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报记者 周心放 通讯员 陈远志 王有震 文/图

女儿跪下为父亲喂饭(六旬女儿孝敬百岁父亲)(1)

本报记者周心放(右)采访余止敏。

清明时节,泌阳县103岁老人余长行依旧像过去的每一天一样,波澜不惊,岁月安好。

这样一位世纪老人,经历过刀光剑影,奔赴过抗日前线参加过大大小小几十次战役。胸中装着国家,眼里尽是黎民安危,唯独忘却个人功与名。在抗战胜利后踏着晨钟暮鼓,解甲归田,安心做一个平头百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满怀对故土的款款深情,享受着国泰民安带来的福祉,沐浴着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任岁月从指间静静流淌,再也没有战争,再也没有赤膊相向。

岁月馈赠给这位长寿老人最美的礼物,就是女儿余止敏的孝心。他的女儿如今也60多岁了,对他呵护备至,孝心撼天动地。

余止敏能够几十年如一日在父亲身边尽孝,其行可敬,其言可佩。

就让我们与读者一起,解读这对父女的感人故事,感受扑面而来的孝老敬老之风。

幸福美满一家人

“70岁不算大,80岁不显老,活到100岁,正是夕阳好。”在泌阳县马谷田镇堡子村赵庄,就有这样幸福美满的一家人,父亲余长行今年虽然已经103岁,但身体依旧健康,女儿余止敏数十年如一日悉心照料着这位“百岁老爸”,让他安享晚年。

昨天,记者采访了百岁老人余长行及他的六旬女儿余止敏。老人说:“多亏了小敏,俺才活到这个年纪。”

生于

老人左手的贯穿伤,现在仍清晰可见,拇指根部严重变形,鼓起一个包,这些都是与日本鬼子作战留下的。当时团营长、连排长和他带领的班12个士兵的名字及家庭地址,老人记得一清二楚。

女儿孝顺众人赞

余止敏每天早早起床给父亲准备早餐。“我每天早上7时就做好饭,然后喊父亲起床。趁着父亲穿衣的间隙,我为父亲倒马桶、打洗脸水。”余止敏说,她因腿脚不好,做这些事并不容易。

余止敏为父亲准备可口的一日三餐,打扫卫生,定时给父亲换洗衣裳、拆洗被褥……

除了生活上的悉心照顾,余止敏在精神上对父亲也是关怀备至。只要一有空,她就陪着父亲聊天,聊父亲3年抗日的战斗场面、年轻时的趣事和近来的开心事。父亲谈起这些非常开心。

天气晴好的时候,余止敏就陪伴父亲到院子里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在田野里,在小溪旁,余止敏与父亲聊天,温暖的阳光静静地照在父女俩身上,其乐融融。

为了给父亲增加营养,余止敏变着法儿给父亲调剂伙食,让父亲吃饱吃好。她每次上街赶集都要给父亲买些水果、点心等。炎热的夏天,余止敏及时给父亲挂上蚊帐,买来电风扇。冬天,她会提前备好两个暖水宝将父亲的被褥暖热,让老人在温暖的被窝里睡个美美的觉。

余止敏看到父亲每天能吃能喝、健康长寿,整天高兴得合不拢嘴。

“要不是俺妮孝顺,俺哪能活恁大岁数,身体咋会恁好哩?”余长行对记者说。

目前,老人除了眼花、耳朵有点聋外,头脑清醒,思维正常,身体硬朗,面色红润。

邻居王国顶说:“余老汉好福气,止敏真孝顺,她是天底下最好的女儿。”

“俺爸没啥长寿秘诀,他脾气好,心眼儿好,不挑食,这一辈子没得过什么大病。他也感冒发烧过,但很少输水打针。爸过去爱吃点大蒜或者蒜汁和醋,还喜欢吃红薯、芋头、苞谷等杂粮。现在一般早饭和午饭吃馍、豆稀饭外加一盘青菜,有时吃米饭,晚上喝面条。”余止敏说。

“我天天早上给爸打3个荷包蛋加红糖,还有奶粉,因为镇政府给俺和爸俩人都办了低保,每个月还给爸200元的百岁老人补助。”她说。

孝敬老人天经地义

余止敏的丈夫是一位教师,患高血压和哮喘病好多年,后来因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撇下幼小的女儿夏磊和2万多元的债务。余止敏一边种田养家糊口,一边含辛茹苦抚育女儿,同时悉心赡养年迈的父亲安度晚年。

余止敏几十年如一日尽心尽力照顾老父亲,为下一代树立了榜样。如今身为人母的夏磊看到母亲体弱多病,就三天两头给妈妈和姥爷买吃的穿的。夏磊的儿子和女儿经常利用节假日帮外婆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给曾外公端茶倒水。

余止敏早年因为患过脑梗死,落下了后遗症。她曾经外出打工,因不慎摔倒造成右腿和左手骨折,走路不太方便。

她虽然身体不太好,但她说:“照顾父亲安享晚年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他活着,我就要将老爸照顾好,让他天天开开心心、幸幸福福。”

65岁老太太余止敏精心照顾百岁父亲的故事,时下正在石龙山下广为传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