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先生对中国的贡献:

一、对封建礼教的鞭策,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1917年,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指出隐藏在封建仁义道德后面全是“吃人”二字。

那些吃人的人“话中全是毒,笑中全是刀。”这是对封建礼教的一次无情的鞭策,这篇小说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二、揭出底层人民思想的病痛,让他们在沉睡中苏醒。

鲁迅的小说主要描写底层人民的日常生活状况和精神状况。像他笔下的华老栓、阿Q、祥林嫂、爱姑这样一些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们。按理说是最需要国人的同情和怜悯,关心和爱护的。

但在那样一个病态的社会中,人们给予他们的却是侮辱和歧视,冷漠和冷酷。他们生活在无爱的人间,深受生活的折磨,对自己的命运采取一种冷漠旁观甚至欣赏的态度,并通过欺辱比自己更弱小的人来宣泄自己受压迫,受欺辱时的郁积怨愤之气。

三、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开辟了道路。

新文化运动所传达的自由、民主、反抗传统权威的思想,激发了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的爱国救国热情,从根本上为青年运动奠定了基础。青年运动后,很多知识分子和工人都开始纷纷投入革命,革命情绪空前高涨,中国共产党正好借着这个风潮,团结工人阶级的力量,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残酷斗争。

四、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新文化运动提倡的白话文,能够很快被普通民众所接受。使中国共产党的在文化宣传方面少了很多障碍。能够使军民更好的团结一致,共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到底。在以后的时期,很多非常接地气的文学作品也应运而生,如曹禺的话剧《雷雨》,反映了封建家庭的腐朽给女人造成的灾难。

解放战争前夕的话剧《白毛女》,讲述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而共产党让鬼变成人”的故事。这些非常深入人心的作品都是建立在白话文的基础上的

关于鲁迅你是怎么看的呢

关于鲁迅的贡献(关于鲁迅的贡献)(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