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躯殉国之志,冒流镝而逾坚;轻生重义之心,蹈前锋而难夺。心悬冰镜,鬼神无以蔽其形;质过松筠,风霜不能改其色。”
这,就是碑文上记载的大唐名将苏定方。
太宗死,高宗闻颦鼓而思良将
649年7月,唐太宗李世民年仅51岁就去世了。见天可汗一死,唐朝周边原先拱手臣服的势力,都有些蠢蠢欲动。其中西突厥阿史那贺鲁部落便借机反叛,击败了草原的乙毗射匮部落,侵犯大唐轮台和蒲类等地,继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采取着隐忍姿态。
并不是高宗怂,他除了在后宫对武则天有些内心绵软外,在其他方面和乃父有着一样的雄心抱负。只是他有一个巨大的困扰:就是手头没有信得过的良将!
大唐从不乏强兵利箭,但贞观时的那批百战名将如李靖秦琼,都老的老死的死了。原本李世民留给李治的还有李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但652年(高宗永徽三年)爆发了“房遗爱谋反事”,李道宗和薛万彻都卷入此案,被长孙无忌褚遂良整死。而李勣一来年事已高,二来在朝中担任宰相李治多有倚重。他想打突厥,可能派谁为帅呢?
苏烈,比其他老将年轻不到哪去。他是592年生的,此时也六十有多了,年过花甲的老将一开始自然也难入唐高宗视线。不过两年后,一队从新罗来求援的使者改变了高宗的看法。
一起守卫过家乡的,就叫战友
655年春,唐东北的高句丽,联合百济靺鞨进攻新罗,占新罗三十余城。势在灭国,新罗急派使者向大唐求助。唐高宗思量之下,就近令营州都督程名振率军一万讨高句丽。
十年前唐太宗征伐高句丽,动用水陆十数万大军,仍然未竟全功而回。所以从军队数量来看,这次出征当然是姿态性的。而主将营州都督程名振本人倒也没什么,不过有一样,他也是河北人,原先和苏烈一起同为窦建德与刘黑闼手下将领,深知苏定方打仗到底有多厉害多神奇,便向朝廷求得定方同行。
655年五月,程名振苏定方引军渡过辽水,高句丽守军见唐军来了不过万人,竟渡过浑河前来迎战。苏定方一见,心头大喜,暗道“敢和我野外合战,高句丽人真是没死过啊。”于是马不停蹄,挥军急攻。
结果自然是程名振苏定方军大败高句丽,杀死和俘虏一千多人,尽毁其外城村落,达成目的,胜利回师。
终于再次出阵!六十四岁白发先锋
自629年大破东突厥可汗牙帐,时隔25年后,苏定方终于再得升迁,因功授右屯卫将军,封临清县公。更重要的是,高宗治下首次对外战争便轻松获胜,让李治收获了满满的信心,也使63岁的苏定方进入了他的视野。
不过要让苏定方做远征西突厥的大帅,高宗暂时还下不了这个决心,思来想去,他想起了开国功臣程知节(即评书中的混世魔王程咬金)。
这年老程已经68岁了,不过太宗临驾崩时,曾遗命他保驾太子李治继位,之后程咬金更为李治任宿卫三月,从龙之功居功至伟,李治最信任的贞观重将无疑就是他了。这样的国战,高宗决定还是让这位老将出马,挂帅担纲。
656年(显庆元年)高宗任程咬金为葱山道行军大总管,讨伐西突厥阿史那贺鲁。王文度为副大总管,而64岁的苏定方也得以再披征袍,做前军主管,依然担任前锋。
初征西突厥,五百溃敌四万
程咬金真是像演义说的那样,运气爆棚。大战爆发不久,程咬金部下总管苏海政,在鹰娑川一带与西突厥两万骑兵迎面相遇。双方恶斗连场未分胜负。西突厥又有两万骑兵前来增援,形势十分危急。
战斗最激的时候,苏定方带所部急行军赶到战场附近,正待休整,忽见隔着一个小山包,不远处尘土漫天飞扬:久经沙场的定方断定那里必有大战,披甲飞身上马,喝令部下:“快,急战!”带着自己的五百精壮亲骑飞驰而往。
两处相隔不过十数里,定方转眼即至。西突厥两队骑兵哪里料到背后忽然有魔王从天而降,就这样,苏定方五百骑自敌军侧后发起猛烈冲锋,唐军士气大振,将敌军一鼓击溃。这一仗,唐军“追奔二十里,杀千五百余人,获马二千匹,死马及所弃甲仗,绵亘山野,不可胜计”大获全胜!
西突厥主力骑兵遭此一败,已是兵锋重挫,按理唐军自该乘胜追击,扩大战果,甚至一举消灭阿史那贺鲁。可随后匆匆赶来的主帅程咬金却听信庸人之言,坐失战机。
一手好牌,竟被程咬金打得稀烂
主帅程咬金听从了副主管王文度的言语,传说王文度自称身负高宗密旨“以知节恃勇轻敌,使文度为其节制”。因为这王文度出自隋唐五姓七望中的太原王氏,是李渊起家就跟随李唐的老班底,程咬金不敢不信。结果按照王文度建议,下令军队不许深入追敌。“遂收军不许深入,终日跨马被甲结阵,由是马多瘦死,士卒疲劳,无有战志”。
其实即便王文度有旨意,也是将在外军君令有所不受。当年李靖能平东突厥,就是违抗李世民旨意而主动求战,从这件事,就看出来程咬金绝非开疆拓土的帅才了。自玄武门之变后就他再也没上过战场。人老了,加上生活环境变化,难免会暮气沉沉。而驰骋沙场指挥作战,显然也不是他的强项。可如此一来,唐军身处异域,将士们终日骑行马上,严冬朔风,粮草难以及时运达,人马相继冻病而死。
之后大军到达西域重镇恒笃城补给,胡人仰大唐威名,望风而降,王文度又说:“这等人待我们离开,肯定又会反叛,不如全部杀掉,夺其资财。”程咬金再次听从。
此时唐军众将,只有定方一人坚决不同意杀降,无奈程知节是主帅,王文度尽杀投降胡人。杀降之后,众将包括主帅程咬金在内,都拿走了不少财物,唯独苏定方分文不取。
657年,65岁的行军大总管苏定方
唐军回师后,高宗大怒,将王文度程咬金两人捉拿下狱,王文度矫诏本当处死,后被除名免职。程咬金“坐逗遛追贼不及,减死免官”从此退休。不过浑水与鹰娑川两战,也让唐高宗确信了苏定方的军事天才与正直品格,开始重用他!
一年以后(公元657年),65岁的苏定方,终于迎来了他军事生涯巅峰,成为了独当一面的统军主帅。高宗以苏定方为行军大总管,萧嗣业、燕然都护任雅相、回纥的婆润等为副将,翻越阿尔泰山,由北道进军。又派归附唐朝的西突厥将阿史那弥射和阿史那布真为流沙道安抚大使,领突厥士兵沿天山北麓向西进军。两路大军齐发,进讨阿史那贺鲁。
苏定方大军先进发至阿尔泰山以北,打败了突厥处木昆部族,降其首领俟斤懒独禄,好生抚慰,从该部族中调拨出一千名骑兵,跟随唐军。
大军开拔到了曳咥河(额尔齐斯河),贺鲁率十个部族、十万士卒汹涌而来。贺鲁觉得苏定方人马太少,因而有些轻视,左右展开军队,团团包围住苏定方。
敢攫虎锋者,尽予迎头痛击
苏定方丝毫不惧,以步兵占据制高点,集中长柄戈矛,枪口一致朝外,自己则带着强劲的骑兵在北边的平地上摆好阵势。敌军向步兵阵发起三次冲锋,都打不破唐军枪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苏定方乘机率骑兵发起冲击,在三十里长的战线上殊死激战,斩首数万,西突厥十万大军,一战崩盘,全线溃退。
第二天,苏定方军再次进攻,唐军威不可挡,西突厥十部中弩失毕等五个部落投降,只剩贺鲁与残余数百人骑马向西逃走。苏定方令萧嗣业、婆润追赶,他和任雅相率军迂回,在邪罗斯川(今伊犁河西)截住了贺鲁的退路。
正碰大雪,积雪平地二尺,属下建议苏烈稍事休整;苏定方慨然说:“敌人仰仗大雪认为我军无法前进,此正用命之时,如果放他跑远了,就再难捉住了。”于是领兵冒雪直进双河。
距贺鲁一百里时,定方下令摆好阵势全军逼前,在金牙山(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的贺鲁还在准备打猎时,苏定方大军猛然出击,打败了贺鲁才又召集起来的几万人马。至此,西突厥大势已去。
有始有终,全胜而归
贺鲁孤身逃往石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阿史那弥射的儿子元爽和萧嗣业一起,长驱直入把贺鲁捉拿回来了。大唐此次征伐西突厥“收其人畜前后四十余万”大获全胜!
息兵后,苏定方下令向大唐归顺的西突厥诸部各回原地。凡被掳掠的财物牲畜等,皆归还原主,他开道路、设邮驿、掩尸骨,慰百姓,划定部落地界,恢复畜牧生产。
西突厥十姓部落像太宗时候一样相安无事。得知贺鲁灭亡,中亚诸国也纷纷前来降附,大唐分别设置了濛池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西至咸海一带)和昆陵都护府(今中亚楚河以东至新疆北部)并将西突厥“其所役属诸国皆置州府”,纳入大唐版图。整个西域尽在唐朝的掌控之下。
658年11月,苏定方凯旋归来,先献俘于唐太宗昭陵,又在太庙举行盛大的献俘礼仪。高宗亲临,文武百官及外国君主使节皆至,苏定方一身戎装将贺鲁“献于乐悬之北”。高宗升苏定方为左骁卫大将军,封邢国公。
戎马不歇,第三次西征
征服西突厥后的第二年,苏定方又在乌海奇迹般大败吐蕃副大相达延莽布支。
当年冬天,西域再生事端,葱岭以西的思结国阙俟斤都曼,率其所部和疏勒(今新疆喀什)朱俱波(今新疆叶城)喝般陀(又称葱岭国,今新疆塔什库尔干)三个小国反叛,攻破于阗(今新疆和田)。高宗令苏定方为安抚大使,再度西征。
苏定方率领人马到达叶叶水(今乌兹别克斯坦和塔吉克斯坦境内的锡尔河),敌人在筑城守卫,想以稳守应对打成消耗战。但苏定方哪里会给敌人机会。他挑选一万名精锐步兵、三千名骑兵,一天一夜急行军三百里,直接杀到了叛军首领都曼的驻地,立刻发起急袭,唐军的神速令都曼大惊失色,仓促应战之下被打得惨败,逃到了马保城。
唐军完全不给机会,穷追猛打又攻马保城,都曼无可奈何,只好自己捆绑出城向苏定方军投降,只求免除一死,苏定方点头答应。自此,葱岭以西全部平定,西域战事就此终结。苏定方三征西域,皆取全胜!
凛凛男儿,千金一诺
660年正月,苏定方千里班师,押送都曼等大批俘虏回到大唐都城,高宗亲临乾阳殿,举行盛大的献俘仪式。有人请依法处死都曼,群臣皆赞成,还有人说,正好以都曼首级传递各处边塞,震慑宵小异心。
苏定方跪地叩头请求说:“先前都曼投降时,微臣已答应免他死罪,还望陛下能饶其性命。”
唐高宗深深看了白发苍苍的老将一眼,慨然说:“既然是你苏定方说过的话,朕当为卿保全信义。”于是赦免了都曼,留于长安居住。
苏定方因功升左武卫大将军,食邑五百户户。正是当年大唐开国最出类拔萃的将领秦琼旧职。太宗麾下最勇最能战的,公认是秦琼秦叔宝,而高宗麾下最能打仗的,除苏定方外更有何人!
661年,唐朝对葱岭以西诸国再次进行了大规模建制行政区划。至此,大唐统辖的西部疆域直抵咸海(一说里海),大唐的声名远播于边隅遐邦,威震天下,臻于巅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