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看到某君将其妻发于朋友圈的诗作,截图发上头条。这是本人依原诗意思另写的一首打油诗,以求教于行家里手。

某君其妻诗:《伤感》文╱敏瑷

心慌意乱谁能懂,遥遥无期何时了。 潮起潮落太紧张,昼盼夜盼姗姗归。

2019.3.23

湘鄂湘沪依某君妻内容所写打油诗(简称原诗)

闻道郎君即时归,沐浴喷香细画眉。 三生石上观明月,望夫亭里逸思飞。 陌头杨柳自春色,延津渡口雨霏霏。 过尽千帆皆不是,露湿衣衫双泪垂。

七律《为条友湘鄂湘沪诗润色》(简称改诗)

文/老鹊

闻道郎君午夜归,喷香沐浴待闺闱。 三生石上求明月,初鼓床头学贵妃。 阡陌莺歌春艳艳,延津渡口雨霏霏。 千帆过尽皆无影,挥袖临窗老泪欷。

谢谢行家指点。改诗确有独到之处。首先将第二第三联改成了工整的对联,读来琅琅上口,使之更符合七律诗的规则。第二,将尾联引自古诗的原句“过尽千帆皆不是”,改为“千帆过尽皆无影”,摆脱了抄袭古诗的嫌疑。

本人写这个打油诗时是这样想的。1,追求内容的完整性。我从头至尾将诗解读一下。这是一首现实与想像交织的诗歌。首联,丈夫离家已有多时,或半年,或三五载。女主听到丈夫今晚将要回家的消息,十分兴奋,梳妆以待。第二联,之后又回忆起过往的生活,初恋时的羞涩,情定终身时的海誓山盟“三生石上对明月立誓”,远离与重会的祈盼与激情,林林总总,点点滴滴皆呈现眼前,所谓“逸思飞”是也。第三联,写女主出门登高,延颈企盼的急切心情。一会望望门前大路,大路尽头却只见杨柳郁郁葱葱;一会又回过头来,看看后街的码头,看丈夫是否下船从码头走来。渡口却掩映在烟雨迷茫中。这霏霏细雨,不正暗示女主此时的心境吗?所谓情景交融者。尾联,久等不归,女主在担心丈夫的安危,更担心……回家站在露台,好久好久,雾湿衣衫全然不知。心痛如绞,不免泪涕双流。2,尽量符合格律诗的要求,如押韵,平仄,对仗。但更应追求诗的意境,绝不舍本求末,为了形式而舍弃意境。如第三联对仗不工整,“自春色”与“雨霏霏”没对好。“自春色”改为“春艳艳”,对仗工整了,我认为损伤了诗的意境。“自春色”是拟人手法,反衬人虽有情春色无情的无奈,有“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的意境。为了意境,只能忍痛割爱,不再顾及对仗要求了。3,导入古诗创设的美好意境,使之体现诗歌的厚重文化感。如“陌头杨柳”,意境导自“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此时的女主也许有些悔意吧,当时为何不留住他呢?4.古言“诗言志”,意思表达清楚即可。直白也有好诗,但诗作更多的是通过意象表情达意,讲究的是含蓄。有人评论说,这个打油诗写了这么多,还不如隔壁大嫂的话简单明了:“老公几点回家,我洗澡了等你。”这就没有诗味了。如果更直接说“老公什么时候回来啪啪?”那就只剩下肉欲了。

最后和条友老鹊探讨,改诗第二联“求明月”用一“求”字,不敢苟同。“初鼓床头学贵妃”,不知出于何典,有什么意味,贴切此情此景吗?还请指点。第三联的改动,上面已说明,我就不再赘述了。尾联“老泪欷”,用词欠妥。一“老”字,似乎写老夫老妻,有点不符合原作本意了。整个改诗我觉得有损原诗意思的完整性。老鹊诗歌造诣颇深,深感佩服,但太执着于形式了。我喜欢宽松一点,自由发挥。原作我只说是顺口溜,打油诗,不敢称为“七律”,因为存在诸多缺憾,算不上诗,更称不上好诗。自娱自乐而已。

听鸟的七律诗歌 与条友老鹊探讨诗歌(1)

听鸟的七律诗歌 与条友老鹊探讨诗歌(2)

听鸟的七律诗歌 与条友老鹊探讨诗歌(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