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贾樟柯带着自己的处女作电影《小武》,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大放异彩后。

28岁的他,成功以局外人的身份,挤进了第六代导演的阵营。

之后数年,天分与影像让贾樟柯成为文艺青年最热衷的一方净土。

他用自己小众、偏执、隐晦难懂、不受待见的方式,拍出了《站台》《三峡好人》《天注定》《江湖儿女》以及这部——

《山河故人》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

故事要从一段三角恋开始。

1999年,临汾县。

晋生喜欢涛,梁子也喜欢涛,涛夹在这两个男人之间,犹豫不决。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2)

产生了一个问题。

涛对晋生说:这是几何问题还是代数问题?

晋生说:是三角问题。

终于他们三个人的感情在一场蹦迪舞会后彻底决裂了。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3)

涛选择了晋生,梁子背着行囊远走他乡,并撂下一句狠话:再也不会回来了。

2014年。

梁子背着行囊,带着老婆和孩子,回到了临汾。

长年累月的井下挖煤工作让他身患绝症。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4)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5)

晋生和涛也离了婚,儿子到乐判给了晋生,他带着儿子去了上海。

父亲的葬礼上,涛接回了前来参加葬礼的儿子到乐。

葬礼结束后,这对久违了母子,吃了一顿饺子,做了一趟缓慢绿皮火车,涛送给儿子一串钥匙,便又再次分离。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6)

2025年。

儿子到乐跟随父亲来到了澳大利亚。

儿子到乐丧失了母语,也遗忘了母亲,每天用英文与操着山西话的父亲晋生,吵架、顶撞…

他与教中文的老师发生了一场禁忌之恋。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7)

他想不起母亲的样子,望着身上的钥匙,只记得母亲叫涛,波涛的意思。

《山河故人》的叙事结构选取了1999年、2014年、2025年三个时间点,讲述主角张晋生、沈涛、梁子等人或因为感情、或为了生活,彼此由相聚到最终离别的故事。

而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被网友评为“最难看懂的贾樟柯的电影”。

从电影中的三种画幅、三个时间、三角恋,就可以看出。

这种极具连续性的结构框架紧紧的镶嵌在电影中,却又不断分离与解构。

代表的是一种回应。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8)

因为似乎每个人都在回应过去,回应当下,回应未来。

这是无法回避与分割的。

有人说:贾樟柯是个装B的导演。

在《山河故人》中加入了诸多毫无关联的“闲笔”、刻意的留白、混乱的隐喻…

让许多人觉得是故弄玄虚、矫揉做作。

但正是这些碎片拼贴在一起,却让我切实感受到了山河、故人。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9)

电影通过三个时间节点与三种画幅变化,将其划分开,分别代表着过去、现在、未来。

同时也象征着晋生,涛,梁子三个人的自我分裂与再生。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0)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1)

当然,你可以说这是贾樟柯的幻想,或者过分解读。

但无可否认的是,人生最终都要历经这三个阶段,落套在每个人身上都必须承住。

这种时代与社会的变革,无时无刻影响着我们主动或被迫的转变,从电影中的大哥大到智能手机、桑塔纳到奥迪、山西临汾到澳大利亚…

生命的旅程当中,我们的人生往往会跟随时代的变迁而感概到沧海桑田。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2)

放在电影的层面重了些,却能够在时代与个人的共同主题上,产生共鸣。

许多人觉得从这部《山河故人》开始,贾樟柯变了,原因是没有《小武》、《三峡好人》那种将镜头完全聚焦在县城上。

而是增添了更多超现实意象、未来的探索、剧情的留白。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3)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4)

的确如此。

对于贾樟柯的作品,隐喻符号是贯穿在他的电影中的必要元素,有意义的、无意义的都有。

背关刀的少年、路边烧纸祭奠的人、破冰的炸药、坠毁的飞机、狗的寿命、笼中的老虎、缓慢的火车、儿子的名字、DV质感的影像、涛父亲死亡旁的僧人...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5)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6)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7)

他把这些处理的并不细腻,带有一种野蛮生长的意味。

是三个时代进程中背后的隐喻 ,也是社会变迁中的众生相。

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也有一种巨大、不可抵抗,连根拔起的孤独感。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8)

贾樟柯说:背关刀的少年是他在现实所见到的,这种感觉就像关公在流浪一样。

梁子狼狈的回到家乡用砖头砸开家门的锁。

涛的父亲在异乡独自一人的死亡。

这是在山川河流、城市乡镇外给他们中注入的一种“无根”的孤独感。

他们在反衬着时代的宽广无情,又在山河楼木下显得渺小不堪。

贾樟柯的电影母体是中国,不是汾阳。

汾阳是电影中被梁子丢上屋顶的钥匙,是涛给予儿子的那串钥匙。

而中国是那把可以被打开的锁。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19)

有一位影评人说:贾樟柯的作品是介于鲜艳和黑白之间的,是灰色的。

而《山河故人》也正是被这灰色所笼罩的,可以透过这灰色依稀朦胧地望到事物本质。

许多人认为贾樟柯电影中堆砌的符号意象是更为世俗的一种障眼法,就是胡乱叠加,让一些自以为是的文艺青年的爽到高潮。

连贾樟柯都戏谑的说:我都没想到这么多隐喻与解读。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20)

但,类似的话,姜文、张艺谋、冯小刚、诺兰都说过。

这不矛盾,在于你怎么看矛盾。

除掉这些隐喻,离合才是电影的主线,片中,“离别”的场景随处可见。

无论是好友为争夺爱人反目、夫妻彼此感情失和而离婚,还是年迈的老父亲突然因病逝世、亲生骨肉远走他乡,小人物的悲欢离合,都能够引发观众共鸣。

电影中有这么一句话: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

这是关于《山河故人》的阐释。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21)

电影的结尾处,年老的涛,独自一人在贫瘠的雪地上跟随着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

任由寒冷侵袭,任由岁月洗礼,她依旧是哪个爱跳舞爱微笑的女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山河故人,是时间无法摧毁的。

山河故人:山河,还是记忆里的山河;故人,让我们以笑容和眼泪作别。

15分钟看懂这部电影(这部关于三的电影)(22)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