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金然
11月25日至12月4日,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如约而至。在这个还没有变冷的初冬,各地热爱戏剧的人们陆续奔赴乌镇。
街头巷尾都换上了戏剧的盛装,嘉年华的表演在人群中很是热烈,晚上滴滴答答的小雨,又凸显了江南水乡的韵味。在这个戏剧的乌托邦,大家都能回到看戏最原始的状态。
第九届乌镇戏剧节以“丰”为主题——顺逆皆境,丰俭由人,不问收获,志在耕耘!
在下午的“开幕式前发布会”上,赖声川、黄磊和史航三口相声,介绍了本届戏剧节的所有亮点——将为观众带来22部特邀剧目共63场演出、18部青年竞演、两千余场古镇嘉年华,还有4个戏剧工作坊、10场朗读会、11场小镇“对话”,以及全面升级的戏剧集市等。
他们特别提到了两个惊喜,一是恰逢《暗恋桃花源》首演36年,知名摄影师杜可风会在乌镇选材、掌镜,拍一部《我暗恋你,桃花源》,在最后一天放映。
二是黄渤以青年艺术家身份举办了展览,黄磊鼎力推荐,“大家都以为他是一个演员,其实他特别心灵手巧,给他一个香蕉和一个牙签就能做蕉雕,可以这么说吧(笑)。”
余华、莫言、毕飞宇被集合
22部特邀剧目中,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黄金分割”板块。
三部戏剧分别改编自余华、莫言和毕飞宇的作品,他们都是中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也是我们春风悦读榜的老朋友了。
他们的作品常常被改编,而这次在乌镇戏剧节被集合,是一次文学和剧场的深度对话。戏剧人找到了对手,改编也不是亦步亦趋。
改编自余华同名小说的《第七天》,正式揭开第九届乌镇戏剧节的序幕。25日19时30分,在乌镇大剧院内,乌镇戏剧节发起人陈向宏、黄磊、赖声川、孟京辉一同敲响开幕大锣。
《第七天》由孟京辉导演,陈明昊、梅婷、黄湘丽领衔主演,讲述一个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见闻,以他的社会关系和阴阳两界为脉络,串联起一个充斥着恍惚、回忆和梦境的世界。
当余华遇到孟京辉,残酷现实与浪漫诗意在舞台上碰撞,吊足了观众胃口。
同样在乌镇大剧院上演的,还有改编自莫言小说的《红高粱家族》,由牟森编剧导演,讲述了余占鳌与他的三个女人——戴凤莲、恋儿、刘氏之间酿造劳作,爱恨繁衍的故事。再现无垠的土地之上,向往自由桀骜不屈的美好人群,唱响一个时代的伟大史诗。
而今年9月,这部话剧已率先在杭州运河大剧院上演,可以看到,改编为原著本文带来了新的成长和关注。
改编自毕飞宇同名小说的《青衣》又不一样了。
舞蹈家王亚彬把具象的文字变成了写意抽象的舞蹈。
一部没有台词的舞剧能连续演七年,在国内外演出120余场依然场场爆满,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王亚彬非常懂怎么用肢体讲故事。
新老面孔又相聚
特邀剧目中还有很多我们熟悉的老面孔和蓄势待发的新兴力量。
戏剧节常任总监赖声川,全新制作《十三角关系》,与演员谢娜、文章,共探现实生活的多重维度。
作品多次被选为乌镇戏剧节开幕大戏的李建军,去年导演的《世界旦夕之间》成了“乌镇爆款”,今年他改编布尔加科夫的魔幻现实主义作品《大师和玛格丽特》。
黄湘丽再现独角戏女王风采,在“狐狸”与“天使”两面交错间,追寻人性的夙愿。
舞蹈家出身的王媛媛,重新解读契诃夫的经典名著《樱桃园》。柏邦妮编剧,孙莉吴彼出演,这个时代的樱桃园,是一场有关“肢体表演”与“戏剧表演”的融合实验。
而在去年的综艺《戏剧新生活》上圈了不少粉的刘晓邑,带来沉浸式创意剧《深蓝》,以偶戏和光影带领观众进入他多年来持续关注的深海。
去年很多人看完激情推荐的《春逝》,来自北大毕业生创建的话剧九人剧团,今年他们继续打造民国宇宙,在《双枰记》里演绎民国知识分子的生离死别和理想变迁。
他们在蚌湾绽放光芒
一群勇于追梦的青年人,永远以延绵不绝之势,奔赴在原创戏剧的道路上,他们在乌镇发荣滋长,也为乌镇戏剧节注入最新鲜的血液。
本届青年竞演以“酒瓶、空白、遥控器”为命题展开创作,评委会经过近一个月的严格甄选,最终从541份作品中选出18部入围作品。11月26日起,青年竞演剧目将于乌镇蚌湾剧场进行演出。黄磊说,希望他们在蚌湾绽放光芒。
今年乌镇戏剧节也将在官方抖音号线上直播青年竞演。无论观众所在何处,都可身临其境,与所有戏剧爱好者一起,见证青年戏剧人在乌镇的涅槃与蜕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