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竹编明清两朝皆为贡品(父子接力赴澳门展示东阳竹编)(1)

何红兵在指导观展者体验竹编技艺

10年前,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10周年,父亲受邀去澳门展示竹编技艺;10年后,适逢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儿子赴澳门再展竹编技艺。这对父子,就是东阳竹编传承人何福礼和何红兵。

6月11日下午,根与魂——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在澳门市政署前广场举行。这一盛典专为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而举办,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社会文化司主办,澳门特别行政区文化局、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承办。东阳市的浙江省工艺美术大师何红兵是金华地区唯一受邀参加手工艺展示的传承人。

东阳竹编明清两朝皆为贡品(父子接力赴澳门展示东阳竹编)(2)

在澳门展出的何红兵木雕作品

在欣赏完畲族彩带、民歌以及竹乐、越剧、龙舞等浙江省非遗文艺表演后,与会嘉宾进入市政署参观专题展览。在众多展品中,就有何红兵的木雕《茂林山居》《荷风清趣》和竹编灯罩,这也让何红兵成为现场唯一展出了两个传统工艺品类的手工艺人。作为浙江省内鲜见的竹木结合跨界工艺美术大师,何红兵多年来“竹木双修”,既继承了父亲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何福礼的竹编技艺,又有幸得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姚正华亲灸木雕技艺,2004年起多次进北京故宫博物院修缮文物的经历,又让他发掘恢复了濒临失传的竹木结合工艺,开发出系列文创产品,受到市场好评。

东阳竹编明清两朝皆为贡品(父子接力赴澳门展示东阳竹编)(3)

在澳门端午主题非遗展览中何红兵收藏的竹编篮子藏品

因为活动举办期间适逢端午节,浙江省非遗保护中心策划了端午专题展示,通过“复制”江南厨房,把浙江关于端午的习俗与食物、器具等组合展示。“厨房”的主体是一座土灶,绘着五彩斑斓的嘉兴灶头画,灶头最高处,搁着一只东阳竹编“梁龙篮”,这只篮子也是何红兵的收藏品。何红兵说,别看篮子小,却集合了十字编、穿丝、竹雕、扎藤等多种东阳竹编工艺,经朱漆髹饰后显得古色古香。旧时,“梁龙篮”用于装盛东阳索粉、索面以及鸡蛋等,专门在贺寿、庆生、婚嫁、建房等喜事时使用,端午节时它又装载着女儿送给娘家的粽子。因此,这是一只喜庆的篮子、吉祥的竹器、有爱的用具。

此次活动于6月8日第三个“自然与文化遗产日”就开始预热,包括何红兵在内的浙江省手工艺人们集中于澳门著名的卢家大屋演示手工技艺。在现场,何红兵展示了竹编花器、茶器、彩色竹编书画、竹木结合小镜子等工艺品。他用几根竹丝三绕两缠,就为一块鹅卵石披上了竹编“外套”,把平淡无奇的石头变成了案头雅物,令人啧啧称奇。一些观展的澳门市民还与他互动,学习编织竹席,两件作品还分别被英国人与泰国人买走。

东阳竹编明清两朝皆为贡品(父子接力赴澳门展示东阳竹编)(4)

何红兵在演示东阳竹编技艺

除了周一闭馆,何红兵每天都在卢家大屋展示竹编技艺,“我对卢家大屋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10年前,我父亲也是在卢家大屋演示东阳竹编技艺。”何红兵感慨地说,当年父亲何福礼现场制作的竹编观赏性强,而他现场制作的作品在欣赏之余更加贴近生活,“非遗只有融入生活,做到见人见物见生活,才能获得永续发展。”

据悉,此次浙江非遗展示活动持续到6月16日。

东阳日报 记者 吴旭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