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八旗制度,可以说是清朝得以打下江山的基础制度,在清朝建立前期,这种制度起到很大的作用,也算得上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制度了,可是随着清朝建立并且稳定之后,这种制度的弊端就出现了。

当然了,就算到了乾隆时期,诸如和珅一样的权臣,见到自己所属的旗主之际,依旧要点头哈腰请安,那么八旗旗主的权力真的大到连和珅都害怕的程度么?这个问题值得我们仔细研究一下。

和珅是怎么处理四大家族的(八旗旗主的权力有多大)(1)


清朝八旗制度的辉煌阶段

明朝末期,努尔哈赤趁乱造反,在东北地区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小政权后金,在后金建立初期,努尔哈赤的实力有限,就算明朝已经衰落腐败到了极致,努尔哈赤想要吞并明朝,还是不太现实的。

经过和明军的几场大战之后,努尔哈赤也意识到了自己的实力有限,于是开始不断在女真内部拓展势力,靠着自己强有力的军事力量以及政治手腕,努尔哈赤逐渐统一了女真各部,到了这个时候,努尔哈赤突然发现一个问题,这些部落虽然统一了,但是自己却无法很好地进行管理。

就是处于这样的历史阶段,努尔哈赤开创性地将统一的女真各部分给自己的兄弟或者子侄管理,由此形成了八旗制度的雏形,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努尔哈赤的人马越来越多,必须将其分成多个部分进行管理方可,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黄、白、红、蓝四旗出现了,这就是八旗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因为后期的八旗制度,就是在四旗的基础上建立的。

之所以要建立八旗制度,是因为后金的兵力越来越多,管理起来越来越困难了,所以才会将黄、红、白、蓝四旗分成正黄旗、镶黄旗、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八旗,当时除了正黄旗和镶黄旗是皇帝本人统管之外,其余的六旗都是由努尔哈赤的兄弟以及儿子们管理。

和珅是怎么处理四大家族的(八旗旗主的权力有多大)(2)

这个时期的八旗制度,已经基本完善了,后期的蒙八旗以及汉八旗,都是在这个时期的八旗制度基础上增加的,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更好地统治蒙古人以及汉人,可以说在八旗制度建立初期,所有旗主的权力以及地位都是很高的。

尤其是努尔哈赤为了拉拢八旗旗主,让他们始终愿意为自己卖命,就建立了八王议政的制度,也就是让八旗旗主和自己共同商讨大事,这个制度对后期的历史发展影响很大,正因为存在八王议政,所以后期的皇太极、多尔衮等人才能权倾朝野,毕竟除了正黄旗以及镶黄旗是皇帝的之外,其余旗主他们都可以巴结拉拢,一旦六位旗主都支持一个人,那么就算是皇帝不同意,也毫无办法了。

单纯从八王议政的制度来看,我们就足以明白早期八旗旗主的权力有多大了,在这个时期,八旗旗主就相当于是权力的代言人,再加上他们和皇帝的血缘关系比较近,所以除了皇帝之外,没有人敢得罪八旗旗主,当然了,就算是皇帝,也要给八旗旗主几分面子才行,要是得罪了他们,皇帝想要干什么事情也会受到限制。

和珅是怎么处理四大家族的(八旗旗主的权力有多大)(3)


八旗制度逐渐走向衰落

八旗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来看,就是为了清朝的建立而生的,在建立国家的过程中,八旗制度至关重要,可是等到国家建立好,并且逐渐稳定之后,八旗制度的弊端就显现出来了,比如多尔衮入主中原之后,顺治以及康熙等皇帝,就明显感觉到八旗旗主的威胁。

在乱世之中,皇帝需要有人帮自己分担压力,可是在和平年代,皇帝则不需要有人分担自己的皇权了,这就是八旗制度和皇权之间的矛盾之处,一旦八旗旗主的权力过大,皇帝的权力就会弱化,对于任何一个皇帝来说,都不允许这样的状态持续下去。

顺治时期,他也想改变一些什么,可是多尔衮对自己影响太大,顺治心有余而力不足,再加上顺治英年早逝,所以根本就没有机会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他把这件事情留给后期的康熙处理了。

和珅是怎么处理四大家族的(八旗旗主的权力有多大)(4)

康熙亲政之后,就已经发现八旗制度对自己皇权的影响了,可是毕竟当时国家还不够稳定,而且战事需要八旗旗主卖力,因此康熙并没有立即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而是隐忍一段时间之后,很聪明地设置了一个都统制度,这个制度就是在每个八旗当中,安插一个都统,负责监督八旗旗主,都统一般都是从一品高官,由皇帝亲自任命,对皇帝一人负责,只听皇帝的差遣。

换言之,都统其实就是康熙安插到八旗内部的探子,不仅负责收集各种消息,还对旗主的权力产生一定影响,让八旗旗主不敢肆意妄为,也就是在康熙的都统制度下,八旗旗主的权力得到极大削弱,到了雍正时期,八旗旗主早已没有了当年的辉煌。

也正是因为八旗旗主已经没有了从前的权势,所以雍正才能彻底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从而设立了军机处,将八旗旗主的权力彻底分化,从此以后,八旗旗主虽然依旧按照之前的规定,可以世袭罔替,但是其拥有的权力就越来越小,地位也越来越低了。

和珅是怎么处理四大家族的(八旗旗主的权力有多大)(5)

当然了,这并不是说八旗旗主就再也没有任何分量了,实际上就算八旗旗主实权受到削弱,但是他们在名义上的地位,还是保持不变的,比如八旗旗主,不管后期担任什么官职,拥有多少实权,他始终都是旗主,而那些隶属于旗主的旗奴,就算是再位高权重,遇到自己的旗主,依旧要点头哈腰问好,这就是阶级与辈分的区别,不管怎么说,旗主在名义上始终是主子,旗奴在名义上始终是奴才,这是原则问题,谁也不能改变。

也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乾隆时期位高权重的第一宠臣和珅,见到自己从前的镶红旗旗主,也需要点头哈腰问好,很多人就是看到和珅向旗主问好这一举动,误以为当时的旗主依旧和清朝建立初期一样位高权重,实际上当时的旗主早已经没落了,和珅也仅仅是给自己旗主面子而已,要是换成其余旗主,比如镶蓝旗旗主之类的,和珅就完全不会给面子,反而是他们需要巴结和珅才行。

随着清朝制度的不断完善,八旗制度到了晚清时期已经形同虚设了,那些八旗子弟,早已成为清朝末期的蛀虫,要战斗力没有战斗力,要能力没有能力,反而成天好吃懒做,消耗着清朝的资源,不得不说历史就是一个轮回啊,没有什么人能够永远得势,也没有什么制度能够永远适用。

和珅是怎么处理四大家族的(八旗旗主的权力有多大)(6)


结语

八旗制度是清朝的立国之本,在清朝建立初期,八旗旗主的权力相当大,基本上达到可以影响皇帝决定的程度,就连皇帝也要给他们面子才行,可是随着康熙以及雍正的改革之后,八旗旗主的权力早已被削弱,到了乾隆时期,八旗旗主早已没有多少实权,仅仅拥有一些名义上的地位而已,和珅向旗主问好,纯粹就是做个样子而已,他内心压根就不会畏惧旗主,毕竟实力在那里摆着呢!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留下有趣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