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在今天相当于省一级的区域内,设布政使,负责这一区域的民政等行政事务;设按察使,负责这一区域的司法审判和监督下级官员;设都指挥使司,负责这一区域的军事工作。这三个机构,被称为“三司”。

如果让我们去选择,这三个机构,哪个能够代指这个省级机构?布政使最合适。后两个都是一方面工作,不够全面。

但在明朝的边疆地区,由于与蒙古各部落的长期对峙,都司所负责的军事工作,往往成为全部工作。

在明代,往往布政使成为一省级机构的代指。此时,今山东地区属于内地,基本无战事,设置府州县。

而辽东地区,面对着蒙古部落和女真人,属于边疆地区,全部设置了都司卫所。那么,问题就来了,从明代永乐朝开始,直到1600年以后努尔哈赤兴起前,辽东虽有战事,基本维持稳定局面。

承平日久,辽东都司卫所的军事功能会逐渐弱化。民政和民事纠纷等功能凸显。

明朝末年山东有多少个县(明代的山东有多大面积)(1)

明代的辽东

这些功能让谁承接呢?明代辽东地区西接北直隶,为京师所在,本来保障京师,就任务繁多,不合适。

明朝末年山东有多少个县(明代的山东有多大面积)(2)

明京师

辽东地区隔海相望是山东,自然由山东承接最合适。朝廷也确实是这样做的。户口统计和税收由山东布政使负责,民事等纠纷由和案件山东按察使派出官员负责。

基于此,在清代人编的《明史》中,将辽东归在山东布政使之下。中国历史地图集也是这样标的。

明朝末年山东有多少个县(明代的山东有多大面积)(3)

中国历史地图集

但后来的研究人员也在争论,辽东地区,不应该划分到布政使里面来。

对于这个问题,个人觉得,还得从清人编明史考虑。清朝起源于女真人,就在辽东。

如果把辽东地区列入到行政序列,即可象征清朝的祖先,在行政上就已经占据明朝的一角,后来取而代之,那是顺其自然。

只做推想,欢迎高人指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