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的婚姻是精密的政治计算
某些童话故事里,年轻女孩也会被诬陷为巫婆,安徒生童话里的《野天鹅》就是最好的例子。艾丽莎公主与十一位哥哥一直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与父王再婚的坏王后却把她赶出家门。她的哥哥们中了继母的魔法,变成了天鹅。艾丽莎为了拯救哥哥们,答应天使在织十一件荨麻衣裳的过程中不能讲话。
躲在洞穴里织衣的艾丽莎,某天被出来狩猎的邻国国王发现了。国王娶她为妻,封她为王后。然而,大主教却不断设法诬陷艾丽莎为巫婆。某天,国王与大主教跟踪艾丽莎,发现她竟然经过墓园和几位巫婆的住所附近。其实艾丽莎是为了采集荨麻,然而碍于与天使的约定,她无法开口说话,为自己辩解。最终,艾丽莎被诬陷成巫婆,被绑在火刑台上。
此时,天鹅哥哥们飞向了火刑场,艾丽莎将织好的荨麻衣裳丢向他们,穿上衣服的哥哥们立刻变回人类。终于,她得以说明来龙去脉,解开了误会,与国王和哥哥们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
年轻女孩被诬陷为巫婆的故事,结局往往不像老巫婆王后一样以悲剧收场。通常她们可以克服危机,迎接幸福美满的结局。好气啊,明晃晃地年龄歧视!几乎没有人为老太婆平反过!
但是年轻王后为什么会受到质疑?而且早在大主教目击艾丽莎的可疑行动前,便断定她为巫婆。因为,他认为艾丽莎是施展魔法才能得到国王的宠爱。那为什么大主教不给予祝福,反而与国王的爱妻为敌呢?
事实上,身为国王通常不能因“爱”而结婚,他们的终身大事必须先通过国家与家族门第间精密的政治计算。中世纪欧洲的圣职阶级是受到认可的上等阶级,因此大主教算是国家重要的官僚之一。为了国家的将来,他必须建立及推动国王政治联姻的计划,然而艾丽莎的登场却毁了这一切。
不能埋怨国王的大主教,只好指控艾丽莎为女巫。通常也可看作是大主教担心王后会削弱他的权力,于是设法除掉王后,便到处宣传王后是巫婆,用巫术迷惑了国王。由此可知,年轻女孩通常是因为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才会遭到诬陷。
王后外貌与生存息息相关?
中世纪历史上,可以看到不少王后变成巫婆的案例。为了确保国家安全,欧洲国际间的政治联姻十分普遍。有不少国家的民众会把对王后祖国的敌意转嫁到王后身上。人们甚至过度宣传王后的奢华生活,把宣泄的对象从自己国家的国王转为异国而来的王后。然而,问题的根本并非王后奢侈的制装费,而是国家体制本身的矛盾。
让我们从中世纪转到现代来看:原本镜子制造技术是由威尼斯独占,在17世纪中期,法王路易十四的大臣柯尔贝尔将其引进法国,到了17世纪末,法国开设了国家玻璃制造所及国家镜子制造所,大量的生产使得镜子价格下跌,变得大众化,而且过往那种因人而异、成像不一的镜子也已不复存在。
启蒙时代来临,大规模的猎巫不再发生,但王后的苦难就此结束了吗?当然没有。王后虽不再被称为“巫婆”,却被嘲弄为“娼妓”。就以法国大革命时遭受审判的路易十六的配偶——玛丽·安托瓦内特来举例。她是奥地利公主,在法国大革命前,她大量地出现在色情书刊之中。判决时,路易十六仅被流放,而玛丽·安托瓦内特却背上性犯罪、道德犯罪等侮辱性的骂名,使她成为了“巫婆王后”,这其实是对君主体制的攻击。然而只因她来自异国,就必须背上黑锅,未免过于残忍。
让我们把话题带回《白雪公主》中王后的魔镜吧!历史上,梳妆打扮是上层阶级富有的象征。像王后一样位于权力中心的女性,美丽的外貌也是巩固权力的武器之一,比如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就是成功利用外貌进行形象政治的最佳代表。年轻时的她经常以华美装扮现身,上了年纪后,她则以比实际年龄年轻貌美的“自画像”现身。
总而言之,王后和女王照镜子都有她们的苦衷。外貌对她们而言,与权力及生存息息相关。被诬陷为巫婆,也许不是因为她们过度在意外貌或过度奢侈,而是身为女性的她们却对权力起了贪婪之心。对着镜子自我陶醉的王后,真的是十恶不赦的巫婆吗?或许她们是为了治国,而重新检视、反省自己的优秀统治者也不一定啊!
摘自《童话里隐藏的世界史》(韩)朴信英著;蔡佩君译;
整理时略有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