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扒姐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留言。

买了保险在犹豫期内退保(是退保or减额缴清)(1)

很想来讲讲这个事。

01

一年花好几万好几万块钱去买保险现象,在线下保险圈非常常见。

尤其是代理人自己。

(线下保险公司,能深度洗脑的绝非它买个保险预防风险的一般用户。

是它庞大的代理人。

前一段时间,扒姐在抖音刷到了一条视频:

买了保险在犹豫期内退保(是退保or减额缴清)(2)

视频女主:保险从业一年,没赚到钱,反而负债3万,买了4万多的保险。老公和她离婚。

自己觉得很委屈:

奋不顾身的想赚钱,最后却没人理解。

我相信这绝非个例。

甚至你经常会看到:线下保险,随便一个代理人,都会买2、3万块钱的保险。浑然不觉得被坑。

即便他收入很低,负担很重。不惜负债,他也要花这么多钱买保险

保险公司对这帮人简直就是采用联合收割机,割韭菜的。

买个预防风险的保险而已,怎么会这么洗脑和上瘾?!

一年7、8万、7、8万的交?!

甚至,很多人都不管交这么多保费的保险到底有没有用。

买了就是“眼光好、有实力、牛X、厉害”。

其实,在线下这种人拉人销售的保险圈里,买产品、讲保障、反复分析对比挑选、省钱,是最不起效的一种销售方式。

讲眼光、赚钱、趋势、圈子、影响力,才是洗脑的高阶段位。

在一阵阵保险销售的吹捧下,沉浸在其中的人,早已经忘了买保险之初转移风险的初衷。

仿佛自己拿出了这么多钱,投入进去,就真的进入了高净值财富圈。

这大概就是:随便一个线下代理人,即便收入很低。甚至负债都会一年买2、3万保险的原因吧。

那哪里是买的一份保单?!而买的是一份可以起飞到达财富之巅的伟大事业。

而到最后,大多数人都不过是被割韭菜而已。

所以,很不推荐:

刚毕业的年轻人、或者本身生活在底层的人群去卖保险。企图入圈发财,通常都是实现不了的。

02

当然,有的人被割韭菜。但有的人,确实能力很强,在市场上又收割了很多韭菜。

也就是我们今天要来说的主题:

这种在保障功能完全不清楚,纯靠业务员背的话术营销买的保单,后面发现买错了、被坑了。

该怎么处理?

当你想退保,业务员实在推脱不掉的时候,还会介绍另一种方式,叫减额缴清。

那么,反正都是要亏很多钱,到底是退保好,还是减额缴清好呢?

今天,就以实际案例来说说这两种处理烂保单的方式。

1)退保。

退保,能拿回多少钱?

很多人,都搞不懂到底是按照什么标准退保的,为什么退保会只退那么点钱?

退保的钱,在你下单买保单的那一刻,就已经形成了

那就是:保单里的现金价值表。

比如,我们有一位小伙伴,买的平安福。25岁时候买20万保额,年缴保费就要6000多。

这保单它是绝对要退的,为啥?

他才20多岁,年缴保费6000,绝对能买50万保额,保终身,还带癌症2次赔付的重疾险了。

那能退多少钱呢?

现金价值表是:

买了保险在犹豫期内退保(是退保or减额缴清)(3)

寿险现金价值表。

买了保险在犹豫期内退保(是退保or减额缴清)(4)

重疾现金价值表。

像平安福、国寿福、金佑人生等的线下保险产品,基本都是重疾和寿险捆绑。因此,都会有两张现金价值表。

如果要退保,那么就按照两份现金价值表的保单年度,对应着退。

比如,上图这份保单:第一年退保,重疾险的现金价值只有133块,首先只有120块。

那么第一年交去 6000多块,只能退回:133 120=253块。

这位小伙伴已经交了2年,那么就按照第二个保单年度退,也就是2年一共缴费一万2,只能退回:684 580=1264元。

第三年、第四年等等之后的年份,以此类推。

看着现金价值表,就会明白:买错保单,到底有多亏。

03

2)那如果是减额缴清,又是怎么样的呢?

为什么会有减额缴清。

是交了几万块,最后退保只能退一个零头。这对绝大多数人来讲,都是无法接受的。

那么就会被建议减额缴清,说这种方式损失小:“大保险,变成小保险”;“相当于一次买断”、“保障还在”...

这样的描述,很多人都是更接受的。

但真相是:

减额缴清,实质就是:保险公司按照,保单现有的现金价值来折算成新的保额。

本质相当于:用自己的钱,买了份保额更少的保单

无法避免任何损失(承受的损失和退保是一样的)。

那么,减额缴清能剩下多少保额呢?

还是以上面买错保单的小伙伴为例:

他已经交了2年保费,如果做减额缴清,要看能得到的保额。

就看保单现金价值表旁边的减额缴清保额表,就行了。

比如,这位小伙伴是已经缴了第二年保费。

那么第二个保单年度,做减额缴清:

买了保险在犹豫期内退保(是退保or减额缴清)(5)

重疾险保额是,5149元。也就是减额缴清后,重疾赔5149元。

买了保险在犹豫期内退保(是退保or减额缴清)(6)

寿险保额是:3920元。

也就是减额交清后,没得重疾的情况下身故,能赔3920元。

虽然赔的钱,看起来比退保拿回的钱多。

但本质还是那句话哈:是用自己的钱,买了一份保额更少的保单(且产品是原来同一款不算的产品)。

实际也是不划算的。

因此,很多情况下,扒姐都更建议不如把钱拿在手里更实在。

因为这个现金回来,你可以买更大的保额,作用会更大。

当然,如果不缺这点钱。买新保单也没压力。

留着这些退保现金价值做减额缴清,未来能赔更多的钱,也无所谓。总之,买错保单损失就已经既定。

最好的做法,当然就是...根本没有什么最好的做法。

现在能告诉小伙伴们,最好的做法就是:不要买错。

买错保单的代价太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