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郭沫若在观看绍剧《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即兴创作了一首七律,借题发挥地表达了对“修正主义”思潮的批判。

毛主席看到郭沫若的诗作以后,作了一首《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纠正了郭沫若在诗中的一些“偏激”的看法。

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诗翻译(郭沫若作诗评三打白骨精)(1)

这两首诗的问世,都是从《西游记》的故事中得到了灵感。“三打白骨精”的故事在中国民间流传千年,这个故事情节曲折,发人深省,毛主席“和诗”的最后一联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西游记》的经典故事家喻户晓,郭沫若是一代文豪,他在少年时代肯定早已经读到过这些故事,那么他为什么69岁高龄重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时,还能生出这么大的火气来?

另外,郭沫若和毛方席诗中提到的“唐僧”,到底又是一类什么样的人呢?这件事情还得从派江绍剧团从排折子戏《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说起。

一、两首诗的大意

1961年,浙江绍剧团的《三打白骨精》在北京演出,因为改编得当,所以在北京引发了一场轰动。当时这个剧团里饰演孙悟空的人叫六龄童,即六小龄童章金莱的父亲章宗义。

绍剧版的《三打白骨精》在台词和表演上做了细化处理,极大地丰富了孙悟空这个角色,让故事变得比从前更加感人,因此戏中的爱恨也来得格外强烈。

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诗翻译(郭沫若作诗评三打白骨精)(2)

周总理看过这出戏后,马上把他推荐给毛主席、董必武等人。郭沫若当时是中科院院长,他自己一个人跑去看好几遍还觉得不过瘾,又邀请剧团到院里去做专场演出。

演出结束,郭沫若马上写了一首《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其文如下: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

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

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郭沫若写这首诗目的很简单,就是要骂唐僧,借机讽刺“修正主义”分子,所以这诗首写得可以说是“毫无技术含量”。

诗歌大意就是说,唐僧连人和妖怪都分不清,对敌人仁慈,对自己人刁难。他在那儿念了一万遍紧箍咒,白骨精连着脱逃了三回,又去别的地方制造了累累血案。

我看这个唐僧就活该让人千刀万剐,孙大圣哪怕只是拔一根猴毛去救他都亏本了。幸好最后他及时得到了教育,猪八戒看上去都比他聪明一点点。

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诗翻译(郭沫若作诗评三打白骨精)(3)

毛主席读到郭沫若的诗以后,提笔写了一首“和诗”,无论是从见识上还是从诗意上,都完胜前者,毛主席诗云: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诗歌大意是:自从大地上掀起了这一场革命的风暴,就时常有白骨精吃人的事情发生。像唐僧这样愚昧的人,还是可以教育好的。但是放任妖怪不管,必定会酿成灾难。

火眼金睛的孙悟空奋力挥起了金箍棒,宇宙天地间的尘埃一下子就被扫除干净了。我们如今之所以要热烈欢呼孙大圣,只是因为白骨精又驾着妖雾重来了。

诗中“白骨精”指的就是“修正主义”,而唐僧则是可以被教育好的“骑墙派”和“好好先生”。“孙大圣”就是指头脑清醒,意志坚定的革命群众。

二、两首诗中不同的看法

从这两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出,郭沫若和毛主席两人对待“中间派”态度的不同。

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诗翻译(郭沫若作诗评三打白骨精)(4)

郭沫若当时已经年近七旬了,还是一个火暴脾气,看不得唐僧这样的“老好人”,其实他的看法和我们很多平常人是一样的。

因为以“上帝视角”去看“三打白骨精”,观众先于戏中的唐僧知道了真相。当大家发现唐僧一直在被欺骗,一直受到蒙蔽,甚至反过来对着孙悟空念紧箍咒的时候,怒火就到达了顶峰。

唐僧这种行为,按我们如今网络最时髦的说法就叫做“猪队友”。这种“猪队友”的存在,有时候比反派还要让人生气。

但是话又说回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上帝视角”的。所以总有人会受到一时的蒙蔽与欺骗,把这些受骗的群众直接“开除”出革命的队伍,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

剧中的唐僧被骗,经历了磨难以后,终于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现实中的群众被骗后,我们可以用“教育”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革命不能直接革掉“中间派”的命,这样会把自己的队伍越革越小,“中间派”其实是可以争取过来的。

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诗翻译(郭沫若作诗评三打白骨精)(5)

毛主席在自己的文选里面,开卷就提到了这个问题,即“谁是敌人,谁是朋友”?只有先分清敌我,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人,才能干好革命工作。

比如唐僧,他只是为人教条、古板,只肯相信自己眼前看到的。他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不懂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只知道不许孙悟空杀生,也不管妖怪要吃人。

但是唐僧的本质其实并不坏,并不是天然地站在白骨精那一方的坏人。所以经过一番磨难之后,他还是懂得了好坏。

另外,孙悟空要想修成正果,最后还是要靠唐僧带队去西天取经的。因此我们不能因为感觉他太蠢,就放任他被白骨精吃掉,直接让取经的事业半途而废。

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诗翻译(郭沫若作诗评三打白骨精)(6)

所以面对“修正主义”的白骨精时,我们要做的不是对唐僧这种“猪队友”撒气,而是通过教育把他引上正道。再集中清醒的革命群众,去扫清前途中的障碍。

结语

郭沫若只是看了一出戏,就把唐僧骂得连猪都不如了。事实上,《三打白骨精》里的猪八戒也没有识破白骨精的真身,一直惦记着白面馒头和美女的猪八戒,也只是“看着聪明”而已。

最后真相大白了,猪八戒还会给自己找台阶下,他说自己鼻子太长,所以闻不出妖味来。唐僧是个老实和尚,他不会找借口,于是就被郭沫若骂了可见郭沫若有点欺负老实人。

话说郭沫若从年轻时起就很“毒舌”,他在创造社的时候,曾经写文章纠正鲁迅的错别字,骂鲁迅是“前清余孽”加“衣冠禽兽”,气得鲁迅心态爆炸。

没想到活到古稀之年,郭沫若的火气还那么大。唐僧本来就是一个脓包,挨郭沫若几句骂就很平常了。不过从这件事也可以看出来,郭沫若和毛主席之间境界的差距。

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诗翻译(郭沫若作诗评三打白骨精)(7)

其实1961年看这出戏以后写诗的并不止郭沫若和毛主席两人,董必武也写了一首诗,同样是谴责唐僧,歌颂孙悟空的。只是情绪表达没有郭沫若那么偏激,所以这里就不讨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