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1)

清袁耀《山雨欲来图》为四景山水之一,所描绘的是盛夏季节山雨欲来时的山中田园景色本幅自题“山雨欲来风满楼,袁耀拟意。”

钤“袁耀之印”、“昭道氏”印2方。绢本,设色,纵194.7 cm,横116.8cm

图中描绘一兀立的奇峰,峰上崖边生长着许多大树,从主峰右侧平川中,一河流蜿蜒而来,在一奇石后化为瀑布直泻谷底。楼阁上桌凳榻屏,倚栏人物,庭院中大树葱郁,浓荫遮蔽。

画中描绘的所有景物,都被画家统一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主题之中,浓云密布,似迅猛涌来,整个画面都被笼罩在强烈的风雨即作的紧张气氛中。画作立意高远,绘画手法严谨,风格细腻,当为袁耀真迹无疑。

此幅取唐代人诗许浑《咸阳城东楼》诗意,原诗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溪云初起日阁陈,山雨欲来风满楼。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画面描绘暴雨来临前乌云狂风之下的建筑。黑沉沉的浓云正滚滚而来,弓曲的树木、低伏的庄稼、飘摇的小舟、逆风而行的农夫以及状貌扭曲、高耸危人的山岩都为画面增添了戏剧性的紧张情节和内在张力。风本无形,但画家创造性地用富于动感的笔调将闲雅剔透的静态楼阁穿插在充满动感的山水中,构成画面的诸多元素对比呼应而又谐调冲和,在动静之间达到平衡。

袁耀(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18世纪初期),字昭道,袁江之子,生平资料很少,《画人补遗》一书中称其“山水楼阁尚能守家法”。擅界画,风格与其父极为近似。有《观瀑图》、《秋江楼观图》、《阿房宫图》、《骊山避暑十二景图》等作品存世。

袁耀绘画作品欣赏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2)

【名称】清 袁耀 巫峡秋涛图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墨笔,纵173.5厘米,横97.5厘米,首都博物馆藏。

此图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巫峡秋景山水壮观景色。图中楼阁以界画为之,工整秀丽。山石用小斧劈皴,画法精工。水墨滋润,浓淡乾湿极富变化。构图繁复,景观开阔。右上自识“巫峡秋涛。时乙丑小春邗上袁耀画”。钤“袁耀”白文方印,“昭道”朱文方印。另钤鉴藏印两方。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3)

【名称】清 袁耀 蓬莱仙境图

【年代】清代

【简介】绢本设色,纵266.2厘米,横163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袁耀一幅优秀的山水界画作品。画家以宽阔的胸怀和超越的想象力,描绘出山川湖海吞吐日月的宏伟场面和壮丽景象。章法曲折有致,气势翻江倒海,令观者惊心动魄。画面上远近山峦,兀立隐现,在云烟幻灭之中宛如仙境。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4)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5)

【名称】清 袁耀 九成宫图十二屏

【年代】清代

【简介】《九成宫图》轴,清,袁耀绘,绢本,设色,223×720cm×12。1763年作。

钤印:袁耀之印、昭道氏。款识:拟九成宫意。时癸未春,上袁耀。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6)

【名称】清 袁耀 九成宫图

【年代】清代

【简介】《九成宫图》轴,清,袁耀绘,绢本,设色,纵189.7cm,横230.7cm。故宫博物院。

本幅自题:“九成宫,甲午清冬邗上袁耀画。”钤“袁耀之印”、“昭道氏”印2方。 此幅以对角构图为主,建筑在画面中所占比重不大,但作者有意将建筑物安排在观者的视觉中心,使其在山重水复的背景中颇为醒目。著名诗人杜甫曾有咏《九成宫》诗,袁耀即根据诗意想象而画成此图。袁氏父子所画的历代宫阙虽然各有典故,但样式大多雷同,富有装饰趣味而无明显的时代特征,画中人物的服饰也是如此,虽为古装却非唐非宋。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7)

[清] 袁耀 扬州四景(之一) 册页 57×66.1cm 绢本设色 1778年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春台明月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8)

[清] 袁耀 扬州四景(之二) 册页 57×66.1cm 绢本设色 1778年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平流涌瀑。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9)

[清] 袁耀 扬州四景(之三) 册页 57×66.1cm 绢本设色 1778年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万松叠翠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10)

[清] 袁耀 扬州四景(之四) 册页 57×66.1cm 绢本设色 1778年 故宫博物院藏

款识:平岗艳雪。戊戌仲夏,邗上袁耀画。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11)

山水图(之 一)-袁耀

山雨欲来风满楼打三个数字(山雨欲来风满楼)(12)

山水图(之二)-袁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