给鳏寡孤独及贫穷之人。

●圣纪节伊斯兰教历3月12日举行,是纪念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生日及亡日。节日期间,清真寺内悬挂横幅,插满旌旗,男女老幼共聚清真寺,同时邀请邻村的伊麻目及男性教众参加。信教群众根据自己的财力拿出“乜贴”(钱、牛羊面油等)过圣纪节,整个仪式包括诵经、赞圣、演讲等,缅怀穆圣的伟大成就和高贵品德,清真寺共同分享美食,有的村子最后根据家庭人口分发油香和肉份子。

青海蒙古族的风俗简介(青海撒拉族的民族习俗)(3)

青海蒙古族的风俗简介(青海撒拉族的民族习俗)(4)

撒拉族的婚嫁习俗

●婚嫁

撒拉族的传统婚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分四个步骤进行。当男家看中某家闺女时,就央请“嫂下”(媒人)带上礼品向女家说亲。女方家在征求女儿本人、舅舅、叔伯、兄弟、姑嫂等亲属诸人的同意后,最终由父母或监护人决定。这便是说亲。获女方同意后,男方择定吉日,一般为“主麻日”(星期五),派媒人向女方送“订婚茶”。一般是茶叶、衣料、耳环、化妆品等物。若女家接受物品,即表示同意,那么女方以“油搅团”款待,以示团结和睦,永不反悔。回来时,媒人又带一份“油搅团”送男方家,表达女家的同意;若女方退回送去的礼物则说明亲事不成。这是送订茶。之后行聘,由男女双方商定吉日,聘礼的多少一般依男方的经济状况而定。送礼当天,男方家“孔木散”(亲属)的男子们,由媒人带领浩浩荡荡前往女方家送聘礼。聘礼随着时代的发展,经历了送牲畜、送衣料、送硬币、送现金及化妆品、首饰等过程。送聘礼的人到女方家后,女方家大摆筵席盛情款待。宴毕,由媒人同男方家长代表将所带聘礼一一交接,女方同时给女婿回送衣料一件,黑圆帽一顶,绣花袜子一双,腰带一条,现金若干。等婚期到来时,新郎由一近亲已婚男青年陪同,在男方亲友等簇拥下,前往女家证婚,先由女方一位长辈给新郎戴上新帽,系上绣花腰带,男方亲属也给新郎披红挂彩,以示祝贺。然后进堂屋坐在阿訇对面,阿訇念征婚经“尼卡亥”,新娘在闺房由其姑姑或亲人梳发辫,上下各梳3下,挽成发髻戴上帽子和盖头,要放声大哭,以示惜别和吉利。念毕“尼卡亥”后,新郎在伴郎引导下向女方长辈们道“赛俩目”,阿訇把放在炕桌上的红枣、核桃、糖果等撒向院中,由在场者争抢,到此婚礼仪式结束。

当天或第二天新娘出嫁梳妆时要唱“撒赫斯”,由亲属搀扶,流泪退出大门,由哥哥或阿舅抱着骑上迎亲马,在伴娘和亲友们等护送下前往男家。途中受到本村或别村相好妇女等礼遇,让送亲人饮食她们所准备的油搅团和熬茶,并表示谢意。到男家大门口新娘家长辈一人把新娘从马背上抱到新房炕上,由新娘的嫂子或婶娘用新筷子揭开新娘头上的面纱,撒拉族叫“巴西阿什”,同时说唱一段新娘生根、开花、结果、和睦相处的祝词。并端来盆净水向新娘索要喜钱,新娘把硬币丢进水中表示清白如水,扎根结果,撒拉语叫“盖吉尔乔依”。之后,女方为新娘展示嫁妆,并向男方近亲、阿舅赠送礼品,男方也向女方亲属分送羊背子、衣料和现金,撒拉语叫“打发拉”,表示谢意。

早期结婚时,还由女方一位长辈或邀请的艺人说祝婚词“吾热赫苏斯”,嘱托亲家对新娘多加爱护,祝愿新郎、新娘白头偕老。还表演“对委奥依纳”骆驼舞,追述先民迁徙之事迹。3日后,新娘及男家妇女若干人陪同回娘家,受到娘家人的热情款待。

撒拉族的礼仪习俗

●洗浴撒拉族群众特别讲究卫生,都有沐浴的习惯,称之为“带水”或“大净”,成年男女穆斯林相当注重,意为身体洁净的人心灵纯净,恶魔不会缠身。大净,阿拉伯语称“乌斯里”。先举意,按照一定的顺序(双手、前后两窍漱口、呛鼻、洗脸、抹颈等)洗完小净,都是从右到左,最后洗涤全身,每个毛孔都要洗到。

●记时撒拉族、回族按伊斯兰教的五次礼拜记时。凌晨日出前1小时左右称“班达”(晨礼),中午日稍偏约2点左右称“撇申”(晌礼),下午4点左右日落前称“底格尔”(晡礼),日落一刻以后称“沙目”(昏礼),夜晚睡觉以前称“虎夫旦”(宵礼)。一般看天色而定,冬夏两季差别较大。

●诞生及取名婴儿诞生时,产房除接生人员外,其他人不得随意入内。出生3天后请阿訇或亲友中有名望的长者,举行一定的宗教仪式后起名,主要有三种:引用伊斯兰教“圣人”“先贤”的尊名;生日起名;数字命名(一般是爷爷的年岁)。

●社交社交每遇婚丧嫁娶、朝觐荣归或节日,撒拉族携带礼品,或慰问,或祝贺,或看望,加强交流,情真意切。特别尊重阿訇、学者、长者。人与人见面时互致“色俩目”(道安祝福)。

时报记者赵娜(搜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