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记者从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管理分局获悉,50台引入自组网技术的智能红外相机已于近日在成都片区投入使用。

“此次试点安装的红外相机首次使用了远程自组网和传输技术,可以实现野外红外相机影像数据实时无线传输制的预期目标。”成都熊猫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虽然近年来已大量布设各类红外设备辅助巡护工作,但红外影像、照片等仍然需要定期前往其所在点位取回,往往在数月后,才能得以见到野生动物的活动影像,“以后就能第一时间掌握珍稀野生动物种群的影像资料了”。

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动物(50台智能红外相机传回首批野生动物影像资料)(1)

目前,首批具备远程无线传输的智能红外相机成功传回了第一批野生动物数据,让大家得以第一时间领略到海拔2800米的大熊猫栖息地初雪下羚牛的伟岸身姿,以及穿梭于密林之中的小熊猫、豹猫、刺猬、林麝等野生动物。

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动物(50台智能红外相机传回首批野生动物影像资料)(2)

如何野外保持长时间续航也是此次相机的重要研究方向。这批智能红外相机还引入太阳能补充供电和电源管理技术,解决了相机长期待机电能不足问题,运用嵌入式技术实现了相机低功耗拍摄与目标检测。

红外相机拍到的野生动物(50台智能红外相机传回首批野生动物影像资料)(3)

“本次红外相机组网和影像数据远程无线传输为经济、准确、及时的物种监测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成都熊猫分局相关负责人说,将继续加快智慧监测体系完善,推动监测巡护智慧化建设,为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的空天地一体化智能监测打下坚实基础。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李菲菲 责任编辑 何齐铁 实习编辑 卢娅芮 供图 成都熊猫分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