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三打祝家庄

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名著的纠结就在于此。概括说来就是:你在看名著,还是在看自己?

如《水浒传》中的“宋公明三打祝家庄”,不同的人看过后,结论断不会相同。我们先来简单回顾下过程。

杨雄杀掉潘巧云后,石秀便提议入伙梁山,恰好此刻时迁暗藏在周围,听闻后便也加入了。于是三人路过祝家庄时,由于时迁偷了人家的打鸣公鸡,引发冲突。

时迁被活捉,杨雄和石秀先托李应斡旋,遭祝家庄拒绝,双方动武,李应受伤。杨雄和石秀只得来到梁山。晁盖怒了,认为这三人打着梁山旗号,偷鸡摸狗给梁山抹黑,要先杀杨雄和石秀,再发兵教训祝家庄。

宋江、吴用、戴宗等好汉劝解,救下了杨雄和石秀。于是宋江带队,来讨伐祝家庄。结果第一仗就吃了大亏,由于人生地不熟,宋江都差点丧命,亏得石秀探来了底细,救走了宋江等梁山人马。

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在哪里(三打祝家庄到底好在哪儿)(1)

宋江便又联络李应,虽未能如愿,却也探听到了一些底细,比如栾廷玉和扈三娘都很牛。果真二打祝家庄时,扈三娘就活捉王英等好汉,并追杀宋江,亏得林冲赶来,救下宋江活捉了扈三娘。

宋江连打了两次都败了,正窝火间吴用来了,告知孙立等几位好汉投奔了梁山。由于孙立跟栾廷玉是师兄弟,孙立带着人,已经卧底祝家庄了。

就这样宋江三打祝家庄,跟孙立里应外合,不但荡平了祝家庄,李逵还不顾军令,把扈三娘全家杀掉,吴用又用计谋,将李应全家骗上梁山。由此,祝家庄、李家庄和扈家庄,都被灭掉,宋江大获全胜。

如今的问题是,我们从“三打祝家庄”中,都看到了什么?换句话说就是,“三打祝家庄”到底好在哪儿?

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在哪里(三打祝家庄到底好在哪儿)(2)

二、好在出了个扈三娘

笔者的看法,恐怕能代表大部分人,好就好在“出了个扈三娘”!你一百个大老爷们专门耍酷,摆pose,也比不过扈三娘,哪怕是“无意路过”一次。

这真没办法,物以稀为贵!水浒江湖几乎清一色的男性,自然出现一位女性,就必会引发最热切的关注。更何况扈三娘,不仅漂亮,而且太漂亮,竟然被宋江安排,嫁给了龌龊渣男王英……

只这一个安排,就让“宋江三打祝家庄娘”成了经久不息的热点。以至于如今的许多水浒迷,都热衷于讨论,扈三娘到底嫁给谁好?有人说这是“吃饱撑的”,但笔者却认为,这是对美好的追求和向往。

由扈三娘这一个点,就引发出来了许多条线,还如宋江为啥不自己娶了,非要认扈三娘当干妹妹?

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在哪里(三打祝家庄到底好在哪儿)(3)

笔者的答案是:扈三娘全家被杀,自己成战利品,在这种情况下,宋江认扈三娘为义妹,就代表着能当扈三娘的家——长兄为父吗。那么扈家庄的财产,是不是就这样巧妙转化为梁山资产了,当然这功劳是人家宋江的!

不信?看李家庄的扑天雕李应,就因他是带资入伙,上了梁山后虽没啥功劳。可最终排位,却压过了鲁智深和武松。扈三娘就惨了,直接落入地煞,还带资入伙?对不起,你扈家庄的资产,跟你扈三娘无关,是你义兄宋江的!

由这条线,就又拉出一条新线:李逵果真是抗命,私自杀掉扈三娘全家吗?

再由这条新线,还能拉出:李逵为啥严禁宋江近女色呢?

如此一环扣一环,是不是还能拉出更多的线来?瞅瞅,一个扈三娘,就能形成这么多热点。如今问一句,施老爷子牛不牛?这《水浒传》写得妙不妙?“三打祝家庄”好不好?真是不服不行!

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在哪里(三打祝家庄到底好在哪儿)(4)

三、好在人物的碰撞

舍掉扈三娘,显然引人瞩目的还有孙立,他跟栾廷玉是师兄弟,且栾廷玉对他还那么亲热和信任,结果孙立却坑惨了人家。这可是一对师兄弟啊,在过去等同于手足的。

故而,为何孙立武功那么高,能战平呼延灼,却被打压入地煞?人品成问题!连师兄弟都敢卖,他还有啥不敢的?盗亦有道,江湖更看中“义气”。

跟孙立对应的是石秀,本来宋江和吴用,打下祝家庄后便商议,“要把这祝家庄村坊洗荡了”。石秀连忙劝阻:“也有此善心良民在内,亦不可屈坏了好人。”

由此,祝家庄的百姓,这才逃过被宋江屠杀的命运,而宋江却立刻换了副面孔,开始做好人了,他下令:“所有各家,赐粮米一担,以表人心。”

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在哪里(三打祝家庄到底好在哪儿)(5)

这个碰撞同样也精彩。石秀的真善和宋江的伪善,足能让人一面感动不已,一面又不寒而栗。而《水浒传》却不露声色,用“三打祝家庄”就完成了,对梁山好汉和宋江的解构,阐述出了所谓好汉的本质。

所以,谁说施老爷子是在用《水浒传》,给强盗们著书立说?

“江湖”就在那,一眼看去,不见其深,唯能看到自己的水中影。因此笔者一开篇就强调,是读《水浒传》,还是在读我们自己?反正笔者读了好多遍,却依然说不清楚。

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在哪里(三打祝家庄到底好在哪儿)(6)

四、毛主席的点评,太长见识

读名著,笔者喜欢跟着巨人脚步。而《水浒传》中的“三打祝家庄”,咱毛主席就给予过点评,我们先来看看他老人家是如何说的:

《水浒传》上宋江三打祝家庄,两次都因情况不明,方法不对,打了败仗。后来改变方法,从调查情形入手,于是熟悉了盘陀路,拆散了李家庄、扈家庄和祝家庄的联盟,并且布置了藏在敌人营盘里的伏兵,用了和外国故事中所说木马计相像的方法,第三次就打了胜仗。《水浒传》上有很多唯物辩证法的事例,这个三打祝家庄,算是最好的一个。

其一:高度高。当绝大多数人,还纠结于三打祝家庄的过程和人物命运时,他老人家的眼光却超越于此,俯视而来。

都说“功夫在诗外”,这句点评便是如此。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从唯物辩证法的高度,说出了到底好在哪儿。

三打祝家庄的祝家庄在哪里(三打祝家庄到底好在哪儿)(7)

其二:接地气。具体来言,就是有现实意义。所谓,变则通,宋江三打祝家庄,就是一个根据具体情况,不断调整改变的过程。

对比晁盖攻打曾头市你就会发现,有了问题和困难并不可怕,就怕不做具体调查和分析,非要去蛮干。晁盖为何中箭?就因他不加分析听从了两位和尚的话,不调查,不听林冲劝谏,结果中了对方的计谋,被射杀。

故而毛主席对“三打祝家庄”的点评,是既有高度,又接地气。只有高度却不接地气,是空中楼阁。只接地气而没有高度,属于一叶障目,因此才说“太长见识”了。

这其实,就是跟着巨人读书的最大好处,能让我们跳出“是在看名著,还是在看自己”的这个怪圈,开阔眼界的同时,更能有所得、有所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