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类型
2019年8月1日,由陈国辉执导,黄晓明主演的电影《烈火英雄》正式登陆院线。在我们评述这部影片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将该片归为哪一类型。
有的朋友第一反应是把它归类为“灾难片”,但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够严谨。传统的灾难片——像《后天》《2012》《末日崩塌》之类——都是以灾难为中心,重点讲述洪水、风暴、地震等灾害的可怕之处。
这类电影当中人类的戏份要么逃亡,要么营救,影片常常通过人类的无助来托显灾难的威力。也就是说,灾难片往往是以灾难为主,人类为辅。
而在《烈火英雄》这部影片中,火灾并不是影片的重点,影片重点刻画的是消防员,讲述消防员如何抗灾救援、歌颂消防员的职业精神,消防员才是影片的核心,而火灾只是担任陪衬的角色,通过火灾的可怕以衬托消防战士的伟大。
因此,与其说这是一部灾难片,倒不如说这是一部行业电影更为贴切。
“行业电影”作为一个新兴概念,这个词目前还不像“科幻片”“纪录片”“公路片”那样广为人知,但这一类型的影视剧其实十几二十年前就已经进入到电视和影院,并俘获大批观众。
这类影视剧的共同点是以社会上的一种行业为核心,通过这一行的从业者的经历,讲述圈内的大小故事。
比较有名的像是《乔家大院》就是晋商题材的行业剧,《柳叶刀》属于医疗题材的行业剧,《百鸟朝凤》则是以唢呐艺人为题材的行业电影。
选材与方向
然而,在诸多的行业电影当中并非三百六十行都适合做成电影,影视公司在选材上往往会考虑该行业具备何种卖点,再从而进行改编。
如餐饮、医疗和刑侦这类题材往往最受市场青睐:刑侦题材具有打斗和悬疑的元素,非常适合商业改编;医疗题材涉及家庭、情感,以及医学知识具有一定的神秘性,带给观众一种不明觉厉的震撼;餐饮题材则是所有行业电影中最能与观众互动的,通过美食的诱惑吸引观众入场。
但是像清洁员、维修工这类职业因为卖点较难开发,也就很少受到影视公司的关注。
《烈火英雄》在选材上就占有两大好处:
1)武戏上具备惊险刺激的火爆场面,带给观众足够的视觉效果;
2)文戏上借由现实生活中消防战士的伟大,从而使观众爱屋及乌地对电影产生敬意。
那么,在类型确定了,选材也选好后,电影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确认方向。
在我印象中,行业电影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方向:
1)现实主义。即内容与主题都符合职业的电影,如《人民的名义》《云上的诱惑》讲的都是和职业相关的故事,思想主题也都是表达职业精神。
2)古典主义。挂名职业,但内容无关:如姚晨主演的《和空姐一起的日子》,虽然是空乘题材,但讲述的都是爱情故事;《霸王别姬》主人公都是戏剧演员,但讲述的都是时代变化和人情世事,和梨园行当关联不大。
3)形式主义。介于上述两种之间,内容和主题都与职业相关,却进行了艺术或商业上的修饰,使电影对现实中的情况有所夸大:比如《食神》用手掌心就能煎鸡蛋;《大灌篮》融入了武侠小说里的各种神奇功夫,甚至还能逆转时间。
电影《烈火英雄》讲的是消防员抗险救灾的故事,歌颂他们的职业精神,内容与主题都和职业相关,因此不是上述第二种情况。
该片的主人公都是从实际生活出发,并没有植入什么脱离现实的夸张元素,因此也不是第三种情况;那么,它就是第一种,走的是现实主义的路子。
行业特点与职业精神
作为一部行业电影,当它走现实主义的路子时,除工作内容外,它着重要讲的往往是这一行业领域内的行业特点和职业精神这两点。
1)行业特点
如果用超级英雄做比较的话,那么你的工作服就相当于超级英雄的紧身衣,你的行业技能就相当于英雄的超能力。
超英电影可以给观众虚构一个奇妙的世界,经过对世界观、设定的简单介绍后,就可以带观众进入一场惊险刺激的奇妙之旅;
行业电影也是如此,它带给观众一个陌生的行业领域,虽然这些行业都是真实存在的,但观众隔行如隔山,对其往往是一知半解的,电影就像超级英雄解说奇幻设定一样解说行业规则,就像超级英雄打boss一样迎战职场上的难题。
行业特点既包括专业知识,又包括这个领域里的环境状况,这往往是现实主义的行业电影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比如2015年胡歌、万茜主演的电视剧《猎场》,讲的是猎头行业的故事,因此剧中向观众介绍了非常多的猎头行业的知识,从猎头是什么到如何选择目标再到怎么猎取人才,对其专业知识、行业特点都有非常详细的阐述。
与《猎场》类似,《人民的名义》讲述反贪局的工作中遇到的种种腐败现象,它所呈现的不仅仅是大众熟知的贪官拿钱办事,更是融入了许多群众不大了解的业内情况。
比如孙连城区长,他一分钱不贪,却也一件事不做,这种懒政行为就被沙瑞金书记称为“变相腐败”;赵德汉出身贫民,对于贫穷的恐惧使他无力抵挡金钱。
然而有意思的是他敢贪钱却不敢花钱,贪来的钱全堆积在床底下,自己一日三餐照样只吃方便面。
这些情况都是普通群众不了解但业内人士较为熟悉的。
行业题材的影视剧两大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把那些专业人士知道但吃瓜群众不知道的知识带给大家。
否则像不懂反贪这行的普通观众,能想到的腐败行为顶多就是拿钱办事,《人民的名义》能把里头超乎寻常认知却又符合实际的案例予以展现,这就是对行业特点的细心观察,并从中提炼出卖点。
而《烈火英雄》显然没有深入展现出这一行业的特点,他对消防员这一行业的描述还只是肤浅地停留在大众熟知的着火了打119。
对于消防员背后的故事(比如训练的心酸、日常需要考核的项目、这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及消防官兵的日常生活)都没能进行细致描绘。
实际上消防行业的相关知识、行业故事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单位每年都会请消防员前来主持安全讲座,从他们的讲座中我每次都能了解许多外人不熟悉的知识,这些知识既包括职场上的日常工作,又包括专业技能,这些都是都是非常丰富的素材, 光是灭火器就能讲上三天三夜不带重样。
《烈火英雄》没能对他们的职场生活、专业知识多加描述,还只停留在妇孺皆知的救火上,看完这部电影观众对消防员这一行业的了解仍旧没什么变化。
那么,作为一部行业电影,导演在刻画行业特点方面做得是不够到位的。不过,这也不是完全没有好处。好处就是主线进入更快,火爆场面更多。
2)职业精神
行业电影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职业精神,这也是最感动观众的部分。
空姐的职业精神是服务周到,医生的职业精神是救死扶伤,消防员也是兵,可以划分到军人题材领域去。军人的精神就是不怕苦,不怕累,一切为人民服务。
《烈火英雄》在职业精神方面算是下了十足的工夫。这一点可以通过工厂老板这个人物体现出来。
片中有个情节是工厂老板生怕消防员不敢进去救火,于是隐瞒灾情。
等到消防队员进入火场后,发现实际问题更加严重时,指挥官询问工厂老板为何要隐瞒实情。
老板将他对消防员的不信任全盘托出,指挥官愤怒地指责他太不了解消防员。
紧接着提出叫消防员每个阀门转八千回的可怕要求,消防员二话不说就答应了。这一段戏能够很好地体现消防员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
相比于职业特点方面的火候欠缺,在刻画职业精神上火候算是十分充足的,甚至足过了头。
《烈火英雄》这部电影充斥着大量的致敬,几乎每三两分钟就得来段戏捧捧消防员。
譬如前面提到的老板隐瞒灾情这是为了托显消防员的职业精神,随后的技术人员贪生怕死也是为了托显消防员的职业精神,特勤一队用手机录遗言又是为了托显职业精神,郑志为救战友被烧死还是托显职业精神。
郑志之死已经有些刻意煽情之嫌了,而随后的一班长徐小斌被水淹死就完全是强行便当,到结局主黄晓明饰演的主角江立伟也不出所料地被烧死了。
有道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到江立伟死的时候这感情几乎就已经麻木了。
实际上,想要描绘某一种精神,或是刻画一个人的伟大,只需在关键处画龙点睛就足以深入人心,未必非得一刻不停地去强调。
像是《美丽人生》从开头到结尾充满欢声笑语,即便在再苦再惨的情况下也都是充满欢乐。
然而,当我们看到结局母子团聚露出幸福笑容的时候,我们会开心吗?
不,我们会为片中的父亲哭泣。这部电影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没营造过一个泪点,但观众人仍旧会潸然泪下;全片没一句台词夸赞过父亲, 但观众看完后都会感佩这个父亲的伟大。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好电影往往是通过实际的戏份表现来塑造人物、感动观众,而非一昧地用台词吹捧,用强行写几死个人的方式煽情。
相比之下,《烈火·英雄》的表现手法就略显拙劣了。
整部电影没完没了地表达消防员的吃苦耐劳不怕死,前两三分钟表达这个意思,后两三分钟又是这个意思,仿佛生怕观众记不住似得。
人物塑造
再来说说片中的两位主角。
1)江立伟
这个角色比较丰富,曾经是风风光光的消防队长,因为一次指挥失误被贬到郊区,同时还受到同事朋友的奚落。
接着又是手动转阀门、施计让小同志逃生、自己被烧死。
他在片中是真的有做许多实际事情的。只是黄晓明偶像包袱太重,演技又一般(虽然能看出他这次已经演得很卖力了),这个角色的魅力只被演出了七成。
2)马卫国
如果说江立伟和黄晓明是好角色摊上差演员,那么马卫国和杜江的情况又正好颠倒过来。
饰演马卫国的杜江,由于知名度没有黄晓明那么高,长得也是一本正经的,因此演员在形象气质上比黄晓明更适合演消防员。
然而他这个角色又成了问题。
一方面他因为江立伟指挥失误而耿耿于怀,但自己先是不听劝地让一群人爬梯子差点炸死全队,再是领着一群人扛水枪冲进火场,结果带子一断连队友带自己全被困在里头,为此还牺牲了一个小同志的命。
对于马卫国这个角色我就三个片段能留下印象:一是手机录遗言,二是吃鸡腿,三是和父亲敬礼。
手机录像这段比较老套,看了没啥感觉;吃鸡腿的时候不忘分一个给郑志的头盔吃,再配以一小段蒙太奇,表现效果颇佳;最后和父亲的敬礼,二人相顾无言,仅仅只是行了个军礼,但我看到这一幕的时候就被深深的打动了。
这就是返璞归真的表现,用最朴素的手法达到最感人的效果。
然而不论是录像还是鸡腿还是军礼,他能给人留下印象的三段戏全是情感类的,起到的都是煽情作用,却没有多少实际作用。
影片中他唯一有实际作用的就是开着卡车撞破一面墙,此外就没什么作用了。
相比于有实际作用但难以调动情感的江立伟,马建国又一次和他呈现相反趋势:感人却不实用。
江立伟和马卫国,二人各领一条线,他们之间的对手戏不多,主要是集中在二人的不和上。他们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呢?
无非是开头江立伟的指挥失误导致一个小同志战死。这个小同志死的有价值,他的死亡给剧情带来三大作用:
1.让江立伟英雄变狗熊;
2.让他患上见火就怕的心理创伤;
3.催生江、马二人的矛盾。
然而后续的剧情辜负了小同志之死换来的作用:
1.江立伟的狗熊形象只停留在挨骂上,挨马建国的骂这很正常,挨儿子同学的骂就太狗血了。
善良的父亲背黑锅,害得儿子在学校被别的同学嘲笑,这种套路已经满大街都是了,但若让我举例的话,除了近期上映的《银河补习班》,我一时半会还真想不出其他例子,因为这种套路根本无法给观众留下印象。
2.有心理创伤是好事,这样一来就增加了后期救火的难度,使电影更具戏剧冲突,提高可看性。然而,后面好像就没再提到心理创伤了。指挥官照样让他上前线,他在火场照样活蹦乱跳,心里创伤这个设定仿佛刚给出来就被吃掉了。
3. 两个主角相互产生矛盾,这也可以增加戏剧冲突,也能提升可看性。编剧对二人矛盾的待遇比上述的心理创伤好一点,起码没被忘掉。在评述展现矛盾的手法之前,我先给大家分享一个故事:
有只黄狗是军犬,因为年老多伤而退役。退役后它不愿意懒洋洋地待在饲养场,经常偷溜出来,去旧日的军营看看。有一天,它看到自己曾经居住的狗窝居然住进了一条新狗,是条年轻的黑色军犬。黑狗以为是外来入侵者,冲过来和黄狗打架。黑狗虽然比它年轻有力,但好在黄狗经验丰富,靠技巧咬伤黑狗。就在刚分出胜负的时候,那个曾经长期与黄狗搭档,如今却养新狗的士兵回来了,看到这一幕狠狠地用皮带抽黄狗,用脚踹它,把黄狗赶走。
到结尾,战斗打响了,敌人在战场上布下许多地雷,士兵和黑狗被困,正准备拼个鱼死网破的时候,从火光中冲出一个身影,正是黄狗。黄狗在战场上一路飞奔,替他们把战场上的地雷一个又一个的踩过去。当所有地雷爆炸的时候,黄狗也倒在了血泊中。士兵热泪盈眶地喊着“黄狐”(黄狗的名字),黑狗也感动地嗷呜一声。
这个故事叫《退役军犬黄狐》,是沈石溪所有小说当中我最早读的一篇。
在这个故事当中,黄色军犬与黑色军犬就像江立伟和马建国一样存在着矛盾。
然而军犬的故事当中矛盾派上了很大的用场,它为最后黄狗的牺牲、士兵与黑狗对它看法的转变埋下伏笔。
倘若一开始黑狗就跟黄狗非常和睦,那么最后黄狗牺牲,黑狗难过是很正常的。然而两条军犬相互不和,连士兵也曾打骂过黄狗,他们都对黄狗印象不佳,到最后黄狗的牺牲换来他们印象之转变,反而显得格外动人。
《烈火英雄》当中群众和马建国对江立伟就像士兵、黑狗对黄狗那样,印象同样不佳,江立伟最后也同样牺牲了,人们最后也同样认可他把他当做英雄,然而电影的效果呈现实在不佳。
江立伟和马建国的矛盾转眼就解决了,并没有像黄狗和黑狗那样持续很久并产生强烈的戏剧张力。《烈火英雄》里头两位主角的矛盾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江立伟挨他几句骂,骂完之后就没啥事了。他们的矛盾并没有给剧情带来增色添彩的效果。
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我给它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一样都打了四颗星。
虽然打分一样,但性质可大不相同:《哪吒之魔童降世》是货真价实的四颗星,多一颗嫌多少一颗嫌少。而《烈火英雄》不论导演还是编剧还是角色,整体水平顶多只能打三星。
注意,关键词不是“三星”而是“顶多”。
电影虽然对行业特点这种该祥写的写太少,对职业精神这种该略写的写太多,但普通观众并不会计较那么多电影技巧。它的情感渲染虽然很刻意,但对于许多观众而言,看到这些场景仍旧会被感动。
电影虽然没能详细地展现行业特点,却把这一行业当中最有卖点的部分搬上银幕。从那些实拍的大爆破,以及幕后特辑当中不难看出剧组对此片的用心与诚意。
《春光灿烂猪八戒》当中有这么一个场景:烧饼大叔一边和徒弟们讲述做饼要讲究信誉第一,对原料和水的把控非常严格,但自己又不小心把嫦娥的洗澡水拿来做饼。
当真相揭露后,正担心饼店的招牌要砸,谁知道顾客们就喜欢嫦娥,就喜欢吃仙女洗澡水做的饼。
看到他们一个个争相购买,徒弟二牛想起方才师傅还教导他们信誉第一,要严格把控原料,怎么现在用洗澡水做饼他还卖的这么起劲?二牛感到困惑,问他何故。
大叔笑道:“为什么非得信誉第一呀?你这就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了。只要顾客满意,他们愿意买我们的饼,那我们就要在所不惜。这就叫顾客至上。”
仙女的洗澡水虽然不新鲜,但是不妨碍凡间百姓热捧。
《烈火英雄》的艺术手法虽然平庸,但作为商业电影,他场面够大;作为催泪电影,也确实做到了感人。尽管我看的是点映场,但完全能够预计等到电影正式上映后,准会有大批观众在朋友圈里含泪晒票根,并配以文字“向消防英雄致敬!”
既然一切都达到了自己预期的效果,那么从某个角度上说也算是一种成功。因此,这部电影我又额外赠送了一颗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