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最近很火的一条新闻和此事有关。

郑州“出走两年的苏阿姨”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办离婚:还彼此自由

昨天有人问我对此事的看法,一搜索才发现这个事还上了热搜榜,甚至在百度上还有关于此事历史进展的页面。根据第三方报道,58岁的苏敏在自驾游两年后终于回家,让人始料未及的是,丈夫迎来的是阿姨离婚的要求。

苏敏阿姨离婚了吗(出走两年后归家的苏敏和丈夫提出离婚)(1)

勇敢的苏阿姨

到留言区一瞧,网友们的发言数量极大,且呈现两极分化的特点,批评者挺多,支持者也不少,甚至还稍占上风。

我微微地松了口气,时代到底是进步了啊。

最早关注苏敏还是在一年前,这件事在当时的网络上算是比较轰动的了。退休后的她用大半的积蓄购买了汽车,毅然离开家庭,跨越万里,去追求自己心里的诗与远方。

苏敏阿姨离婚了吗(出走两年后归家的苏敏和丈夫提出离婚)(2)

2021年意外爆火的苏敏

“出走”之前的苏敏已经56岁,据相关报道显示,之前的她是一个比较传统中国式妻子,除了上班就是伺候老人、带孩子、打理家务。苏敏和丈夫的关系并不融洽,说白了就是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吵架争执更是家常便饭。近两年时间的“放飞自我”,苏敏走过了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城市和无数的乡村。得到苏敏归家消息的各路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也就纷纷地围了上去。苏敏的丈夫并没有回避记者的介入,当着众人的面质问她“你还想着回来吗?”,然后房间里传来了摔盘子的声音,显然这位先生的脾气可不小。

苏敏显然是有备而回,平静地提出离婚的要求,表示如果有必要,家里的房子可以给丈夫,只要能和平分手就好,还表示孩子很支持她的想法。

苏敏阿姨离婚了吗(出走两年后归家的苏敏和丈夫提出离婚)(3)

郭德纲坦言“圣母B”的可恶之处

我在留言区看到一个站着说法不腰疼的逻辑:有人指责苏敏自私,为了自己的心中欲念抛弃家庭。

真是应了那句“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如今的苏敏已经58岁,这个年龄的女性,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对父母和子女的赡养,如果是在28岁、38岁的人生阶段做出类似的举动,别说丈夫摔两个盘子,就算是摔电视机也没问题,当然,如果是那种老式的大彩电,他还未必有那个力气摔。

苏敏阿姨离婚了吗(出走两年后归家的苏敏和丈夫提出离婚)(4)

形婚

小编从虽不是“女拳”主义者,却也是举双手赞成苏敏的做法。前几天我和一个年近不惑的老朋友聊天,他还和我讲过“吵了一辈子”的父母的事情。他说其实他一点也不理解父母对待婚姻和家庭的做法。

“他们凭什么拿我来当保留家庭的借口和理由?嘴上说着“就都是为了孩子”,却无限循环地争吵了一辈子。小时候我总在想,如果他们能离婚多好,要不然就把我送给亲友家领养,这样我还能得个清净!”

说到这里,想必很多网友都会有同感吧。在二三十年前,我国的离婚率是如此之低,如今的绝大多数90/00后恐怕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

苏敏阿姨离婚了吗(出走两年后归家的苏敏和丈夫提出离婚)(5)

​那年月,每有夫妇提出离婚,尤其是那种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夫妻双方单位的领导就会介入其中,苦口婆心的劝阻,更有甚者会干脆地进行更直接的“干预”,比如会在负责离婚登记的单位打招呼、设置障碍,这也算是特殊年代的特殊事物吧。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家庭的完整是极其重要的,历史上偶有“名人婚变”,都会被载入史书。

苏敏阿姨离婚了吗(出走两年后归家的苏敏和丈夫提出离婚)(6)

中国人最重视家庭

对于苏敏而言,如今的子女已经长大,早就有了自理生活的能力,自己已经退休,不用再早九晚五的辛苦工作,经过上万里路、几百天的长途跋涉,相信苏敏的内心变得愈发的坚韧、勇敢,心境上的成长,已经使她升级为一个真是正意义上的独立女性。

独立女性的身上都有着一股“不放弃自我”的韧劲,但在苏敏这个年龄段的“独立女性”却是少之又少。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只要你留意自己的周边,就会发现那些选择了“自我放弃”的女性基本都是处于退休前后阶段的。对于她们来讲,青春已经逝去,就算是选择了离婚,今后也未必能寻觅到合适的伴侣,索性也就选择了一条听之任之、逆来顺受的人生之路。

苏敏阿姨离婚了吗(出走两年后归家的苏敏和丈夫提出离婚)(7)

永不放弃

闭眼躺平,凝眉哀叹。

“我都这个年纪了,哎,这辈子就这样吧,都是命啊!”

诸如此类。

苏敏的做法,算是为无数深受类似情感困扰的人们做出了一个勇敢的表率(小编可不是鼓励大家去离婚,凡事还要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才行。),也难怪她能在区区两年间就收获了近200万的粉丝。和那些过早“自我放弃”的人们相比,能从自己的内心汲取力量的苏敏无疑是让人肃然起敬的。

想起西北女诗人碑林路人的作品《心灯》,小编在这里分享给各位,希望大家能点亮自己内心的灯火,或是从中汲取力量,或是为未来导航,做自己的救世主。

苏敏阿姨离婚了吗(出走两年后归家的苏敏和丈夫提出离婚)(8)

点亮心灯

《心灯》

作者:碑林路人

那些灯火在我心里忽明忽暗了很多年,我仿佛就是遗落在黑暗里的一颗孤独的种子。

我不断地向远方眺望,我渴望光明,也渴望黑夜里能有一些明亮的灯火给我温暖和希望。

渐渐明亮起来的,是内心升腾起的一种温度,我不知道是时间给了它一种什么明亮的东西,还是周围的人群给了我更多的温暖。

我的生命在春夏秋冬的交替中不断地生长,我也在月明月缺的轮回中体味着世间的冷暖情爱。

寒冷的夜里,我瑟瑟地站在街头看凄清的世界里,人们默然地从我走来。我开始渐渐懂得,有些温暖如坚强一般必须从自己的心头滋生。

那时候,我很年轻。

年轻的时候不懂得一个人的气场足够点燃内心的灯火,以为所有的力量和温暖都需要从外界汲取,以为快乐是喧嚣的世界,是别人的笑脸。

在我离开家乡的时候母亲给了我一把故乡的泥土,让我走到哪里都带着。我以为这是一种暗喻,或者是一种吉祥的表示。

后来我发现,它其实是生命的根,是种植心灯的土壤。

或许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盏灯吧,有些灯光埋没在都市闪烁的霓虹中,有些却一直守候在自己内心最安静的角落。我时常告诉自己,不论外界的风雨有多大,内心的灯一定不能泯灭,这是照亮我生命的心灯,它可以为自己导航。

我曾在风雨茫茫的海上远行,当船只离开码头的时候,眼前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当所有的灯火都没有了方向,当外界不再给你温暖和依靠,内心的坚强是多么重要。

很多次我对自己说,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人可以帮你,你要为自己点亮心灯,你就是你的灯塔,你就是自己的篝火。

那些日子,我点燃心灯寻找温暖,后来我渐渐发现,原来所有的温度都是自身的温度,我在照亮别人的时候,照亮了自己。所以,我不再寻找,我坚信足够强大的气场可以点燃自己的心灯,也可以温暖你身边爱你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