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圣母院是带有美感的悲剧吗(人物悲剧背后原因分析)(1)

《巴黎圣母院》是雨果最富有浪漫主义小说。

雨果,伟大的诗人,声名卓著的剧作家、小说家,又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旗手和领袖。

《巴黎圣母院》主要内容:

在中世纪,“愚人节”那天,流浪的吉卜赛艺人在广场上表演歌舞,有个叫埃斯梅拉达的吉卜赛姑娘吸引了来往的行人,她长得漂亮舞姿也优美。

这时,巴黎圣母院的副主教克罗德·弗罗洛一下子被美丽的梅拉达吸引,爱上了她。

于是他命令教堂敲钟人,相貌奇丑无比的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抢来。

结果法国国王的弓箭队长法比救下了埃斯梅拉达,抓住了卡西莫多。

他把敲钟人带到广场上鞭笞,善良的吉卜赛姑娘不计前仇,反而送水给卡西莫多喝。

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内心却纯洁高尚,他非常感激埃斯梅拉达,也爱上了她。

天真的埃斯梅拉达对法比一见钟情,两人约会时,弗罗洛悄悄在后面跟着,出于嫉妒,他用刀刺伤了法比,然后逃跑了。

埃梅斯拉达却因谋杀罪被判死刑。

卡西莫多把埃斯梅拉达从绞刑架下抢了出来,藏在巴黎圣母院内。

弗罗洛趁机威胁吉卜赛姑娘,让她满足他的情欲,遭到拒绝后,把她交给了国王的军队。

克洛德站在圣母院的顶楼上,看到爱斯梅拉达被吊上绞架,发出了得意的狂笑。

卡西莫多终于认清了弗洛罗的狰狞面目,猛扑过去,把他从钟楼顶上推下来摔死,自己则来到刑场上,抱着爱斯梅拉达的尸体遁入了墓地。

几年后,人们发现了他们拥抱在一起的遗骸。

巴黎圣母院是带有美感的悲剧吗(人物悲剧背后原因分析)(2)

《巴黎圣母院》的情节始终围绕三个人物展开:善良美丽的少女爱斯梅拉达,残忍虚伪的圣母院副主教弗罗洛和外表丑陋、内心崇高的敲钟人伽西莫多。

整个故事就是个悲剧,读下来让人揪心,难受。

尤其在隐修女认出爱斯梅拉达是自己16年前丢失的女儿,但是眼睁睁看着她被官兵抓去而无能为力,被刽子手推倒致死。

母亲的那种撕心裂肺的痛,读着让人如万箭穿心,让悲剧更多了一层悲的色彩。

巴黎圣母院是带有美感的悲剧吗(人物悲剧背后原因分析)(3)

究其造成悲剧的原因,我认为三方面原因造成的。

首先,社会因素。

当时的巴黎,社会的黑暗,封建专制的残暴。

四百多年前法国路易十一统治时期,宫廷与教会狼狈为奸压迫人民群众,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生活在底层的人民,根本没有公正和正义。

斯梅拉达,弗罗洛和伽西莫多的不幸不仅仅代表个人,也代表当时社会所有处于底层的人民。

其次,人性的黑暗。

弗罗洛爱上爱斯美拉达,弗罗洛求爱,多次被爱斯美拉达拒绝,最后用死亡作威胁,再次遭到拒绝。

弗罗洛愤怒了:“我得不到你,那我就要毁灭你。”

越是不堪之人,攻击意识越是强烈。在这些人的意识里,消灭你,就是超过了你。

这就是人性,人性的恶。

不让我好,别人谁都别想好。自私、阴险、不择手段。

呆板的教条主义与情欲这一人之本性相冲突,禁欲主义的压抑下人性的扭曲和堕落,最后造成人性的泯灭,注定了弗罗洛的悲剧。

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的善良,彼此的帮助,人性的善,人性的美,人心换人心。越弱心越软。

这就是人性,人性的善。

善良的人在黑暗的社会没有自尊、自强,就是软弱,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软弱在残暴和阴险面前只有死亡的份,卡西莫多和爱斯梅拉达注定悲剧。

第三,人生境遇就注定了悲剧命运。

20岁的卡西莫多外貌奇丑无比,严重的残疾使他一来到世界上便遭到了先是亲人,继而是整个社会的遗弃。

虽然被收养,但收养者还是虚伪、丧失人性的弗罗洛。

波希米亚少女爱斯梅拉达是巴黎流浪人的宠儿,靠街头卖艺为生。

爱斯美拉达是一位能歌善舞的十六岁美女,由于从小被吉普塞人从家中偷走,在流浪艺人中长大,所以不被当时阶级等级分明的上流社会所认同和接受。

父母的变故使弗罗洛在19岁就承担起抚养还在襁褓里的小弟弟的责任,倾注全部的爱后,结果事与愿违,他所深爱的弟弟成了一个街头无赖。

收养了丑陋不堪的卡西莫多并抚养他长大,卡西莫多却背叛了他。

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造成了心里的不平衡。

爱情的不顺利,又唤醒了他内心的自卑。

欲望与能力的落差,就是心中的愤怒。欲望越强,越容易愤怒。

巴黎圣母院是带有美感的悲剧吗(人物悲剧背后原因分析)(4)

小人物的命运永远走不出大环境这个框架,只要有剧情,人性在现实面前会表现的淋漓尽致。

邪恶永远战胜不了正义,那是按照社会发展的趋势来说,或者说放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考量。

善恶的争夺过程却是残酷的,善往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大环境恶占上风,小人物的命运注定是悲剧。

创作于2019年1月11日

(原创,版权所有,如有转载请联系头条号:海霞专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