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理社工师教材哪科难度大(不理解什么是社会工作)(1)

篇篇讲考点,句句搂干货~~~

什么是社会工作?

很多考生在没有弄明白之前,便急于复习备考,将会走很多弯路,复习效果差。

对于已经从事社会工作的朋友来说,正确理解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有利于自身在职业生涯发展中快速进步和提升。

正确理解社会工作,需要注意有“专业社会工作”与“非专业社会工作”之分。

非专业的社会工作,是泛指所有与助人有关的行为和活动。比如:普通的社会工作,像大家熟悉的志愿者(义务工作者),他们在工作之余,利用业余时间,不以获得报酬为目的,从事一些助人的工作,这些都属于从宏观角度来说的普通社会工作。再比如,一些行政机关、社会团体中的正式工作人员,他们从社会福利、助人解困、落实政策等角度开展相关的助人工作,具有行政性和政治色彩的,这些属于从中观的角度来说的行政性的社会工作。然而,以上这些都不是专业社会工作,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畴,也不符合国家对社工师的考评要求

而专业的社会工作,之所以要强调“专业”二字,是因为对于广大考生来说,国家采用考试的方式来测查大家是否具有专业社会工作的水平。如果你具有了专业的水平,那么你不但能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从事好相关的社会工作,更能从微观的角度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创造实实在在的专业价值。

显然,微观角度更强调专业理论与专业方法的应用,以及专业活动的组织与实施。在宏观、中观和微观的交织状态下,微观角度的社会工作将显得更具体、更细致、更显针对性。考试中,“微观、中观、宏观”这本身就是社工师考生应该掌握的一个重要考点。

考生备考之前,必须从专业的角度去理解社会工作的含义,即什么是专业的社会工作?

用三个关键词:合情、合理、合法,即可理解到位,也就是说,如果你在工作中能真正做到合情合理合法,即体现了专业的素养和能力,你就是专业的。

合情:强调本土化。

“情”——内指情理,外指情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理和认知,不同的环境会对人的行为有不同的影响,而一个人的认知与行为以及周围的环境相互交织、相互作用。专业的社会工作强调“人在情境中”的分析和解决问题视角,从错中复杂的关系和矛盾中产生解决思路。

合理:强调专业化。

专业的理论、方法和专业的活动,这一点,也是专业的社会工作与非专业的社会工作本质的区别所在,而考试也是考大家对专业理论、方法的掌握。

合法:强调职业化。

职业,基本的理解有两个含义,一个是吃饭的饭碗,或者说是你养家糊口的工作;另一个是对一个人的素养和能力的评价。比如说一个人做事很职业,意思就是说这个人做事有条理、有章法、有程序——很专业。那么,无论是工作本身还是素养与能力,要达到专业社会工作者的水准,最基本的要具备准确的专业价值观和专业伦理,否则即便你掌握了理论和方法,那么在具体应用时也会跑偏,或者说考试答题时很难拿分。

总结一下,专业的社会工作就是强调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等特征,从业者必须具有专业的价值观和专业的伦理,在合情合理合法的框架下,以专业的理论为依据,采用正确的方法,通过组织专业的助人活动来解决社会问题、完成助人工作。

讲到这里,新的问题又来啦!社工师报考时,要求考生具有一定年限的“从事社会工作经验”,很多考生不知道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该怎么办?

我们下一篇再说。

【本文的考点提示——考生复习中应重点掌握】

1、微观、中观和宏观的社会工作视角。

2、社会工作的分类:专业社会工作、普通社会工作、行政性社会工作。

3、专业社会工作的特征:专业化、职业化、本土化。

4、社会工作中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核心视角:人在情境中。

5、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具备专业价值观、伦理。

【结束语】如果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个“关注”——拨开迷雾——考试有思路!

文/张力权(权叔)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考评员,十六年职业资格认证应试一线指导经验。本文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