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没有蝉鸣,就像冬天没有雪飘……”

我们8090一代还好,蝉鸣一直都深深地烙在记忆里,可很多一出生就在一线大城市,尤其是住在新城区的孩子,可能到了小学都没听过真正的蝉鸣。

今天,自然君就按照蝉鸣出现的时间顺序(以本人所在的江苏地区为例),给大家介绍一下儿时最常见的3种知了,帮你找回童年的回忆。

三种常见的知了(介绍一下儿时常见的3种知了)(1)

6月、蟪蛄。

蟪蛄(huì gū)是3种蝉中最早破土而出的,最早在6月初就可以听到它们“嗞———”的鸣叫声,叫声连续,但声音不大。

蟪蛄的个头最小,只有大概2~3厘米,翅膀上有褐色斑纹,和树皮比较像,肚子却是白色的,还有一层薄薄的粉。

蟪蛄也是最容易被抓到的蝉,因为它们喜欢趴在比较低的位置(树皮),而且警惕性很低,人就在身边还会继续鸣叫,伸手一按就可以轻而易举逮到。

三种常见的知了(介绍一下儿时常见的3种知了)(2)

被抓后才反应过来,会快速煽动翅膀,发出“吱,吱吱吱”的短促叫声,整个身体都在抽搐,遇到劲头大的,能把手指给震麻了。

蟪蛄的出现告诉我们,凉爽的春风马上就要走了,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也正是如此,蟪蛄出来得最早,消失得也最早,到了八月份左右,基本就是黑蚱蝉的天下了,第一声黑蚱蝉鸣,往往预示着“三伏天”的到来。

三种常见的知了(介绍一下儿时常见的3种知了)(3)

7月、黑蚱蝉

7月初,黑蚱蝉陆续破土,这种蝉体型最大,可达5厘米,翅展更是能够长达13厘米,通体黑色,翅膀透明,发出类似电锯般持续的鸣声:“喳———”,此时站在树下,会让人感到很聒噪。

不只是精神上感到聒噪,如果你在树下呆得久了,会感觉有“小水滴”飘落在脸上,但此时并未下雨,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小雨滴”是蝉的排泄物,虽然对人体无害,但难免觉得恶心。 黑蚱蝉喜欢在树木顶端,我们很难抓到,但伯劳、乌鸫等鸟类却可以轻而易举地抓住它们,被抓后,黑蚱蝉很少像蟪蛄一样剧烈挣扎,反而一副认命的模样。

三种常见的知了(介绍一下儿时常见的3种知了)(4)

8月、蒙古寒蝉。

蒙古寒蝉是3种蝉中出现最晚的,大概在8月中下旬才开始大量出现,此时早晚的温度已经没有那么热了。 蒙古寒蝉的大小介于其它两种蝉之间,身体颜色有些偏绿,腹面也附着白色的粉末,翅膀完全透明。身体偏修长。

和其它2种蝉鸣不同,蒙古寒蝉的鸣声呈现出规律性的起伏,发出类似“知了—知了—知了—知———”的循环,所谓的“知了猴”描述的应该就是蒙古寒蝉的叫声。

蒙古寒蝉喜欢在炎热的午间组成步调一致的大合唱,声势浩大,尤其是恰值午饭后,这种规律性极强的蝉鸣,催眠效果十分显著。

好了,儿时3种最常见的蝉类就介绍到这里,接下来,自然君再给大家做一些关于蝉的小科普吧。

蝉的一生主要分为3个阶段:卵、若虫和成虫。雌蝉将卵产于树皮下,第二年春天孵化出若虫后,钻入地下,几年甚至十几年后,在某个夜晚破土羽化。

比如在大洋彼岸的北美,上亿只蝉经过十几年的蛰伏,于今年集中破土而出,给当地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灾害。

三种常见的知了(介绍一下儿时常见的3种知了)(5)

这事儿看起来似乎有点不可思议,放在我国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因为蝉在羽化之前,是我们餐桌上风味独特的美味……

三种常见的知了(介绍一下儿时常见的3种知了)(6)

营养丰富,蛋白质极高,都不用裹面,直接下锅炸,隔壁小孩哇就馋哭了……

在我小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夏天的乐趣就是和父亲打着手电抓“知了猴”,看到树下有小洞就兴奋得不得了,手电一照,里面一定会有一只等待破土的“知了猴”。

现在我们都知道,蝉主要靠细长的口器刺入树干吸食汁液为食,所以,如果一棵树上的蝉数量过多,会导致枝条枯死、根系腐烂。

三种常见的知了(介绍一下儿时常见的3种知了)(7)

然而,古人可没有这种知识储备,反而认为蝉以晨露为食,择高木而栖,是高洁的象征,备受文人尤其是有节气的“清官”青睐,尤其是“羽化”的过程,在古人眼中简直就是一种新生,以至于创作出“玉蝉”(放入口中)和“玉衣”(包裹全身)等陪葬器物,寓意转生,往往是盗墓题材小说和电影里的高潮剧情。

【大自然是有灵性的,而我的任务是把Ta介绍给你——灵语自然】

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疑问请联系自然君,欢迎大家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