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徐睿捷,通讯员 邓国欢)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很多人学会的第一首唐诗,但对于声带受损的张女士来说,清晰完整的将其读出来却实属不易。昨日,在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嗓音门诊,张女士终于能自信地朗诵这首诗。
32岁的张女士从事金融行业,3个月前,因颈部恶性肿瘤进行了手术。手术后,张女士觉得自己的声音变嘶哑了,音量也变小了,说话时总觉得发音无力、费劲。喝水容易呛咳,偶尔还会有呼吸不畅。药物治疗1个多月后,呛咳和呼吸不畅明显好转,但声嘶无改善。因为平日工作需要经常与客户沟通,对于不能“好好说话”这个事儿,张女士十分着急,急切想解决声音嘶哑的问题。经朋友介绍,今年2月底,张女士来到同济医院嗓音门诊就诊。
嗓音医师为张女士进行了详细的嗓音评估和动态喉镜检查,结果显示张女士自评嗓音障碍指数43分,最长发音时间仅4.3秒,左侧声带振动及黏膜波明显减弱,发音时声门不能闭合,诊断为声带麻痹、中重度嗓音障碍。
同济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余洋副教授介绍,声带麻痹是支配喉内肌的运动神经受损导致声带运动障碍,主要表现为声音嘶哑。针对声带麻痹的治疗,除了药物和外科手术外,嗓音训练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方法。考虑其张女士年纪较轻,工作需求迫切,我们建议张女士进行嗓音训练治疗。
嗓音训练是将特定的训练方法作为改善发音方式的一种手段,纠正错误的发音方式、增强发音功能、重新建立发音相关器官之间的平衡以及形成新的发音条件反射,以达到改善和提升嗓音,治疗和康复嗓音疾病的目的。
根据张女士的评估结果,结合其个人具体情况,医生为其制定了整套嗓音康复计划,经过8周左右的嗓音训练,张女士声嘶明显改善,发音时声音洪亮、清晰且自信。再次嗓音评估结果显示:嗓音总体基本正常,自评嗓音障碍指数降至5分,最长发音时间延长至17.5秒,左侧声带振动较矫治前增强,发音时声门闭合较好。
“近年来,嗓音训练作为无创且有效的治疗方式,已成为治疗嗓音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余洋副教授说。嗓音训练的适应症包括声带麻痹、声带小结、病程较短且病灶较小的声带息肉、肌紧张性发声障碍、发声疲劳、声门闭合不全、男声女调或女声男调、老年喉。嗓音训练还可用于嗓音疾病术后康复,优化术后音质,防止病灶复发。此外,教师、歌手、销售、播音、主持、律师等用嗓较多的人群,用声不当产生声带小结的儿童、变声期后音调过高的青少年也适合嗓音训练。
专家提醒,各类嗓音疾病,首先需要经过嗓音专科医师的全面评估,以确定是否适合嗓音训练治疗。一经确定,嗓音医师将与嗓音治疗师共同制定适宜的训练方案。训练包括定期指导训练和每日自我练习两部分,即需要“课堂学习”和“家庭作业”相结合。嗓音训练是个性化特点非常突出的治疗方法,需要患者和嗓音治疗师良好的配合,治疗期间定期复查、多次动态评估(每隔1-2周),对于医师和治疗师及时了解治疗效果、制定或调整下一步训练方案是非常必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