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民用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c919试飞全部时间?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c919试飞全部时间(揭秘C919取证试飞的)

c919试飞全部时间

这是中国民用航空史上的一个重要时刻。

9月29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向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颁发C919大型客机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客机通过适航审定,我国拥有了一款可以投入航线运营的单通道干线客机。中国人在追逐大飞机梦的道路上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和坚强领导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标志,是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成就,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C919取得的型号合格证,是我国自主研制喷气式干线客机的第一张型号合格证。此前中国商飞研制的ARJ21支线客机在2014年12月底取得型号合格证,该机型投入商业运营以来,累计开通航线282条、通航城市111座,安全运送旅客超550万人次。C919作为一款干线客机取得型号合格证,影响深远。

C919大型客机座级158—192座,航程4075—5555公里。2007年立项,2015年11月首架飞机总装下线,2017年5月首架飞机成功首飞。

通过C919项目,我国首次走完大型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及适航取证全过程,具备了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C919研制成功,将为全球航空公司和客户提供更多选择,为全球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带来更多机遇,也将进一步激发全球商用飞机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创新活力。

适航取证科目之多、技术难度之高、组织协调之复杂,都超乎想象

任何一款新机型要投入商业运营、“飞向”市场,必须通过严格的适航审查,这是验证飞机安全性必须通过的“考试”。中国商飞作为型号合格证申请人,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C919,并通过地面试验、飞行试验等多种符合性验证方式,表明了飞机型号设计符合适航标准和环保要求。

C919研制之难也体现在适航取证上,要验证的科目之多、技术难度之高、组织协调之复杂,都超乎想象。

2017年成功首飞后的5年试验试飞取证之路,C919历经各种考验,投入6架试飞机、一架静力试验机和一架疲劳试验机,开展了大量地面试验和试飞工作,充分验证了飞机的安全性,取得了型号合格证,具备了投入市场运营的“通行证”。

试飞是适航验证的重要方式之一,目的是把一款新飞机的风险摸遍、摸透,找出飞机在特殊条件或状态下的性能极限,确定安全飞行的边界“红线”。

失速、最小离地速度和自然结冰被称作C919取证试飞的“三大战役”,都是风险和难度极高的试飞科目。

失速是民用飞机在航线飞行中极力避免出现的危险状态,防止飞机失速一直是民机设计的一大技术难题。C919试飞员主动、反复地让飞机进入失速状态,以触探边界的方式摸清C919在不同状态下的失速速度。这一试飞任务的完成,充分验证了C919的低速操纵特性。

最小离地速度是指飞机能够安全离地并继续起飞的最小速度,是飞机起飞过程中的重要参数。为把飞机性能充分验证出来,飞机尾部加装了防止飞机损伤的尾橇。试飞时,飞机一边滑跑一边抬起前轮、抬高机头,保持尾橇擦地,一路擦着火花起飞,获取腾空瞬间的速度临界值。在最小离地速度试飞过程中,试飞员需在几乎看不见跑道的情况下保持飞机姿态稳定,若姿态稍大则易损坏机尾,若姿态稍小则尾橇无法擦地、飞机的性能就得不到验证。试飞难度高、风险大。C919试飞员精心研究试飞技术,反复演练试飞方法,保障了试飞成功。

试验试飞中比如自然结冰试飞、全机应急撤离演示试验等,准备周期长、组织协调复杂,需要调动跨专业、跨行业、跨地域的资源和力量,这也充分说明了C919研制和取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C919飞机自然结冰试飞是首次完全由中国机组,驾驶着中国人设计的大飞机,按照中国人预测的结冰条件,在中国领空内完成的满足国际标准的自然结冰试飞,实现了在国内按照国际标准完成航空器自然结冰试飞零的突破。

在C919全机应急撤离演示试验中,采用最小过道宽度、最小出口通路、仅一半应急出口可用、仅使用应急照明,飞机外部环境亮度仅相当于0.3英寸的烛光亮度。在如此严苛客舱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下,6名机组成员以及192名志愿者仅用79秒时间,全部通过滑梯从飞机安全撤离至地面,表明了C919完全满足适航规章对于应急撤离能力的要求。

C919开始从产品研制阶段转入产业化发展阶段,填补我国国产干线客机的市场空白

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意味着在全球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最强劲的窄体客机领域,中国终于拥有了一款自己的产品。

我国民航运输业拥有巨大的内需市场和强大的发展潜力。根据《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1—2040)》,未来20年,全球将有超过41429架新机交付,价值约6.1万亿美元(以2020年目录价格为基础)。中国航空市场将接收9084架新机,价值约1.39万亿美元(以2020年目录价格为基础)。中国航空市场新接收的飞机中,窄体客机达到6295架。作为民航运输市场的主流机型,窄体客机在中国民航机队的占比约为80%,在全球机队的占比约为70%。

C919设计之初的切入点就是民航运输市场用途最多、保有量最大的150—200座级的窄体客机,用于满足民航最大的窄体客机市场。

在C919大型客机项目的带动下,国内一批航空产业园区、航空示范园区在各地建立,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用飞机产业集群和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有力拉动了基础研究和相关产业升级。

(原标题:C919大飞机迎来发展里程碑)

大飞机,飞出创新发展新高度

我国大飞机事业迎来重要里程碑,中国人在追逐大飞机梦的道路上取得历史性成就。9月29日,C919大型客机取得中国民用航空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标志着我国拥有了一款可以投入航线运营的单通道干线客机,也表明我国具备了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能力。

“要有雄心壮志,世界科技巅峰我们都要奋勇攀登。”9月30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C919大型客机项目团队代表并参观项目成果展览,充分肯定C919大型客机研制任务取得的阶段性成就,强调“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安全第一、质量第一,一以贯之、善始善终、久久为功,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取得更大突破,加快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扎实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在15年的奋斗历程中,大飞机人发扬长期奋斗、长期攻关、长期吃苦、长期奉献的优良作风,凝聚攻坚克难、锲而不舍、协同创新、追求卓越的精神力量,践行使命担当,勇攀科技高峰,以实际行动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C919取得的这一历史性成就,对增强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民族凝聚力、国际影响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翱翔蓝天的C919,满载着中国创新的力量。C919研制和取证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立项到取得型号合格证,我国首次走完了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研制大型客机的全过程,具备了大型客机设计、制造、试验、试飞及适航取证等能力。在研制中,C919先后攻克了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了一批核心能力、锤炼了一批人才队伍、带动了一批产业发展。

大型客机研发和生产制造能力是一个国家航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重要标志。C919的起飞不仅是一个飞机型号的起飞,更是我国民机事业的起飞。在全球合作程度极高的民机行业,C919坚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形成了支撑我国大飞机自主发展的能力平台,新材料、现代制造等领域关键技术、基础学科从中受益,一批充满活力的创新型企业茁壮成长。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在全球航空运输市场需求最强劲的窄体客机领域,中国终于拥有了一款自己的产品,这是我国民用航空市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大成果,在解决我国民用航空市场供需不平衡问题上迈出了关键一步。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意味着中国人坐上自己大飞机的梦想即将成为现实。C919项目研制成功,也将为全球旅客的美好出行提供更多选择,为全球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带来更多机遇,进一步激发全球商用飞机产业的良性竞争和创新活力。这也生动映照着,新时代这十年,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交出精彩答卷,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硕果累累,科技创新推动中国号巨轮乘风破浪、行稳致远。如大潮奔涌,如细雨润泽,今天,创新要素正在中国每一寸土地上汩汩流淌。

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大飞机事业规模化和系列化发展等后续任务依然艰巨繁重。踔厉奋发、勇毅笃行,秉持自主创新、开放合作,坚持质量第一、安全第一,我们必将迎来中国大飞机事业更加美好的明天。

栏目主编:张武 文字编辑:宋慧 题图来源:新华社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