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和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在学校里乖乖的了,而且只听老师的,只要是老师交代的都能好好完成。积极打扫卫生,帮助他人,表现很好。在家里则恰恰相反,好像谁都不怕,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简直是无法无天的小霸王。
这种情况许多家长都遇到过,孩子居然变成了烦人的“两面派,这可怎么办呢?
首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知道成因,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两面派”?
家庭成员教育的不一致性,有的家庭可能是父母教育不一致,一个唱“红脸”,一个唱“黑脸”,这是最容易导致孩子教育方式的不一致,孩子在爸爸和妈妈面前表现的态度完全不一致,容易养成孩子“两面派”的性格。
有的家庭则是父母教育方式一致,而和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不一致,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隔代教育”问题。父母有时间管孩子的时候,孩子作业写的工整,态度认真效率高。而到了爷爷奶奶管孩子的时候,孩子作业潦潦草草,一会看电视、一会吃苹果、一会上厕所。可谓能偷懒就偷懒,能玩会就玩会,往往作业一写写到晚上11点多。有时爸爸妈妈讲这样不行,爷爷奶奶还帮忙说,孩子作业那么多,不休息会累着咋办?所以,隔代教育中爷爷奶奶帮孩子撑腰也会成为培养孩子“两面派”性格的决定因素。
在学校里老师则不同。老师的权威是孩子不可逾越的界限,在加上在集体生活中有固定的校规校纪,谁不遵守就会受到相应的惩戒,这个孩子没有逃避的空间,孩子久而久之,就知道只有遵守校规校纪,遵守老师的要求,多做老师喜欢的事情,才能得到老师的表扬,才能得到同学们的赞赏,才是学校里的“好学生”。
有关儿童教育专家研究表明,孩子之所以会变成“两面派”,其实他们掌握了老师、妈妈的心理。最明显的是,孩子会根据老师的喜欢,家长的爱好去讨好他们,讨好老师的结果就是获得老师的表扬,讨好妈妈的结果就是得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或物品等。
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通过观察,知道老师喜欢哪些行为并积极表现自己,比如,上课积极发言,不迟到,帮助同学助人为乐,积极打扫班级卫生等。知道老师反感哪些行为,他们就会尽量避免,比如,上课说小话,不爱回答问题,不按时完成作业等。通过观察,孩子会选择有利于自己“表现”的方式呈现在老师的面前,目的就是要成为老师眼中的“好学生”。
我们都有这样一个体验,孩子在学校里犯错,老师是不会容忍太多的,该批评时就批评。而在家里同样是孩子犯错,孩子一撒娇,家长就可能会容忍孩子的错误行为了。正是因为家长的容忍度比老师的大,再加上老师特有的权威性,使得孩子在家里和学校完全是两个人,这也是孩子变成“两面派”的原因之一。
儿童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最要不得的,就是从小“两面派”。当面一套,背后一套,“两面派”将影响到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如果学校和家庭都能按照自己的规则严格要求孩子,孩子的“两面派”现象将会减少不少。
如何避免和改善孩子的“两面派”现象
一、家庭成员间的规则要统一
家庭成员间规则的统一不是那么容易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固有的思维模式,而且这种思维模式的惯性是很难改变的。比如,爷爷奶奶经常会说,你都是我带出来的,孙子我还搞不好吗?类似于这种话语,往往是规则统一的障碍。如何打破这种障碍,家庭成员间可以开家庭会议,开诚布公地探讨孩子教育问题,可以一起看这个话题的专家讲座,让家庭成员都意识到自己的教养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两面派”的问题,只有改变目前错误的教养方式,才能帮助孩子更好的成长。这不是一天可以完成的,需要家庭成员共同的让步和耐心来实现。家庭成员间规则统一了,袒护没有了,孩子逃避的空间也就没有了,孩子的“两面派”问题也就会迎刃而解了。
二、加强和学校老师的沟通联系
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家长就要和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里的表现。和老师交流孩子在家庭中出现的问题,请老师给些建议,并了解老师在学校里是怎么样要求孩子的。这样知己知彼,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从源头下手,达到家庭和学校的共育。并且邀请老师帮忙教育的好处是,学生对老师的话那真是言听计从,把老师的话当成圣旨,只要是老师说的,孩子都会去认真完成。
三、妈妈要掌握孩子的心理
妈妈对自己的孩子都很了解,这是妈妈骄傲的事情。但你真的了解孩子吗?未必!所以,要避免孩子出现“两面派”的情况,妈妈要去认真了解孩子的心理,知道孩子想什么,知道孩子为了讨好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反其道而行之,堵住孩子思想上的逃避的空间,让孩子知晓只有严格按照妈妈的规则要求才是最讨好妈妈的方式,慢慢地和学校里的教育统一起来,孩子自然而然就行为一致了。
不唱“红脸”和“黑脸”,教养方式要一致,让讨厌的“两面派”变成妈妈们喜欢的“行动派”,孩子教育自然没烦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