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串门有许多话题,现在怎么串门每个人都清楚,怎么得了一个“累”字说清楚了即使每周由单休变成了双休,节假日放长假,大多数人还是局限于自我圈子当中觉得六、七时年代的串门最纯真、最纯朴,从母亲带我去几个朋友家串门就体会到了,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四十年代妈妈的生活?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四十年代妈妈的生活(七十年代母亲带我去串门)

四十年代妈妈的生活

说起串门有许多话题,现在怎么串门每个人都清楚,怎么得了一个“累”字说清楚了。即使每周由单休变成了双休,节假日放长假,大多数人还是局限于自我圈子当中。觉得六、七时年代的串门最纯真、最纯朴,从母亲带我去几个朋友家串门就体会到了。

六、七十年代,我们国家正处于计划经济时代,经济不发达,物品短缺,家家户户都不算富裕,对我家来说还可以的,父母是国营企业工人,孩子就两个,家庭负担比较轻,其码苞米面蒸的窝窝头没吃过,偶尔还能买点肉改善一下生活,节假日再包点饺子。尽管如此,我还是希望母亲领我到朋友家去串门,那样既可以吃点好的,还可以这玩玩,那玩玩,满足好奇心,我们家经常来往的有三家。

首先我最愿意去我的刘叔叔家,刘叔叔与我母亲是一个车间的,两家相处很好,我管刘叔叔爱人叫郝姨。他家住在城里北极街一趟平房区,离北山公园很近,乘公交车需一个半小时。他家旁边是肉联厂,山上有很多宰杀的牲畜毛皮、骨头,一到夏天气味难闻。逢年过节到刘叔叔家串门自然要带点礼物,因他家有老人,就少不了水果罐头和二盒糕点,要是赶上过年再加二瓶酒,那也是最高礼遇了。到了刘叔叔家,大人们自然是寒暄问暖唠家常,我则是被他家小女儿领着上山去玩。我最希望的是他家大哥哥把他珍藏的小人书拿给我看,他家小人书真是多,许多都是五十年代画册,经过文革时期能保存下来实属不易。在刘叔叔家每次去都必须吃饭,否则就不让你走,一直挽留,直到你说留下了才放手。那时吃饭不像现在很奢侈,一般四至六个菜就不错了,基本都是肉炒什么,蛋炒什么,那时候菜能见到肉蛋已很不容易了,买肉是需要购肉券的,每家每月是有定额的。刘叔叔也时常来我家串门,每次总能给我带点好吃的。我们两家关系一直相处到00年代,直到他们老了,走不动了。两家相处就是同志之间的感情交往,你来我往无利益所求,很单纯又很深厚如亲人般。

与我们家经常来往的还有姜哥哥一家。他与我母亲一个车间同一班组,比我大十余岁。我母亲工作没教过他,但他仍管我母亲叫师傅,经常来我家玩,帮我家干些力争活,有时还陪我父亲喝点小酒,他常说他之所以愿与我们家交往,就是感觉我们这家人单纯没啥说的。那期间他处了个女朋友,姓王挺好看的,梳俩大辫子,长得白白的。他经常带女朋友来我家串门,拿我父母当亲人当长辈交往。

姜哥哥调到别的单位时,与车间班组成员合影,前排右二为我姜哥哥

姜哥哥每年过年都上我家来拜年,他父母都知道一个单位有这么一家人对他儿子关心,所以两家大人处得也非常好,母亲也常带我去看望姜哥哥父母。姜哥哥父亲是本市某个木器厂领导,尽管他家住的是平房,但屋里铺的是地板,给我感觉很气派,还有沙发很舒适,吃饭时也是一大桌子菜,许多菜我都没吃过,所以我也愿意到姜哥哥家做客,吃得好还能长见识。

更重要的是姜哥哥知道我有集邮爱好,就把他从小集的邮票全给了我,很多都是五、六十年代的,不仅培养了我有个良好爱好,还让我从邮票上学到了不少知识,这可是不可多得的财富。在姜哥哥身上还发生了一件恋爱趣事,尽管我那时很小,但也明白了许多。有一次他女朋友到我家哭着对我母亲说,姜哥哥移情别恋了,那个人就是我母亲的一位女徒弟,她是从黑龙江阿城来吉林实习的,我管她叫陶姐,那年她好像二十一岁,她父亲是哈尔滨某个厂的领导。

陶姐与我们家人分别留影

陶姐她活泼可爱,穿着得体漂亮,自然就吸引了姜哥哥。好在我母亲及他父母劝说下,姜哥与陶姐最终没走到一起。那时也有两地分居的条件限制,要是如今就不知啥情况了。姜哥哥后来由于上班太远,就调到他家附近的一家市建筑公司保卫处上班了,结婚后生了一双儿女,即使这样,每年还会领妻儿老小给我父母拜年,还参加了我的婚礼。我上班后也时常看望姜哥哥一家,参加了他姑娘的婚礼。只可惜姜哥哥因病走得很早,当时母亲身体不好,我替母亲去他家看望,为失去了我们家的一位好朋友,为我失去一位好哥哥而惋惜。我们两家关系是从一般师徒关系又发展到家庭关系,父母走不动了,我们晚辈仍然来往,特别珍惜那份感情。

最后一个与我们家常来常往的是我大舅家,我这个大舅因与我母亲同姓,而且老家都是扶余的,兴许早年都是一起从山东逃荒来的,所以从辈份上讲我管他叫大舅。母亲刚入厂曾与大舅在一个车间,母亲在吉林这边也没什么亲戚,真诚把大舅当自己的大哥处,大舅家有五个孩子,自然管我母亲叫姑姑,跟亲人一样,所以相处很容易感情也至深。

大舅与母亲在同一单位时合影,中间一位是我大舅,旁边是我母亲

去大舅家一般都是过年去,主要是要给大舅拜年并看看从扶余老家来的亲戚。因为是去母亲大哥家自然是贵重的“四盒礼”,包括两瓶白酒,两盒糕点,两瓶罐头什么的。其实我不愿意去大舅家,他家孩子多,亲戚也多,进门就上炕,满屋子人,没人陪我玩。到他家就感觉到了农村一样,什么五谷杂粮都有,有花生、瓜子还有冻豆包,当然最好吃的还是他家每年都杀猪,年猪菜没得说,简直就是个猪大全,临走时还能带点鲜猪肉回去。说真话那年头在城里能吃上年猪大菜太不容易了,城里根本不让你养猪,不知他家怎么养的。

大舅全家合影

我大舅脑子非常活,在那个年代总能从扶余老家“倒腾”点农副产品回来。我母亲每次去他家除了串门外,就是让我大舅给我家弄些木料打箱子和柜,攒了一年多的木料才打好了两个木箱子底座。现在看来我大舅真是个能人,要是现在早发家致富了。我母亲和大舅其实就是一个单位同志,加上老乡关糸,处得非常融洽,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我们这三家一处就是二、三十年,相处的那么长久,总的来说就是用心来与对方相处,无利益在其中,平凡又朴素,处处想着对方,淡笑见真情,往来似亲人。总感觉现在的交往缺少纯真,让你动不了真情,更有一些利益在其中,感觉一切关系都为利来,都为利往,只有永远的刮益似的。时代真的感觉在变了,但我还是希望保留过去的那伤纯真、纯朴的情感,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更是需要那份真挚的情感,返璞归真。

注:未标注图片均来源于全网,如侵权告之