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是部神奇的小说,自其诞生那刻起,就成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噩梦。那种想看又不敢看的感觉,实在太酸爽了!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1)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2)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3)

而其作者蒲松龄也很神奇。蒲松龄,字留仙,自称异史氏。

蒲松龄写鬼怪,不走传统儒家行文的路子,自成一格,确实是个奇人。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4)

他的作品在他所处的时代,就已经风行一时,之后被翻译成各国语言,在全世界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同时,对于我国周边国家如日本、欧美国家的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5)

在《聊斋志异》的世界里,充满绮丽想象,女鬼们在天地间纵横自在、通达洒脱,活的恣意畅快。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6)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7)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8)

与笔下人物截然不同的是,蒲松龄的一生,是不断的挫折、打击、贫穷。

蒲松龄曾自言"倔强老兵、萧条无成、熬场半生",他的人生充满贫穷与艰辛。

一、考科举,从充满希望到绝望

如果蒲松龄在19岁时参加童子试,以县、府、道三试第一考中秀才,对命运充满憧憬并为之努力时,知道自己此后的大半生将止步于这个"秀才",任凭再努力都无济于事,他将终身陷入贫困时,19岁的他,一定会无比黯然。

但是,世上没有先知,他从19岁就一直不停地参加科考考试,考到头发花白,大半的人生都过去,他依旧在考。为了求得"举人"功名,他用了三十多年的时间反复参加岁试、科考、乡试,始终失败。

"反复"二字其间蕴含多少辛酸、悲苦、无奈,等待他的永远是失败,理想幻灭,人生在贫困中打转。

封建社会,对于底层读书人而言,科举考试是唯一改变命运的出路,有些人顺利通过,鲤鱼跳龙门,有些人终身无望,等待他们的只有贫困和苦难。

当蒲松龄考了大半生始终失败时,妻子就劝他说:算了,就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有官运,早就位居台阁了,山林自有乐地……

二、贫穷的深渊

为了谋生,蒲松龄辗转各地谋生,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各处打工。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9)

他做过时间不长的县官秘书、长达45年之久的私塾教师,待遇非常低微,一年拿到的工资最多八两,而当时一个农村四口之家一年的生活至少要二十两,这对于有母亲、妻子、三子一女的蒲松龄而言,实在太难了。

所以,闲暇之余,他还要兼职帮别人写婚书、祭文,所得亦是微薄,但好歹能够补贴一些家用。

三、无奈的父亲

蒲松龄作为一个父亲,当他的收入只能勉强维持家人吃饭,有时甚至不够时,他内心那种锥心的痛与无奈是很令人唏嘘的!

有一次,家里煮了一锅稀饭,大儿子看到煮好了,抢先用勺子将锅底最稠的放到自己碗里,二儿子不干了,上去抢,小儿子也不甘示弱,围在锅旁,三个男孩争先恐后,唯恐挨饿。

而这个时候,蒲松龄的小女儿挤不进去,就远远地、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的父亲,这个父亲看到这一幕,心都碎了!

四、苦行僧转世

蒲松龄曾说自己命运这么悲苦,一生不能通达,皆因自己是"苦行僧"转世。

他的父亲曾在他出生时做过一个梦,一个披着袈裟、病歪歪、瘦骨嶙峋的和尚进了他即将临盆的妻子的内室,和尚胸前有一块铜钱大小的膏药。

这时孩子一声啼哭,惊醒了蒲父,他赶紧过去看,随后他惊奇地发现这个新生儿的胸前有一块跟病和尚胸前所贴膏药大小、形状一样的"痣"。

宿命如此,蒲松龄真觉得悲哀又无奈。蒲松龄曾写过一篇文章《除日祭穷神文》:"穷神、穷神,我与你何亲?兴腾腾的门儿你不去寻,偏把我的门而进,......我就是你贴身的家丁,护驾的将军,也该放假宽限施恩。你为何步步把我跟,时时不离身,鳔粘胶合,却像个缠热了的情人……"

普通人遇到悲惨境况,唉声叹气、痛哭流涕,可作为作家的蒲松龄却妙笔生花、栩栩如生,甚至让人有点忍俊不禁地将这种悲苦宿命诉诸笔端,颇有几分"黑色幽默"的意味。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10)

五、苦难的命运,所幸还有贤妻

命运对蒲松龄不友善,不过却赠给他一个贤妻刘氏,妻子懂他,在艰难困苦的生活中与他一起共患难,在蒲松龄科举无望伤心、落寞时,安慰他、鼓励他,这是"苦行僧"转世的蒲松龄大不幸的命运中之大幸。

正是她的规劝,科举年年失败,年年不罢休坚持考的蒲松龄,终于让自己从命运作弄般的齿轮上跳下来,让自己的人生得以喘息,他从此对于功名的追求不再那么执着了。有就有,没有就算了,都是命!

妻子的理解与宽慰、家庭和谐,可能也是蒲松龄即使生活坎坷悲苦,亦享有高寿的原因,他活了75岁。

妻子刘氏比他早两年去世,蒲松龄悲痛欲绝。

蒲松龄一生功名不达,贫苦交加,所幸还有一个贤妻,与蒲松龄一起抵御命运的暴风骤雨。

所以,蒲松龄笔下的女子都很可爱,因为他的妻子呈现了一个女子最好的样子。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11)

六、成为贡生

可能正是心态终于平和了,蒲松龄终于在高龄72岁成为贡生,可得4两贡银。

从19岁中了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为了这一小步,差不多搭进去一辈子!

但蒲松龄还是高兴啊,毕竟,这太不容易了!

于是,他穿着他的贡生服高高兴兴地请人给他画了一副像,也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一副真人画像。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12)

那时,恰逢江南画家朱湘麟来到淄川,蒲松龄的儿子就请他为其父画像。蒲松龄穿上了贡生服,还担心自己的这幅模样有点奇怪,被后世嘲笑。

康熙54年(公元1715年),正月二十二日酉时,蒲松龄在清冷的书斋倚窗坐而卒,享年75岁。

聊斋中最有寓意的一个故事(聊斋先生蒲松龄)(13)

经历了世间一番苦多乐少的磨砺,“苦行僧”终于去往净土,而他的作品却永留世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