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像傅雷一样的人(翻译家傅雷自杀)(1)

真正的英雄不是没有卑贱的情操,而是永不会被卑贱所征服;真正的光明不是没有黑暗的时候。而是不会被黑暗所淹没。 ——罗曼罗兰《约翰 克里斯朵夫》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这两句家喻户晓的诗句出自臧克家的现代诗词《有的人》。看似简单易懂的两句话,却大致概括世间的两类人。《霸王别姬》里面的段小楼在面对时代的巨浪中,为了自保不惜出卖自己的良知,这是一种人。另一种人,是面对同样的处境时,宁可结束生命也要守住纯净的灵魂,傅雷夫妇无疑属于这类人。

悲惨的童年

1908年在上海的一户人家诞生了一位家喻户晓的翻译家:傅雷,由于傅雷出生的时候,哭声异常洪亮,酷似打雷,便取单字为雷。

傅雷的一生就和他的名字一样,一生所做的贡献惊天动地,一生的经历也曲折骇人。

历史上像傅雷一样的人(翻译家傅雷自杀)(2)

傅雷四岁时,也就是1912年,父亲被诬陷,进入狱中。也是从这起,傅雷开启了自己悲惨的童年。这对于傅雷的家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家中一下失去顶梁柱,母亲从此便担任起照顾四个孩子的重任。

父亲入狱已然是残酷的打击,然而更残酷的事情接踵而来。傅雷的父亲进入狱中后,受尽无数的折磨,最终没有挺过去,在牢中冤死。

母亲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带着四个孩子四处喊冤。最终三个孩子不幸夭折,只有命大的傅雷幸存了下来。

傅雷的幸存也成为了母亲心中唯一的希望,为了培养自己的孩子。母亲专门请教书先生教授傅雷认字,算术和英语。

由于对傅雷的期望过高,所以母亲也异常严厉,傅雷在学习上有一点做的不好的地方,就会遭受打骂。沦为单身母亲,她将生活中所有的不快与艰难发泄在孩子身上。傅雷母亲近乎病态的,对于傅雷的严厉到残忍的地步。

历史上像傅雷一样的人(翻译家傅雷自杀)(3)

傅雷小时候读书打盹,就会被蜡烛油烫醒。

傅雷从小就在母亲的高压下成长,这样的原生家庭也造就了他严肃固执的性格。世间万物都有两面性,也正是固执的性格,才让他一生都忠贞于自己的灵魂。

翻译事业

原生家庭虽然带给了傅雷很多的伤害,但是他仍然成长为了思想健康正义的人。

在就读高中期间,他不仅专注于学业,细心专研他的文学事业,分别在《北新周刊》《小说世界》中发表小说。还积极参加爱国斗争和反军阀的学潮。

不过1926年的“四 一二”政变发生后,面对动荡的时局,傅雷却不想参与这场时代的浪潮,他还想继续安心学习。由此他对母亲提出:去法国留学的想法。

母亲很支持傅雷继续自己的学业,于是变卖田产,凑齐钱后就把傅雷送出了祖国。傅雷在法国潜心学习,除了去法国西部补习法语外,他在课余时间还会参观法国的艺术馆以及博物馆。

历史上像傅雷一样的人(翻译家傅雷自杀)(4)

一直到1929年的暑假他和友人同游时,无意之中看到了一本书《圣扬乔尔夫的传说》,傅雷非常喜欢这本书,就想着把它翻译出来,最终他成功翻译出了这本书,还刊登在《华胥社文艺论集》中。

第一次翻译成功之后,傅雷就彻底爱上了这个工作。从此便开始了他的翻译事业。

傅雷对翻译工作非常的认真,在工作中也不会顾忌人情。1954年傅雷去北京召开翻译工作的会议,傅雷没有去开会,但是写了一份书面意见书。在这份意见书中还举出很多谬误的例句,可是这是例句的主人都是一起召开翻译工作的人。

在这份意见书被大量印发之后,还把一个从事翻译工作的老先生气哭。

傅雷的家仆说他早上七点起床吃完早饭后,就开始从事翻译工作一直到中午吃饭,吃完饭后继续翻译,一直到深夜。傅雷翻译的传记,一部比一部好。他还经常写信和朋友们讲究翻译上面的问题,他会将自己认为的问题用红笔清清楚楚的记录。

傅雷即便在翻译事业上有一些成就,却还是十分谦虚,仍然认为自己有很多不足,也会经常请教朋友怎么才能让自己的译文更加生动活泼。当他自己不满足自己的工作时,还一直恨自己读书少。

历史上像傅雷一样的人(翻译家傅雷自杀)(5)

生死相随的夫妻

傅雷的妻子是他的表妹朱梅馥,他们的亲事是由傅雷母亲决定的。因此,傅雷对于妻子朱梅馥没夫妻感情,恰恰相反他去法国后,爱上了一位法国女孩:玛德琳,玛德琳活泼好动和傅雷的性格完全不同,也或是这个原因,傅雷才被她深深吸引。

朱梅馥虽然从小接受西式的教育,可是她身上的贤淑,恬静完全是中国传统的贤妻良母的形象,傅雷不喜欢这样的女子。

傅雷为了玛德琳还写了封信给家里,让母亲推了这门亲事。不过傅雷后面发现玛德琳的情人很多,并不是真心喜欢傅雷。傅雷知晓后,感到后悔莫及,幸运的是这封信一直在他朋友那里,没有寄出去。

无论如何,傅雷回国后虽然和朱梅馥成为夫妻。但是傅雷因为原生家庭的影响,脾气古怪暴躁,尤其对孩子,动不动就打骂。

对于傅雷的脾气,朱梅馥一直选择忍让,她也不干涉傅雷管教孩子的方式。

历史上像傅雷一样的人(翻译家傅雷自杀)(6)

不过,最令人惊讶的是,朱梅馥对于傅雷的花边新闻,也选择了同样的方式。傅雷成家后喜欢上了一个女人:陈家鎏,并且将她奉为自己的女神,公开追求。朱梅馥知道这件事情后,只当自己没有看见。

后来陈家鎏去了云南,傅雷就变得魂不守舍,朱梅馥为了让丈夫能够正常工作生活,还打电话给陈家鎏说:让她赶紧回来,丈夫才能好好生活。

陈家鎏听了朱梅馥的话后,内心也很羞愧。于是和傅雷断了来往,傅雷儿子长大后,陈家鎏给他儿子说:你爸爸很爱我的,但是你妈妈太好了,好到我不得不离开了。

也正是因为朱梅馥太包容大度,让傅雷狠不下心来提出离婚。不过傅雷最终还是在朱梅馥的隐忍中,收敛了自己暴躁的性子,四十岁之后,他也越来越关怀自己的妻子:朱梅馥。

朱梅馥之所以选择忍让,用她自己的话讲:因为她爱他,了解他,知道他一生经历的不易,所以才选择包容。恐怕世间鲜有像朱梅馥这样爱的卑微的女子,也正因为这样,她最后才甘愿追随傅雷死去。

士可杀不可辱

历史上像傅雷一样的人(翻译家傅雷自杀)(7)

傅雷和朱梅馥性格互补,一个干爽,一个柔弱。两人晚年在互相扶持下,也迎来了自己幸福的生活。

奈何54年前,傅雷夫妇有非常傅雷夫妇被卷入时代的洪流,遭受了四天三夜的殴打和凌辱。严重的精神洁癖,傅雷无法遭受这种屈辱,而妻子爱他至深,丈夫做什么都追随。在1966年,他们选择在自己生活十几年的地方自尽。

最让人钦佩的是,傅雷一生看尽世间险恶,和人间冷暖。最后仍然选择善良,和忠于内心。他们自尽的时候为了不打扰邻居,还在地上铺了毯子。

而在自杀前,傅雷写了3000余字的遗书,交代他们去世后的细节。大到房租和夫妇的火葬费,小到家里的一只表一张纸如何处置,他都一一写到了,字迹十分工整。

傅雷夫妇的骨灰在经过一番曲折后,葬于上海的陵园。墓碑上12个字: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却概括了傅雷的一生。尽管他一生都尝遍人间冷暖,洞悉人性丑恶。可是他宁愿选择孤独,蜷缩在自己的小窝,也要用生命守护自己的内心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