螃蟹(páng 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螃蟹养2天会不会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螃蟹养2天会不会瘦(螃蟹居然特别容易生病)

螃蟹养2天会不会瘦

螃蟹(páng xiè):动物界,节肢动物门,甲壳亚门,软甲纲,真软甲亚纲,十足目,腹胚亚目,短尾下目。是甲壳类动物(crustacean),身体被硬壳保护着,靠鳃呼吸。在生物分类学上,它与虾、龙虾、寄居蟹是同类动物。

腐壳病

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色斑点并逐渐变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蚀成洞,可见肌肉或皮膜,导致河蟹死亡,该病是由于河蟹步足尖端受损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治疗方法:用漂白 2PPM 全池遍洒,在饲料中加磺胺类药物,每千克饲料加药 0.1~0.2 克,连喂 3~5 天。

黑鳃病

病蟹鳃受感染变色,轻时左右鳃丝部分呈现暗灰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俗称叹气病,该病多发生在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诱因。预防同腐壳病。

菱形海发藻病

菱形海发藻属浮游硅藻类羽纺藻目,其细胞以胶质相连,形成星状或锯齿状的群体,壳环面呈狭棒状。菱形海发藻细胞长 30~116 微米,宽 5~6 微米,分布极为广泛,当海水盐度达 0.03 左右,水温 18~20℃ 时,在水质肥沃,光线充足的培育池内,可在溞状幼体上迅速繁殖。溞状幼体附生海发藻后,不断扭动腹部挣扎,力图摆脱,受害的溞状幼体 4~5 天内死亡。

防治方法:一般采用增加换水次数,控制光照,适当加温来促进幼体变态等预防措施。

烂肢病

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越冬期间,此病发病率较高,付肢出现斑点性腐烂,斑点由黄变灰至黑,该病是因扦捕、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敌害致伤感染病菌所致。

预防方法:

水肿病

病蟹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在养殖过程中其腹部受伤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在养殖过程中,尤其是在蜕壳时,尽量减少对河蟹惊扰,免其受伤。

治疗方法:

水霉病

病蟹体表,尤其是在伤口部位生长的絮状丝,病蟹行动迟缓、摄食减少,伤口不愈合,导致伤口部位组织溃烂并蔓延,造成死亡,该病是因河蟹受伤、霉菌侵入伤口所致。

预防方法:

治疗方法:

纤毛虫病

病蟹的关节、步足、背壳、额部、附肢及鳃上都可附着纤毛类的原生动物。病蟹体表污物较多,活动及摄食能力减弱,重者可在黎明前死亡。该病是由于池水过肥,长期不换,纤毛虫繁殖过多所致。

预防方法:经常更换池水,保持水质清新。

治疗方法:

蟹奴病

病蟹腹部略显臃肿,打开脐盖可见 2~5 毫米,厚约 1 毫米的乳白色或半透明粒状虫体寄生于附支或胸板上,病蟹生长迟缓,性腺不发良,被蟹奴严重寄生的河蟹,肉味恶臭,不能食用,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池水含盐量高,蟹奴大量繁殖,幼体扩散感染所致。

预防方法

蜕壳不遂病

病蟹的头胸后缘与腹部交界处出现裂口,但不能蜕去旧壳,病蟹周身发黑,最后死亡。该病中池塘养蟹的常见病,发病原因与生长过程中缺乏某些矿物质元素有关。

聚缩虫病

一般蟹苗期寄生较多,大量寄生时,使蟹苗不能蜕皮变态而死亡,幼蟹和成蟹体外鳃部寄生虫多时,也能引起死亡。

防治方法:用 10PPM 孔雀石绿浸洗蟹体 45 分钟,或用 1PPM 新洁尔灭溶液浸洗蟹体,直到聚缩虫脱落。

本文章由头条百科用户万鼎星辰梁、y77889900、东辛兰花、巛lucky、用户8468053296233参与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